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珊珊

作品数:28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空调
  • 7篇集中空调
  • 5篇污染
  • 4篇采样
  • 3篇水下
  • 3篇水质
  • 3篇取水装置
  • 3篇污染物
  • 3篇开盖
  • 3篇刻度
  • 3篇刻度尺
  • 3篇空气污染
  • 3篇公共场所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儿童
  • 2篇饮用
  • 2篇饮用水
  • 2篇云台
  • 2篇双手
  • 2篇水质检测

机构

  • 23篇杭州市疾病预...
  • 3篇淳安县疾病预...
  • 2篇杭州市职业病...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环境监...
  • 1篇杭州市下城区...
  • 1篇杭州市气象局

作者

  • 23篇徐珊珊
  • 21篇吕烨
  • 16篇徐虹
  • 15篇刘卫艳
  • 5篇张文辉
  • 4篇朱冰
  • 4篇陈树昶
  • 3篇张磊
  • 2篇李清春
  • 2篇陈建春
  • 2篇温圆圆
  • 1篇李莉
  • 1篇王峥
  • 1篇吴黎明
  • 1篇叶辉
  • 1篇姜朝明
  • 1篇杨洛贤
  • 1篇斯国静
  • 1篇鲍庆汉
  • 1篇滕卫林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0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淳安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对2017年-2019年淳安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淳安县农村饮用水达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2019年该县1865份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样本,检测24项指标;同时比较水期类型、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运行时间、总投资、供水规模等影响因素。结果2017年-2019年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逐年合格率分别为20.17%、36.33%和62.57%,其中不合格指标分别为游离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不同水期类型、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供水规模的水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水塔的运行时间和总投资是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保护性因素(P<0.01)。结论淳安县实施农村生活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后水质合格率显著提高,水厂的运行时间和总投资是影响水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应重视人员长期培训和加大投资。
章美鲍庆汉吴黎明姜朝明徐珊珊
关键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影响因素
浙江省11个地级市医院病床使用效率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评价浙江省11个地市的医病病床使用效率。方法收集浙江省2020年11个地市的医院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和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项指标,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0年浙江省医院平均病床周转次数为28.6次,病床工作日为281.3 d,病床使用率为76.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7 d。病床使用效率排在前3位的地市分别是台州市、金华市、湖州市,综合评分分别是0.871、0.835、0.803;排在后3位的地市分别是舟山市、丽水市、温州市,综合评分分别是0.000、0.295、0.387。结论可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在医院病床资源配置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优化医院内部床位动态调配机制,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联动,提升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来实现床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提高病床利用效率。
吕娜徐珊珊吕烨李朝康徐虹
关键词:医院病床TOPSIS法
集中空调积尘采样工具
本实用新型属于积尘采样工具领域,具体为集中空调积尘采样工具,包括采样机构,所述采样机构包括规格板一、规格板二、规格板三、规格板四、连接板一,所述规格板二一端固定有所述连接板一,所述规格板二内部插入有连接板二,所述规格板四...
徐虹吕烨徐珊珊刘卫艳
文献传递
2014年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分布及其健康风险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种类、分布水平,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的要求,于2014年丰水期(5月、8月)、枯水期(1月、11月)对杭州市主城区内5家市政水厂的出厂水和相应的5个末梢水点进行水样采集,共采集水样40份;并对水样中13种消毒副产物的质量浓度水平及与消毒副产物产生相关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美国环保局的致癌风险模型,评价消毒副产物通过饮水途径对杭州市人群所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主要检测到的消毒副产物为三卤甲烷类物质(三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其在出厂水和末梢水中的检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7~51.7、2.1~27.9μg/L。消毒副产物浓度在不同季节分布无差异(均P〉0.05),与水温、p H值、游离余氯水平无关,但与出厂水中氨氮的浓度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范围0.448~0.643)。出厂水和末梢水中消毒副产物引起的致癌风险为3.00×10-6~6.25×10-5和4.17×10-6~3.69×10-5;非致癌健康风险为3.45×10-3~6.72×10-2和4.39×10-3~3.38×10-2。致癌风险均来自三卤甲烷类物质,其中又以二溴一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为主;而5种消毒副产物对非致癌健康风险的贡献率相当。[结论]三卤甲烷为2014年杭州市主城区饮用水中主要的消毒副产物。消毒副产物所引起的潜在致癌风险、非致癌健康风险均在美国环保局标准的限值内。
杨洛贤縢卫林王强陈曌君刘卫艳徐珊珊陈树昶
关键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价
一种大气环境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气环境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杆和滑动机构,滑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杆的底部,滑动机构包括套筒和支撑机构,套筒的内腔与安装杆的底部滑动穿插连接,支撑机构设置于安装杆与套筒之间,支撑机构包括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顶...
吕烨李清春朱冰徐珊珊徐虹
文献传递
PM_(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
2021年
目的了解PM_(2.5)对杭州市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在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淳安县各一所小学的3~5年级班级中总共随机抽取2个班的正常健康学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三校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1月分别进行2次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检测及问卷调查。同时收集2015-2016年三校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资料,建立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共纳入学龄儿童248名,经2次测量杭州市西湖区、下城区和淳安县儿童平均唾液溶菌酶含量分别为(566.55±157.56),(577.92±159.39)和(627.41±204.42)μg/L,三个地区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22,P<0.01)。西湖区和下城区PM2.5平均浓度为80μg/m^(3)和77μg/m^(3),属于高霾区,淳安县为53μg/m^(3),属于低霾区。分析显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F=6.360,P<0.01),低霾区学生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较高霾区学生更大,开窗通风频次越少唾液溶菌酶含量增高量越大。结论PM2.5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有影响,雾霾对学龄儿童唾液溶菌酶含量存在负效应。
刘卫艳徐虹温圆圆徐珊珊吕烨陈树昶张磊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唾液溶菌酶学龄儿童
一种水下螺旋开盖取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下螺旋开盖取水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夹紧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近底部一侧安装有所述夹紧机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承载筒、活动箱、固定壳、刻度尺、固定套,所述承载筒的上部通过螺钉连接有所...
徐虹徐珊珊刘卫艳吕烨
文献传递
一种环境检测用气体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境检测用气体检测装置,包括气体检测仪主体、柔性软管和探头,柔性软管的另一端与探头连接,探头的正下方设置有弹性挤压装置,弹性挤压装置与气体检测仪主体连接,弹性挤压装置的顶端连接有防尘组件,防尘组件与探...
吕烨朱冰李清春徐珊珊徐虹
文献传递
1例跨区域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鉴定案例思索
2016年
跨区域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鉴定,对于诊断机构对职业病诊断申请材料的核实、诊断及鉴定过程中机构权限、职责范围、职业接触史认定,以及职业病赔偿责任认定等一些程序性和技术性问题,都需要更谨慎去把握。本文通过1例跨区域职业性噪声聋诊断、鉴定案例的讨论,结合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相关法规、规范要求,提出了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分歧和疑惑,希望卫生行政部门在修订相关政策或标准时能更清晰或明确,
陈建春张磊徐珊珊吕烨滕卫林
关键词:职业病诊断职业性噪声聋
大气污染对小学生健康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大气污染物浓度增高对学龄儿童疾病、症状和因病缺课产生的影响,为防止大气污染对学生健康的危害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2017年每年冬季,对杭州某小学792名四年级学生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每日连续开展发病和症状监测。采用基于Pear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单污染物浓度增高引起的健康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居住环境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加对学生健康的综合影响。结果415名(52.4%)小学生有既往病史,265名(33.5%)有过敏史。调查期间,PM_(2.5)、PM_(10)、SO_(2)和NO_(2)的平均质量体积浓度分别为(81.0±2.8)(122.2±3.9)(17.9±0.6)(68.9±1.4)μg/m^(3)。PM_(2.5)、PM_(10)和NO_(2)滞后3 d时对学生发生疾病和因病缺课的影响最为明显,各污染物每增加10μg/m^(3),发生疾病风险RR值分别为1.02(1.01~1.02),1.04(1.03~1.06)和1.03(1.02~1.04)。SO_(2)滞后5 d对学生健康影响最为显著。父亲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与小学生冬季发生疾病(OR=0.83)和症状(OR=0.84)呈负相关;1年内家具更换(OR=1.78)、宠物饲养(OR=1.94)、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OR=1.82)、1年前过敏性鼻炎(OR=2.24)、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OR=1.46)、室内活动时间(OR=1.02)、大气PM_(10)浓度(OR=1.09)与小学生冬季产生症状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大气污染物浓度增高对小学生发生疾病、症状以及因病缺课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父亲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是学生健康的保护因素,室内环境污染和室外大气污染均可导致学生疾病和症状的发生。
陈树昶徐虹刘卫艳徐珊珊吕烨张文辉
关键词:空气污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