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磊

作品数:3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多样性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物
  • 2篇水生植物多样...
  • 2篇物种
  • 2篇湖泊
  • 1篇多样性
  • 1篇演替
  • 1篇森林生态
  • 1篇生态
  • 1篇浅水湖泊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演替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物种保护
  • 1篇物种多样性
  • 1篇湖泊保护

机构

  • 3篇湖北大学

作者

  • 3篇李中强
  • 3篇杨磊
  • 2篇郝孟曦
  • 2篇孔祥虹
  • 2篇徐轩
  • 2篇卢巍
  • 1篇邓绪伟
  • 1篇汪正祥
  • 1篇李娜

传媒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湖泊形态与水生植物多样性关系——以长江中下游湖群典型湖泊为例被引量:11
2018年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方法对长江中下游9个湖泊岸线形态演变和水生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一些湖泊岸线长度和计盒维数均显著降低;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湖泊岸线发育系数和湖泊计盒维数均与水生植物多样性呈显著相关;湖泊岸线形态特征显著影响沉水、漂浮植物物种多样性。本研究表明湖泊岸线形态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及分布影响显著,保护湖泊岸线形态对维持水生植物多样性及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李娜李娜邓绪伟杨磊李中强
关键词: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湖泊保护
我国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被引量:5
2014年
我国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该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趋势对于了解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格局及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过程,合理设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资料查阅与数据收集,运用Arcgis 9.3软件和Fragstats 3.3景观软件计算出不同年份新建森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周长及多项景观指数,并研究这些景观指数的变化趋势;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周长的特征差异及其与保护区物种数量等的关系.结果显示:斑块密度由3.366×10-3个/km2下降到1.337×10-3个/km2,边界密度由0.151km/hm2下降到0.028km/hm2,平均斑块分维数总体上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表明我国森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景观形状呈现规则化、简单化趋势,景观格局逐渐稳定化、均匀化,景观异质程度和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份建立的森林生态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及周长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保护区面积及周长均与物种数无显著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合理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郝孟曦徐轩孔祥虹卢巍杨磊李中强
关键词:物种保护
湖北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被引量:28
2015年
在2011年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研究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群落特征、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和群落演替规律,探讨驱动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长湖现有水生植物95种,水生植物优势群落12个.与1985年相比,长湖水生植物无论是在优势种还是优势群落上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原来以沉水植物为主的优势群落逐步演替为以挺水植物+漂浮浮叶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同时水生植被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生物量显著下降,2011年全湖水生植被覆盖率仅为4.2%,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只有2001年的10%,全湖生物总量相比于2006年下降了88.5%.分析表明,大规模围网养殖等人为干扰活动及水体富营养化是致使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和群落发生逆向演替的主要原因.
郝孟曦杨磊孔祥虹徐轩卢巍李中强
关键词:多样性群落结构演替浅水湖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