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林
-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深部构造特征探讨
- <正>1.引言郯庐断裂带在陆地区段的出露程度较好,断裂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与陆地区段相比而言,渤海段受限于海水覆盖等条件制约,对其深部断裂活动的研究工作还相对滞后。由于渤海段新生代构造活动的强烈...
- 徐盛林张交东陈宣华聂晓芹
- 关键词:深部构造郯庐断裂带
- 文献传递
- 一种岩浆侵入过程的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浆侵入过程的构造物理模拟试验装置。该模拟试验装置包括砂箱和岩浆模拟机构,所述砂箱内底部的两侧设置有刚性板,用于模拟逆冲断层,所述砂箱内放置有石英砂,覆盖在刚性板的上方,位于两组刚性板上方的石英砂分别模拟先...
- 张义平陈宣华 王增振徐盛林丁伟翠 韩乐乐
- 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被引量:4
- 2019年
-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 侯贺晟张金昌张交东张交东王稳石杨立伟肖光武苗慧心徐盛林徐盛林刘旭锋曾秋楠张文浩
- 关键词:垂向分布
- 西准噶尔红山地区晚古生代赞岐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20年
- 中亚造山带西部西准噶尔地区红山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多期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化学与同位素分析表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成年龄、相同的源区和相似的形成过程。其中,具有不规则状或环状形态的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319.1±2.9 Ma和313.3±2.4 Ma,远大于红山岩体花岗岩锆石结晶年龄(305~301Ma),可能是红山岩体侵位过程中所捕掳的围岩;具有线性展布特征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其锆石U-Pb年龄为295±2Ma,形成于红山岩体侵位之后,构成伸展岩墙群。红山岩体中的安山质暗色条带和线状岩墙群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组成,富SiO2(56.48%~63.09%)、MgO(3.56%~6.31%),具有高的Mg#值(51.74~62.40)及Na2O/K2O值(1.34~3.43);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REE)配分模式呈明显的右倾型,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Ba、U、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Th、Nb、Ce、P和重稀土元素,具较弱的负铕异常;其同位素组成特征为(87 Sr/86 Sr)i=0.703295~0.703620,(143 Nd/144 Nd)i=0.512612~0.512618,εNd(t)=6.91~7.62,(206 Pb/204 Pb)t为17.6883~17.9876,(207 Pb/204 Pb)t为15.5313~15.5686,(208Pb/204Pb)t为37.4460~38.0581。它们具有与赞岐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表现出与弧岩浆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具有共同的物质来源,为准噶尔洋板片俯冲消减后同一地幔源区在不同阶段的产物。其中,形成于弧岩浆作用时期的赞岐岩(319~313 Ma),构成与岛弧花岗岩类伴生的环状似岩墙状安山质暗色条带;形成于后造山伸展岩浆作用晚期的赞岐岩(~295Ma),构成与达拉布特左行走滑作用相关的陆内伸展岩墙群。安山质暗色条带(岛弧火山作用)、红山岩体(后造山伸展)和线状岩墙群(陆内伸展)记录了西准噶尔红山地区洋陆转换的全过程。
- 马飞宙马飞宙陈宣华徐盛林韩乐乐丁伟翠丁伟翠
-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西准噶尔中亚造山带
- 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启动时间的讨论:来自生长地层的证据被引量:11
- 2019年
- 造山带的形成、演化与周缘盆地受统一构造事件影响,“盆”与“山”在构造和沉积方面相互耦合,沉积盆地存在造山事件的响应,如生长地层、包卷层理等。生长地层为同构造或同变形阶段沉积,其沉积时代可以有效约束构造事件时代。中央造山带近东西向展布,北侧为鄂尔多斯地块,南侧为扬子地块。中央造山带的形成主要源于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原特提斯洋在早古生代闭合,古特提斯洋在中生代闭合,后者改造前者并响应全球印支运动。印支运动的启动,一方面促使现今中国大陆雏形的形成,另一方面响应Pangea超大陆的最终汇聚,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古特提斯洋闭合,华南地块和华北地块汇聚拼贴,并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沉积地层中保留了很好的记录。笔者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三叠统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最年轻碎屑锆石与区内相同地层凝灰岩锆石对比,限定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33 Ma左右;在四川盆地北缘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识别出一套生长地层,通过对比分析,推测印支运动启动时间为216 Ma左右。
- 张义平陈宣华张进邵兆刚丁伟翠郭小刚王德润顾文沛王叶徐盛林秦翔
- 关键词:生长地层锆石U-PB年代学盆山耦合印支运动中央造山带
- 西准噶尔地区洋陆转换时代:来自锆石U-Pb定年与Lu-Hf同位素的约束被引量:8
- 2019年
-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洋陆构造转换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但是关于该地区洋陆转换的具体时间和地壳演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西准噶尔地区的庙尔沟岩体及其西北侧新发现的柱状节理流纹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的方法,判断庙尔沟岩体的年龄为302.8~308.8 Ma,柱状节理流纹岩的年龄为303.6~294.5 Ma。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庙尔沟岩体和柱状节理流纹岩都具有相似的高176Hf/177Hf值和高正εHf(t)值,具有亏损地幔的源区属性,可能来源于下地壳底部残余洋壳或火山岛弧等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将西准噶尔地区由大洋俯冲向陆内环境转变的时间限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其基底可能是以新元古代晚期—晚古生代形成的年轻洋壳和岛弧为主,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
- 徐盛林陈宣华陈宣华李廷栋史建杰丁伟翠马飞宙
- 关键词:西准噶尔锆石U-PB定年
- 郯庐断裂带渤海段与沂沭断裂带衔接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以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和沂沭断裂带的衔接点潍北凹陷为切入点,依据高精度大地电磁和地震剖面,解析了潍北凹陷的多条断裂,并结合地层发育等特征,研究渤海段中生代断裂活动及其与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关系。研究认为这些断裂可能属于不同的断裂体系。在潍北凹陷解析出的郯西(Fa)和郯东(Fb)两条断裂为古近纪正断裂系,呈现上陡下缓的勺状形态,消失在中地壳,切割部位较浅,主要控制新生界沉积。新生代正断裂系下部发育有6条显著的中生代断裂(F1—F6),为中生代伸展断裂系,其中东(F6)、西(F1)两条断裂的断裂面整体近直立,切穿深部的下地壳,并向下继续延伸,与中间4条断裂共同控制中生界沉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重磁延拓等资料,推断其向南分别与沂沭断裂带西支鄌郚—葛沟断裂和东支昌邑—大店断裂相衔接,向北伸入渤海湾盆地深部,并对浅部古近纪正断裂系的形成演化具有明显的约束作用。
- 徐盛林张交东周新桂丁伟翠李冰毕彩芹王玉芳任凤楼黄松胡卫剑
- 关键词:沂沭断裂带中生代
- 一种快速优选大地电磁仪布设位置的装置
-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优选大地电磁仪布设位置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底盘,以及固定连接底盘的承载块以及放置块,承载块与放置块间隔设置,承载块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固定连接...
- 徐盛林邵兆刚陈宣华李冰徐大兴丁伟翠张义平韩乐乐王叶
- 甘肃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及其对阿拉善地块大地构造属性的启示被引量:5
- 2019年
- 阿拉善地块的大地构造属性是近年来地质界激烈争论的科学问题: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还是在前寒武纪尚未与华北克拉通拼合?研究阿拉善地块的基底并与华北克拉通主体进行对比,对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启示。阿拉善地块的基底仅在其东部和西南缘零星出露,且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块东部。在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合黎山地区,有正长岩侵入龙首山群,并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该正长岩强烈富钾(K2O=13.77%),轻、重稀土明显分异((La/Yb)N=46.62),显示Nb-Ta负异常和Pb-Zr-Hf正异常,并具有高Sr低Nd的同位素特征(εNd(t)=-5.05),表明该岩体源于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该正长岩形成于(1872±12)Ma,即古元古代,并记录了~2.7 Ga的地壳生长以及~2.5 Ga和~1.95 Ga的岩浆活动。合黎山古元古代正长岩的发现补充了阿拉善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组成,进一步完善了阿拉善地块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基底和构造热事件的时代格架,且与华北克拉通主体十分相似,指示二者具有明显的亲缘性。
- 王增振陈宣华李冰李冰徐盛林
-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古元古代阿拉善地块大地构造属性
- 西准噶尔地区多源遥感信息的线性构造提取与定量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夹持在近东西向额尔齐斯断裂和天山走滑断裂系统之间的西准噶尔地区,经历了自晚古生代晚期以来长期复杂的陆内构造变形历史。线性构造的长度、方向以及空间分布能够反映构造变形的强度和样式,指示应力作用的方式。本文选取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为研究区,利用ASTER、Landsat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彩色合成、主成分分析、波段比值和Sobel滤波等增强显示断裂构造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分布和光谱信息,并利用Canny边缘检测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内线性构造;运用地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提取出的线性构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依长度优选方位确定的主断裂走向为N50°~60°E,代表了区域一级构造即达拉布特断裂展布的方位;依线性构造数量优选方位确定的次级断裂走向为80°~90°(近东西向),代表了区域三级构造的方位;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线性构造,即数量与长度均适中的线性构造,代表了区域二级构造的方位。线性构造的区域分布,揭示了在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西准噶尔地区构造体系的组成与构造变形特征。由此说明,多源遥感信息提取的线性构造定量分析,对于区域断裂构造体系的厘定具有重要意义。
- 韩乐乐丁伟翠丁伟翠陈宣华刘美玲徐盛林徐盛林张达
- 关键词:多源遥感西准噶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