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肝炎
  • 4篇婴儿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阳性
  • 2篇乙型肝炎疫苗
  • 2篇疫苗
  • 2篇孕妇
  • 2篇HBSAG阳...
  • 1篇蛋白
  • 1篇滴度
  • 1篇血清
  • 1篇阳性母亲
  • 1篇乙型肝炎E抗...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免疫...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杨立新
  • 7篇白淑芬
  • 7篇王兰
  • 3篇吴岷岷
  • 2篇唐迅
  • 1篇王艳
  • 1篇吴凯华
  • 1篇岳欣

传媒

  • 3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5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增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次数的短期效果观察
2011年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能否预防乙型肝炎,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以及所产生抗体的水平。一般认为,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的婴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滴度≥10U/L,具有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作用。而对于母亲为HBsAg阳性的婴儿,
白淑芬杨立新王兰吴岷岷
关键词:接种
妊娠合并梅毒、乙型肝炎、艾滋病临床状况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婴阻断方法及随诊管理流程。方法:对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妊娠合并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的住院分娩病例数、母婴阻断方法及成功率以及随诊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间共收治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孕妇住院分娩8 127例,其中梅毒螺旋体感染孕妇365例,占4.49%;HBV感染孕妇7 252例,占89.23%;HIV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治疗27例,占0.33%。近5年妊娠期感染梅毒螺旋体者早产发生率为12.02%(41/341),死胎、死产率为4.40%(15/341),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35%(8/341)。HBV宫内感染率为0.97%(42/4 310),分娩前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发生率为0%,HBV DNA≥106copies·ml-1的患者宫内感染率为3.18%~10.34%。27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有13例放弃继续妊娠,选择流产或引产终止妊娠,有1例孕36周早产顺产,其余13例均孕38周以上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结论:制定合理的梅毒螺旋体、HBV、HIV感染孕妇的阻断随诊流程可减少婴儿的宫内感染,改善患者预后。HBV的宫内感染发生在分娩前病毒高载量者。
王兰白淑芬杨立新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妊娠
母婴乙型肝炎e抗原间的关系及乙型肝炎e抗原在婴儿体内的清除时间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婴儿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与其母亲HBeAg的关系,以及HBeAg在婴儿体内的清除情况。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妇女中,随机选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101例,剔除其中3例发生宫内感染者。98例母亲中HBsAg单一阳性者27例,HBsAg及HBeAg阳性者71例。对应的婴儿98例,婴儿出生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HBsAg均为阴性。观察婴儿HBeAg与母亲HBeAg的关系及清除情况。结果:HBsAg及HBeAg均阳性71例孕妇所生婴儿中65例HBeAg阳性,HBeAg阴性孕妇所生婴儿HBeAg均阴性。HBeAg阳性婴儿出生时的HBeAg平均值为126.78 S/co,1月龄的HBeAg平均值为14.93 S/co,较出生时下降88.22%;2月龄时HBeAg平均值为3.80 S/co,较1月龄时下降74.55%,较出生时下降97.00%;7月龄时HBeAg平均值为0.59S/co,达到阴性水平,转阴率为90.77%(59/65)。出生时HBeAg阳性婴儿的HBeAg平均值与其母亲HBeAg平均值呈正相关(r=0.512,F=34.07,P=0.000)。结论:婴儿出生时HBeAg值与母亲产前HBeAg值呈正相关,考虑为母源性;婴儿体内的母源性HBeAg能够迅速清除,婴儿出生1个月内清除速率快,7月龄时母源性HBeAg基本清除。
白淑芬杨立新吴岷岷王兰
关键词:婴儿
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诊断指标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 532例分娩孕妇及其对应新生儿1 545例(双胎13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复查1月龄时HBsAg,计算HBV宫内感染率,分析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初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 545例新生儿中,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者36例(2.33%)。至1个月龄时剔除失访148例后,随访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36例中32例持续HBsAg阳性,而出生时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婴儿中10例HBsAg持续阳性,HBV宫内感染率2.72%(42/1545);与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率2.33%相近。结论: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诊断指标。
白淑芬杨立新唐迅王兰
关键词:HBSAGHBVDNA宫内感染
母亲HBVDNA载量对婴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母亲分娩前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载量对婴儿经过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预防接种后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分娩,母亲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婴儿出生时HBV DNA及HBsAg均为阴性者128例,按照母亲分娩时HBV DNA载量分A、B、C 3组,选择母亲为HBsAg阴性的婴儿21例为对照组即D组,各组婴儿行相同的预防接种,相同时段实验室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浓度。结果:A、B、C、D 4组婴儿在1个月时HBsAb平均浓度分别是(240.19±79.34)、(248.58±57.07)、(240.87±61.97)、(266.03±70.93)mU/ml,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6,P=0.574);2个月时各组HBsAb平均浓度分别是(155.87±97.78)、(155.72±141.11)、(196.90±141.51)、(175.26±105.34)mU/ml,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84,P=0.451);7个月时各组HBsAb平均浓度分别是(766.86±314.27)、(754.30±363.56)、(687.18±326.45)、(888.68±247.83)mU/ml,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7,P=0.466)。结论:母亲产前HBV DNA载量对婴儿1、2、7个月时HBsAb平均浓度无影响;各组婴儿经过联合预防接种后在1个月时都出现了具有保护性的HBsAb,2个月时HBsAb平均浓度均有下降,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应答不受母亲分娩前HBV DNA载量的影响。
白淑芬杨立新岳欣王兰
关键词:HBSABHBVDNA载量乙型肝炎疫苗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注射HBIG剂量与抗-HBs抗体滴度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单项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注射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剂量与抗-HBs抗体滴度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至9月间HBsAg单项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9例。按照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注射HBIG的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5例,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各注射HBIG 100 U;B组34例,新生儿出生时及第15天各注射HBIG 200 U。检测新生儿出生时、1月龄、2月龄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HBVM),比较两组新生儿1月龄、2月龄抗-HBs抗体平均滴度。结果:59例新生儿均未发生宫内感染,1月龄时两组新生儿的抗-HBs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65.73±36.57)、(256.58±57.03)U.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5,P=0.00);2月龄时两组新生儿抗-HBs抗体平均滴度分别为(157.65±97.14)、(159.39±63.74)U.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P=0.94)。结论:HBsAg单项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应用HBIG 100 U短期能产生有效的抗-HBs抗体滴度。
王兰白淑芬杨立新王艳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婴儿
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致婴儿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导致婴儿体内母源性病毒标志物变化,为预防接种及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224例,于分娩前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检测,并检测对应224例婴儿出生及1,2,7,12个月龄时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全程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接种后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 224例孕妇HBV-DNA阳性50例,阴性174例;对应婴儿出生时HBV-DNA均为阴性,HBsAg阳性23例中22例于1个月龄时转阴,1例于2个月龄时转阴;12个月龄时2例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无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儿;出生时e抗体(hepatitis B e antibody,HBeAb)阳性210例(93.75%),c抗体(hepatitis B coreantibody,HBcAb)阳性率220例(98.21%);12个月龄时随诊117例婴儿,HBeAb阳性21例(17.95%),HBcAb阳性68例(58.12%)。结论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对应婴儿血清HBeAb、HBcAb为母源性,在婴儿体内逐渐转阴。
白淑芬杨立新吴凯华吴岷岷唐迅王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