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涂勤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胶质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增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胶质瘤
  • 1篇蛋白
  • 1篇动脉海绵窦瘘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影像融合
  • 1篇早期手术
  • 1篇早期手术治疗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涂勤
  • 6篇孟亮
  • 4篇余小祥
  • 3篇罗才奎
  • 3篇陶亮
  • 2篇陈谦学
  • 1篇李明昌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S-275对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及其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MS-275对原代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及其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取术中切除的脑胶质瘤瘤体深部无囊性变、无坏死肿瘤组织标本,分离获得胶质瘤细胞(GC)和胶质瘤干细胞(CSC),细胞分为4组:GC组,CSC组,GC+MS-275组,CSC+MS-275组。GC组和CSC组不做药物处理;GC+MS-275组和CSC+MS-275组给予MS-275处理24 h(终浓度为8 mmol/L)。检测各组细胞HDAC水平;MM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耐药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BCG2、MPR1、MPR 4、Bax、Bcl-2、PI3K、p-PI3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MS-275显著降低GC和GSC中HDAC水平(P<0.05),显著抑制GC和GSC增殖能力(P<0.05),显著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P<0.05),显著增高GC和GSC中MPR4、ABCG2、MPR1、Bax、p-PI3K表达水平(P<0.05),而显著降低Bcl2表达水平(P<0.05)。与GC+MS-275组比较,GSC+MS-275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MS-275促进GC和CSC凋亡,而且对CSC作用更强,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孟亮陈谦学余小祥涂勤王跃飞樊文罗才奎
关键词:胶质瘤胶质瘤干细胞肿瘤耐药性PI3K/AKT信号通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Hunt-Hess分级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Ⅳ级28例,Ⅴ级8例;显微手术夹闭28例,介入治疗8例。采用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出现肺部感染。Hunt-Hess分级Ⅳ级患者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7例,Ⅴ级患者预后良好3例,预后不良5例,预后良好比分别为75%(21/28)、37.5%(3/8),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10例,死亡3例;介入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6例,预后不良2例,预后良好比分别为64.29%(18/28)、75%(6/8),两者比较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Ⅳ级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争取早期手术治疗,Ⅴ级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跃飞孟亮余小祥涂勤樊文陶亮李明昌陈谦学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介入栓塞
复合技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破裂致颈动脉海绵窦瘘一例被引量:1
2022年
颅内巨大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直接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上较为少见,大多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异常血流流入海绵窦,进而引发眼-神经症状,治疗上难度较大。作者报道并分析了1例采用复合技术成功治愈由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治疗的认识。
王跃飞祝源孟亮曾浪涂勤樊文陶亮欧阳光
关键词:颈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动脉瘤颅内巨大动脉瘤
MicroRNA-664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究microRNA-664(miR-664)对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法将miR-664模拟剂(miR-664 mimics)、miR-664抑制剂(miR-664 inhibitor)转染至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中,并设置相应对照组(miR-NC、anti-NC);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664的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及T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核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MMP-9的表达。结果与miR-NC相比,转染miR-664 mimics后明显上调U251细胞中miR-664的表达,并促进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显著上调细胞中Ki67、PCNA、MMP-2及MMP-9的表达(P <0. 05);与anti-NC相比,转染miR-664 inhibitor后明显下调U251细胞中miR-664的表达,并抑制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显著下调细胞中Ki67、PCNA、MMP-2及MMP-9的表达(P <0. 05)。结论 miR-664可能通过上调Ki67、PCNA、MMP-2及MMP-9的表达,促进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作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涂勤罗才奎余小祥祝源孟亮王跃飞曾浪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U251增殖
头部、颈部和胸部穿刺伤成功救治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头部、颈部和胸部穿刺伤的术前评估和处理方法。方法 1例61岁女性因高空坠下的钢筋穿过头部、颈部和胸部。入院时昏迷,伴喷射样呕吐,生命体征平稳,不伴活动性出血。为了确定可能的血管损伤,行头颅CT和CTA检查,并进行影像融合处理,显示钢筋刚好避开头部、颈部和胸部重要的血管结构,于是在全麻下拔出钢筋,避免了颈部探查手术,最后复杂的头颈部探查手术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创道清创手术。术中没有发现大的血管损伤,清除骨折片、毛发、血肿和破碎的脑组织,最后用生物胶封闭前颅窝底的出口。结果术后17 d出院,恢复良好,未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头部、颈部和胸部穿刺伤病情复杂,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其伤情评估和处理困难。CT平扫适合于初步伤情评估,CTA和三维影像融合可以准确评估血管损伤。经过术前仔细的评估,简单的拔除穿刺物也可以是一种治疗选择,可以避免复杂的颈部探查手术。
祝源孟亮樊文王跃飞涂勤曾浪马廉亭向伟楚
关键词:术前评估CT血管造影
超选介入化疗联合放疗对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抑制残留细胞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超选介入化疗联合放疗对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抑制残留细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术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52例,根据患者自愿入组原则,分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给予超选介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放疗联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71.78±4.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9.93±5.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介入化疗联合放疗能够有效抑制消除脑胶质细胞瘤术后残留细胞,预后效果较好。
涂勤
关键词:脑胶质细胞瘤放疗
双硫仑联合铜对肺癌脑转移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双硫仑联合铜(DSF/Cu)对肺癌脑转移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丙戊酸钠(VPA)组(VPA 1.0 mmol·L-1)、DSF/Cu组(1,2,3,4,5 mg/0.17 mg),与肺腺癌脑转移癌细胞共同孵育72 h后,CCK-8法检测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DSF/Cu对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程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个剂量组肺腺癌脑转移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随着DSF/Cu剂量增加,其抑制转移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诱导转移癌细胞凋亡的能力逐渐增强。结论 DSF/Cu能抑制肺腺癌脑转移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诱导细胞凋亡,双硫仑有望成为联合治疗脑转移癌的新手段。
罗才奎涂勤余小祥孟亮樊文陶亮
关键词:双硫仑增殖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