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超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民族
  • 2篇中华民族
  • 1篇丝绸之路
  • 1篇物质交往
  • 1篇民族工作
  • 1篇民族认同
  • 1篇交融
  • 1篇交往
  • 1篇交往视角
  • 1篇共同体
  • 1篇共同体意识
  • 1篇国家认同

机构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吕超
  • 1篇杨昌儒
  • 1篇祖力亚提·司...
  • 1篇张琳

传媒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被引量:1
2017年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个体认同体系中处于不同层次,两者关系既有相互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彼此协调统一的一面,是一种辩证关系。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辩证关系为实现二者的整合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两者之间良性互动与有机整合不仅需要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厘定,还应当从制度保证、物质基础、精神动力和实现方式等方面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协调统一的路径进行探讨。
娄义鹏吕超
关键词: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被引量:10
2022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鲜明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根据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实际提出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理论领域坚持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重要体现。
杨昌儒祖力亚提·司马义郝亚明虎有泽牟蕾吕超张琳
关键词:民族工作
丝绸之路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于物质交往视角
2024年
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方式,在各民族间起着整合、沟通、协调、融合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物质交往则为民族内部与外部关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丝绸之路是一个以交通网络系统为基础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道,费孝通、樊保良等学者提出丝绸之路包括了古代世界东西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包含了古代中国沿线各民族间的交往。沿线各民族经济互相依存、历代王朝的倾力治理和中华各民族合力共建,共同推动了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丝绸之路的物质交往促进了各民族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人口迁移,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凝聚经济共同性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重要推动力量。
吕超吴玘玥
关键词:丝绸之路物质交往中华民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