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渠美

作品数:12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当归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碳储量
  • 2篇碳密度
  • 2篇农户
  • 2篇林业
  • 1篇杏仁
  • 1篇杏仁油
  • 1篇蓄积
  • 1篇蓄积量
  • 1篇源头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变动
  • 1篇森林碳储量
  • 1篇森林植被
  • 1篇深层土壤
  • 1篇深层土壤水分
  • 1篇生产函数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2篇渠美
  • 3篇曹扬
  • 2篇赵忠
  • 2篇陈云明
  • 1篇姚顺波
  • 1篇成向荣
  • 1篇朱海兰
  • 1篇王迪海
  • 1篇翟明普
  • 1篇刘宗飞
  • 1篇王海泽
  • 1篇晋蓓

传媒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2
2014年
采用森林植被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法,估算了2009年陕西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和碳密度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9942.20万t,以栎类最大,占全省碳储量的58.13%。天然林是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体,占全省碳储量的95.30%。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密度为31.20t/hm2,以桦木最高,为45.92t/hm2。天然林的碳密度为36.23t/hm2,是人工林的4.57倍。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分布在管辖区内涉及黄龙山、桥山、关山、秦岭和巴山林区的行政区,其中以汉中最大,占全省碳储量的26.16%。森林植被碳密度以西安最高,为45.58t/hm2,而处于陕西省最北部榆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最低。根据碳储量与碳密度的空间差异,陕西省应采取分区森林经营与管理措施,一方面通过科学抚育和管理提高现有自然林的碳汇能力,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造林工程,扩大人工林覆盖面积,增加森林碳汇潜力,使陕西省森林在全球碳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曹扬陈云明晋蓓渠美
关键词: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
当归种植户规模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确定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区间,识别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为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测算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的规模经营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当归种植过程中,投入要素与产出要素具有同向关系,当归生产效率与其种植规模间存在近似倒U形关系;当归种植规模区间在1.3340~2.1344 ha时,其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值均等于1,此时的规模为适度经营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参加合作社、村里覆盖网络、农业培训和融资贷款服务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兼业程度、土地细碎化、灾害影响程度和贷款困难程度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制约着农户规模效率的提高。【建议】合理规划当归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多措并举提高农户综合素质;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张院霞渠美申静
关键词:生产效率DEA-TOBIT影响因素当归
农户对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的行为研究——基于TPB和NAM整合框架被引量:24
2020年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有效举措。文中基于关中地区农村327户农户微观数据,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和规范激活理论整合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个人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均直接影响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向,且都通过意向间接影响其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其中个人规范主要由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激活;(2)主观规范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向不存在直接影响,则通过个人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意向产生间接影响,进而影响其生活垃圾分类行为;(3)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向显著正向影响其分类行为,即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意向越强烈,越倾向实施具体分类行为。
申静渠美郑东晖张院霞
关键词:NAM农户生活垃圾分类
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原云霄渠美
关键词:人口变动
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1998-2011被引量:26
2013年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究退耕还林背景下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相对贫困的动态变化趋势、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以人均总资产作为农户年收入和资源禀赋拥有状况的代表指标,以贫困发生率H,贫困缺口指数I,Sen指数,FGT2指数作为贫困状况分析的指标体系对吴起县农户1998-2011年的人均总资产以及相对贫困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通过考察贫困群体内部特征以及吴起农村整体和贫困群体的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动态变化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退耕还林实施前后,吴起农户人均总资产持续增加、农村产业结构正在改进、农民资产偏好正由持有储蓄转向持有固定资产变化;而吴起农户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U"型变化趋势,相对贫困的广度、强度和深度也都呈现类似变化;贫困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贫困群体相对人均固定资产产值较低;贫困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吴起农村整体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而贫困群体内部人均总资产水平过于平均,缺乏发展动力是贫困群体经济难以改善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文章给出了应该适当加大贫困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分阶段实施扶贫计划,提高贫困农户自身能力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建议。
刘宗飞姚顺波渠美
关键词:退耕还林相对贫困
脱毒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测定脱毒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研究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稳定性及货架期的影响,为开发苦杏仁食用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甘肃庆阳脱毒后苦杏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然后利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POV)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光照、温度、抗氧化剂及其增效剂对苦杏仁油抗氧化性能和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苦杏仁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57g/kg;光照、温度对苦杏仁油的氧化过程都有显著影响,但相对光照而言,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很好地延长油品的货架期,并与抗坏血酸(VC)和柠檬酸(CA)具有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产业化生产中,考虑到国家标准对油脂货架期和油脂中抗氧化剂添加量的要求,确定抗氧化剂TBHQ的最适添加剂量为150mg/kg。【结论】脱毒后的苦杏仁油是营养价值丰富的植物油资源,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利用,150mg/kg的TBHQ对苦杏仁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王海泽赵忠渠美朱海兰
关键词: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抗氧化性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秦巴山脉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林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巴山脉区域的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详细开展了区域林业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SWOT)分析,以专家问卷调查作为数据来源,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统计分析的方式寻找出对秦巴山脉林业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要素,以之作为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生态环境问题、集约化程度低、森林旅游业发展机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方面是秦巴山脉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林业产业发展重在于生态建设,应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大力发展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保障区域林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郑东晖后华翟明普渠美
关键词:林业产业SWOT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生态环境
基于农户兼业化行为的土地适度规模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92、1.33、1.23、0.74 hm 2,其中纯农户和非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兼型和兼农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土地流转经历、电商平台、加入合作社和地形因素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促进作用;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和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制约作用。农户现有种植规模与适度规模存在一定差距,提出应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张院霞渠美林颖
关键词:影响因素生产函数当归
刺槐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45
2006年
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根系及其林地土壤水分进行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在阴坡立地上,刺槐细根在距树干2.0m范围内的水平分布无明显差异,最大分布深度均为2.0m;而阳坡立地上刺槐细根在距树干0.5m处的垂直分布深度可达2.0m,且阴坡立地上细根密度特征值明显大于阳坡.根系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影响范围因不同立地条件下根系分布空间差异而不同,在阳坡立地上,刺槐根系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可达2.7m处的土层,而在阴坡立地上,这种影响范围可达3.3m处的土层.
曹扬赵忠渠美成向荣王迪海
关键词:土壤水分刺槐根系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5年
发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文中以2008-2021年中国1101个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使用PSM-DID模型分析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政策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2)区域异质性方面,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政策对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类型异质性方面,粮食蔬菜类和景观文化类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能够通过技术发展、主体培育、品牌建设提升当地农村居民收入。基于此,文中提出进一步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分区域、分类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展,发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产业的带动功能等建议。
李琦秦富仓李晗杨乙丹渠美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农村居民收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