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真菌药物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预防作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早期患者的疗效,探索伏立康唑预防HBV相关性ACLF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治疗的232例HBV相关性ACLF患者,其中未使用激素组104例,单用激素组74例,激素联合伏立康唑(200 mg/d)组54例。观察期为4个月,比较3组患者基线肝功能、并发肺曲霉菌感染的发生率、观察期内存活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探索最佳预防剂量。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3组间患者基线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用激素组肺部曲霉菌感染率为22.97%(17/74),高于未使用激素组[5.77%(6/104)]和激素联合伏立康唑组[1.85%(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3、9.843,均P<0.01)。HBV相关性ACLF合并肺曲霉菌病总病死率达79.2%(19/24)。未使用激素组生存率[37.50%(39/104)]与单用激素组存活率[39.19%(29/7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19);而激素联合伏立康唑组存活率[66.67%(36/54)]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126、9.431,均P<0.01)。随机监测激素联合伏立康唑组16例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范围为0.82~5.38 mg/L,所有口服伏立康唑片剂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激素治疗HBV相关性ACLF早期患者有效,伏立康唑能有效降低激素治疗时感染肺曲霉菌的发生率,从而提高HBV相关性ACLF患者的生存率;口服伏立康唑200 mg/d在患者中血药浓度稳定,不良反应少见,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余婷婷张伦理葛善飞李小鹏张文峰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慢加急性肝衰竭伏立康唑
- HBV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体外免疫效应的变化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出现的免疫效应变化。方法用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为2×107IU/mL的免疫耐受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刺激健康人的PBMCs,并设为实验组,刺激的时间一共为24 d,另外设立未用感染者血清刺激的健康人PBMCs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PBMCs的细胞数,ELISA法检测2组中上清液里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阳性率。结果在刺激的第8天,实验组中PBMC数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TNF-α浓度[(1 646.89±149.92)pg/mL]高于对照组[(1 061.20±151.29)pg/mL,t=4.76,P=0.009],实验组IFN-γ的浓度[(134.00±15.10)pg/mL]高于对照组[(24.26±8.22)pg/mL,t=11.06,P=0.000]。刺激的第24天时实验组TNF-α浓度[(395.67±25.17)pg/mL]低于对照组[(576.33±15.18)pg/mL,t=-10.65,P=0.000],实验组IFN-γ浓度[(14.05±1.65)pg/mL]低于对照组[(20.75±2.47)pg/mL,t=-3.91,P=0.017]。未开始刺激时,实验组与对照组CD8+T细胞上PD-1阳性率均为(12.23±1.72)%,持续刺激24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6.70±1.65)%、(13.17±2.31)%。实验组刺激24 d后PD-1表达水平高于未开始刺激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对照组第24天PD-1表达水平相比于未开始刺激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乙肝病毒刺激PBMCs的初期,细胞数会增殖,并且产生炎症因子IFN-γ和TNF-α;但长期刺激后其炎症因子产生能力减弱,且CD8+T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表达上调。
- 梅清李小鹏吴振平李丹张文苑余婷婷张伦理
- 关键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
- 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BV-ACLF)患者中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住院的283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IPA将患者分为IPA组和对照组。结果在纳入研究的283例HBV-ACLF患者中,住院期间并发IPA 39例,发生率13.78%。IPA组和对照组患者在2型糖尿病、肺部基础病,入院时基线TBiL水平、MELD评分,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股静脉置管,住院楼层比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OR=8.981,P=0.002)、肺部基础疾病(OR=8.525,P=0.000)、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3d(OR=8.856,P=0.000)、广谱强效抗生素使用超过1周(OR=9.823,P=0.000)。HBV-ACLF并发IPA后,病死率达79.48%。结论 HBV-ACLF患者住院过程中易合并IPA。2型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真菌感染发生前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等可能是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HBV-ACLF患者一旦并发IPA,病死率极高。
- 李明吴振平吴振平余婷婷程晓宇余婷婷李小鹏
- 关键词:肝衰竭侵袭性肺曲霉病乙肝病毒
- 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征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患者停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抗HBV后诱发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确诊为ACLF的患者865例,其中因停药诱发ACLF的患者137例(停药组),非停用NAs诱发ACLF的患者728例(非停药组),详细记录患者抗病毒药物种类、规范抗病毒持续时间、停药方式、停药至发生肝衰竭时间、停药后监测情况、肝脏基础疾病、进展为ACLF后30 d病死率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非停药组728例患者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389例和339例。137例停药组患者中慢性病毒性肝炎基础69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40例和29例;肝硬化基础68例,其中治愈或好转、死亡或无效分别为16例和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χ~2=16.81,P<0.001)。137例停药患者中停药前服用拉米夫定占24.09%(33/137),阿德福韦酯占34.31%(47/137),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占11.68%(16/137),恩替卡韦占27.01%(37/137)。停药组诱发ACLF时的持续时间≤6个月占57.66%(79/137),6~12个月占18.25%(25/137),>12个月占23.36%(32/137)。结论本研究提示NAs不当停药后易诱发ACLF。一旦停药,要在停药的前6个月内密切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学、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变化。肝脏基础疾病决定停药后ACLF的发生及预后,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对肝硬化患者尤为重要。
- 胡高飞李小鹏吴振平梅清李丹张文苑余婷婷程娜张伦理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核苷类核苷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