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飞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理学
  • 2篇元理论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建构
  • 2篇社会建构理论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主体间性理论
  • 2篇间性理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发展
  • 1篇心理发展观
  • 1篇心身
  • 1篇心身关系
  • 1篇心身障碍
  • 1篇性别
  • 1篇演进
  • 1篇哲学
  • 1篇治疗观
  • 1篇双人

机构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丁飞
  • 5篇郭本禹
  • 2篇郗浩丽
  • 1篇崔光辉

传媒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语的转变:精神分析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2016年
在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中,传统术语的重要性逐渐被新术语所取代,这种术语转变的实质是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发生后现代转向。精神分析理论在术语方面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术语上。认同概念逐渐被认可概念所取代,反映出认识论基础由逻各斯中心主义转变为后结构主义。付诸行动概念被扮演所取代,体现的是认识论基础由表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转变为新实用主义。压抑、分裂概念被解离所取代,意味着认识论基础由客观主义、实证主义转变为视角主义。当代精神分析理论理论核心由强调描述单独个体变为重视交流互动,并促使精神分析家们创造新术语以适应其理论核心的变化。
丁飞郭本禹
关键词:后现代哲学
精神分析情境的相互性——关系精神分析的临床观点被引量:1
2014年
在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关于临床精神分析情境的相互性问题经历了一个从压制到强调的过程。古典精神分析几乎不承认精神分析情境的相互性,而其后的关系模型理论则越来越重视相互性在精神分析情境中的体现。在综合了各关系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关系精神分析认为相互性是精神分析情境的一个主要特征。但是,对相互性的强调并不否定自主性,实现相互性与自主性的辩证协调是分析的一个目标,相互性也不意味着对称性或相等性。
丁飞郭本禹
关键词:相互性
精神分析:单人心理学抑或双人心理学?——关系精神分析观点的解读
2014年
关系精神分析澄清了单人心理学与双人心理学的概念内涵,指出这对概念表明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不同。根据单人心理学、双人心理学的概念,关系精神分析对古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进行了归类,指出古典精神分析是一门典型的单人心理学,而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兼有单人心理学与双人心理学的成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自身是一门较为完善的双人心理学,主张一种整合性理论要兼具单人心理学与双人心理学要素,兼顾关注个体性与社会性。
丁飞郗浩丽
论关系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被引量:1
2013年
关系精神分析是当代精神分析运动的一种新取向,它认为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是人类的首要动机。人类心理的实质是由关系基质构成的,关系基质包括自体、客体、相互作用模式三个维度。关系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持一种二元互动的观点,反对发展性倾斜等一元论观点,它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与他人存在着关系,嵌入到关系基质当中,心理发展的基本结构是婴儿—父母二元性。不同于以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关系精神分析认为心理发展是一种连续的过程,其代表人物科贝特提出了心理发展的的五条准公理,强调心理发展过程的连续性与多样性。
丁飞
关键词:发展观相互作用
术语的演进——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
2016年
当代精神分析的术语学已经发生一场变化,以往经典术语的地位正逐渐被新术语所取代。最典型的例子是认同、付诸行动、压抑、分裂等概念的重要性被认可、扮演、解离等相似概念所盖过。术语是理论的工具,这种术语的演进体现的是精神分析学科理论的发展趋势,其理论重点由个体心理转向关系心理。
丁飞郭本禹
关键词:演进
整合与发展:关系精神分析学研究
关系精神分析学是精神分析心理学运动的一种新取向,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其后的数十年内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代精神分析的主要力量。关系精神分析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客体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这三个流派。它还...
丁飞
关键词:社会建构理论主体间性理论
论新自体心理学的夫妻治疗模式被引量:1
2012年
新自体心理学尤其是主体间性理论对于治疗师应对夫妻治疗中的种种挑战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与手段。对潜在的自体客体需要、潜意识组织原则的影响以及习得的关系模式对冲突的理解和重构,有助于夫妻更好地彼此满足自体客体需要。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包括从患者的角度倾听,认真关注自恋脆弱性,理解防御、阻抗以及攻击的功能,在避免陷入夫妻治疗的常见陷阱方面作用明显。夫妻治疗中一贯受到非议的指导性干预,在新自体心理学视野中可以被夫妻双方经验为对自体客体需要的回应或者促进二者之间的自体客体经验,为处理夫妻治疗中的种种棘手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与手段。
郭本禹丁飞
关系精神分析的心身障碍治疗观被引量:2
2014年
关系精神分析的临床治疗范围已涉及心身障碍患者。不同于古典精神分析的心身二元论,关系精神分析的心身观认为心理与身体是一个统一体,两者相互作用并紧密联系。关系精神分析师阿隆认为,心身障碍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分离现象,分离现象有三种层次。关系精神分析以关系性的视角看待心身障碍,认为其病因在于创伤性事件与养育失败,其病理表现为身心不协调,情感淡漠及躯体症状等。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通过在共同参与的分析情境中,建立分析师与患者安全与信任的关系,提高患者自我反思能力、情感调节能力,从而修复心身关系。
丁飞郭本禹
关键词:心身障碍心身关系
关系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形态之解析被引量:1
2015年
关系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的一种新取向,包括整合性元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和主体间性理论等三种主要理论形态。这三种理论形态都以关系为理论基础,它们是关系精神分析学家一致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学科规范。整合性元理论强调各关系模式理论内含的关系核心,将各种理论都纳入关系性理论框架之中。社会建构理论引入社会建构主义哲学思想,将精神分析过程和个体心理发展过程视为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强调个体与他人及环境的互动。主体间性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加入了主体间性理论思想,认为母婴关系与分析关系都是一种主体间性关系。
丁飞郗浩丽
关键词:社会建构理论主体间性理论
阿德里安·哈里斯的混沌发展理论
2015年
哈里斯是当代关系精神分析的主要代表人物,她吸收混沌理论的思想,提出混沌心理发展理论。混沌理论主要强调非线性、多重性、复杂性,初始值的极小变化经由迭代作用能形成巨大的变化,吸引因子是混沌系统中的关键。哈里斯从混沌理论视角审视传统心理发展理论的缺陷即还原论、预设价值观以及忽视性别等问题。她的混沌心理发展理论强调自体状态的多重性、时间性,对性欲与性别做出明确的区分,性别是种"软性集合",是发展系统中最重要的吸引因子,也是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
丁飞崔光辉
关键词:多重性性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