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智能药柜在中心药房麻精药品管理中的责任分担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索智能药柜(ADC)在麻醉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管理中的责任分担。方法通过包括观察、访谈和审查混合方法的探索性研究,观察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ADC实施期间粤北人民医院中心药房麻精药品管理日常业务,采访护士(n=19)、管理人员(n=2)和药房工作人员(n=23),并审查ADC实施期间12个月的操作记录,并收集在此期间与ADC有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分析侧重于四项主要的管理活动:保管与控制访问、记录使用、监控和不良事件报告及调查,共同评估ADC在麻精药品管理中的责任分担。结果ADC通过授权登录及操作留痕方式保管和监控麻精药品,通过电子文档分担了麻精药品管理中账册登记的任务,提高了账物管理效率。ADC在分担责任的同时,仍然面临账物不符、破损、登录不畅、网络中断等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1%,其中52.6%账物不符为药师操作不当或疏忽造成重复计数或遗漏,ADC的电子文档缩短了不良事件调查时间,提高了透明度和问责制。结论ADC在中心药房麻精药品管理中的责任分担超出了简单的时间节省或效率提高,合理的ADC程序以及药师团队共同分担麻精药品管理任务。
- 赖日英肖健何蓉蓉刘雪芳丘勇郑锦坤
- 关键词:药品管理责任分担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七降酯通脉胶囊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含量
- 2022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山七降酯通脉胶囊中金丝桃苷和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70nm。结果金丝桃苷和槲皮素浓度分别在0.3366~10.7712μg/ml、0.6642~21.253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86%和100.4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山七降酯通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 何蓉蓉吴韶辉刘旺培陈华龙李庆德彭晶郭艳琼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金丝桃苷槲皮素
-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依达拉奉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 2024年
- 目的: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e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中依达拉奉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报告,分析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依达拉奉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FAERS数据库中收集2017年4月—2022年12月有关依达拉奉不良事件的相关临床报告,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以及国际上常用ADE信号检测比例报告(proportional reportingratio,PRR)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4367份报告,涉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43.46%)、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3.28%)以及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6.69%)等13类系统/器官分类项。其中,药物无效、患者疾病进展以及病情恶化的预警报告分别为239份、227份和125份,肌萎缩侧索硬化信号强度较高(PRR=1269.58),这些不良事件均未出现在说明书中。结论:依达拉奉相关报告反映出其在临床治疗中存在药效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在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中,除了密切关注患者可能出现说明书包含的不良事件之外,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联合用药的策略,保证临床干预的有效性。
- 何蓉蓉彭晶郭艳琼李庆德
- 关键词:依达拉奉
- 急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调查及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调查分析本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以提高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200张处方,分析比较抗菌药物基本使用情况、不同年龄段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性、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发生率,统计1~3、4~6、7~9、10~12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200例患者中,253例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08%,其中209例(82.61%)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头孢菌素类一代、二代和三代使用例数分别为1例、83例和125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9.80%明显高于18~65岁的21.34%和>65岁的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3例抗菌药物使用者中,59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占比为23.32%,其中头孢地尼20例,头孢泊肟13例,头孢克洛干混悬液11例,左氧氟沙星6例,罗红霉素2例,甲硝唑、阿奇霉素、头孢克肟、头孢拉定、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和莫西沙星各为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3.90%、22.03%、10.17%、3.39%、1.69%、1.69%、1.69%、1.69%、1.69%、1.69%、1.69%。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居多。1~3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95%,低于4~6、7~9、10~12月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结论调查可见,本院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仍存在不规范现象,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病情作出准确诊断,规范开具处方,保障用药合理性。
- 何蓉蓉彭晶李庆德郭艳琼赖日英
- 关键词:抗菌药物年龄
- 基于FAERS的比伐芦定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挖掘并分析比伐芦定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比伐芦定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进行数据挖掘,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首要怀疑药物为比伐芦定的ADE报告1 549份,涉及患者1 549例,其中男641例,女482例,性别不详426例;平均年龄(63.71±15.42)岁;报告数居首的国家为美国(81.79%)。经ROR法和PRR法筛选得到143个ADR信号,累及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比伐芦定出血、栓塞的发生和结局严重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结论 临床使用比伐芦定时应密切关注出血和栓塞,尤其应加强高龄人群的临床用药监测。
- 郭艳琼何蓉蓉彭晶李庆德张天华
- 基于OpenFDA数据挖掘和分析司美格鲁肽的不良事件报告信号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对司美格鲁肽安全警戒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7年12月1日~2021年9月30日司美格鲁肽相关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提取得到的5 185 800份ADE报告中,以司美格鲁肽为怀疑药物的有8 005份。司美格鲁肽ADE报告数量逐年递增,报告者主要为消费者或非医务人员,报告国家前6位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丹麦和德国。经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得到56个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累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SOC),信号强度排前3位的ADR是嗳气(ROR=39.34)、视网膜病(ROR=31.83)和胰腺炎(ROR=20.55)。共有35个ADR信号和6个SOC尚未被说明书记载,排除假阳性和原发病相关信号,信号强度排前3位的ADR是食欲减退(ROR=6.36)、体质量降低(ROR=5.97)和摄食量减少(ROR=5.30)。结论:利用大数据对司美格鲁肽ADE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多维度的挖掘分析,为有效开展药学监护和及时处理相关ADR提供参考。
- 郭艳琼彭晶李庆德郑锦坤何蓉蓉
- 关键词:药物警戒安全用药
- 基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沙库巴曲缬沙坦相互作用的评估和管理
- 2023年
- 目的评估和管理沙库巴曲缬沙坦相互作用,促进心力衰竭患者合理用药。方法对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使用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优化前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拦截的沙库巴曲缬沙坦相互作用进行风险评估,提取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优化后2022年4月至9月拦截的相互作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优化前,药物相互作用警示数12680次,沙库巴曲缬沙坦相互作用占比29.6%。风险评估后,将沙库巴曲缬沙坦合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s)5级警示上调为8级,直接拦截,医生修改医嘱后方可通过;将合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保持5级警示,合用他汀类5级警示下调为4级,需药师审方。优化后,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拦截的药物相互作用11190次,沙库巴曲缬沙坦相互作用1206次,占比下降18.8%,其中11次8级拦截,38次5级拦截。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相互作用经过风险评估,通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分级管理,可防范联合用药造成的严重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赖日英肖健何蓉蓉
- 关键词:药物相互作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