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泽峰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消融
  • 3篇房颤
  • 2篇导管
  • 2篇心室
  • 2篇心室复极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术
  • 2篇术后
  • 2篇特发性
  • 2篇消融术
  • 2篇复极
  • 1篇导管标测
  • 1篇导管射频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 1篇导管射频消融...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机构

  • 9篇大连大学附属...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树龙
  • 9篇王泽峰
  • 8篇刘吉义
  • 6篇赵维龙
  • 4篇江雪
  • 3篇刘璐
  • 2篇张志鹏
  • 2篇王皎
  • 1篇纪代红
  • 1篇卞晓明

传媒

  • 2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兼容磁共振成像心脏起搏器应用于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评价
赵维龙刘吉义江雪王泽峰刘璐张树龙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8年
目的调查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心脏中心首次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18人,其中男118人,平均年龄(63.41±12.61)岁;女100人,平均年龄(67.77±9.81)岁。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急性应激障碍量表进行调查,以了解首次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ASD的发生情况。结果 218名患者中,ASD的发生率为17.9%。所有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参与调查问卷,得到其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4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正常水平,尤其以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较为突出的结论。年龄55~74岁的患者ASD症状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之间A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存在一定的急性应激反应,尤其以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较为突出,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在消融术后加强相关的护理干预。
杨秀梅王泽峰纪代红刘吉义江雪王一光崔国勇张树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急性应激障碍
心电图与主动脉瓣反流瓣膜置换术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术前心电图指标对于预测主动脉瓣反流(AR)患者术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恢复及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接受AVR患者5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早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将其分为两组:左心室重构组(术后早期LVEDD较术前减少≥10%);左心室非重构组(术后早期LVEDD较术前减少<10%)。比较两组患者AVR术前心电图等指标,并使用log-rank检验影响术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40例(82%)AR患者AVR术后早期较术前LVEDD降低≥10%。左心室重构组较非重构组心电图各参数比较,右胸前导联S波振幅变化最为显著(P<0.001)。AVR术前S2≤2.9 mV对于预测术后晚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敏感度90.0%,特异性90.0%,因心力衰竭(心衰)再住院及全因死亡率均较S2>2.9 mV组高(P<0.001)。结论单纯慢性AR患者AVR术前V2导联S波振幅与术后早期左心室重构及晚期预后有一定关联。
靳慧君卞晓明王泽峰江雪刘吉义刘璐赵维龙石昕张树龙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瓣置换术
多极导管标测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一例
2017年
生理性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希氏(His)束起搏是较理想的心室生理性起搏方式。目前尚无永久性His束起搏技术的操作标准,有学者使用双极或4极导管标测His束电位,但存在His束电位标测不精确或识别困难,影响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在多极导管标测指导下成功进行的His束起搏一例。
刘璐张树龙赵维龙王泽峰刘吉义
特发性与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复极参数的比较
王皎张志鹏赵维龙王泽峰刘吉义张树龙
人性化护理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患者86例分为试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定时查房,遵医嘱用药,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监测病情变化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包括:围手术期的认知干预、心理护理,导管室环境、护理服务及专业技术的人性化管理。结果:术前进行护理前,组间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发生率、减轻焦虑症状,并有利于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时,能使患者在接受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保持平静的心态,提高疼痛阈值,对配合医生消融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作用,是切实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杨秀梅王泽峰韩莉刘吉义张树龙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人性化护理
特发性与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复极参数的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人群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患者的心室复极参数,首先,明确三组间心室复极参数及 T 波形态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其次,探讨心电图心室复极各个参数对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预测价值;最后,明确针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预测价值较好的复极参数.
王皎张志鹏赵维龙王泽峰刘吉义张树龙
不同昼夜节律流出道室性早搏自主神经活性的变化
张树龙王泽峰
阵发性心房颤动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肺静脉隔离后窦性心率变化特点及其对消融效果的影响
刘吉义王泽峰赵维龙江雪张树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