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2010~2019年的预康复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构建知识图谱,揭示预康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康复治疗提供预测方法。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通过CiteSpace对预康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引文分析方法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绘制学科、关键词等可视化图谱。结果:共检索到3117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总体上升态势。可视化图谱显示,预康复研究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与外科学、骨科学、肿瘤学和工程学等密切相关。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康复、物理疗法、生活质量等;研究趋势则主要集中在“多中心化”和“术前评估”等方面。结论:本文揭示了预康复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验证了可视化软件在预康复研究中的有效性,也为预康复的风险因素管理和并发症处置提供了新思路。国内外大数据与预测性研究的广泛应用,提示我们还可将大数据分析与预康复进一步结合,构建预测模型,进行有效的风险因素预判,从而采取预测性干预,实现从“预康复”到“预测性康复”的转变。
背景:针刺是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常用方法,因其不良反应小、操作简便,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治疗中。但目前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对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明确针刺干预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3月。中文检索词包括"脊髓损伤、尿潴留、针刺";英文检索词包括"spinal cord injury,neurogenic bladder,acupuncture"。纳入针刺或针刺联合常规治疗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 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研究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632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尿动力学方面,针刺治疗对患者残余尿量[MD=-144.26,95%CI(-252.15,-36.37),P=0.009]及最大膀胱容量[MD=35.69,95%CI(3.15,68.22),P=0.03]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在排尿次数方面,针刺干预对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的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1.66,95%CI(-3.40,0.07),P=0.06];(4)在总有效率方面,针刺干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1.24,95%CI(1.11,1.37),P<0.0001];(5)结果提示:与常规治疗相比,针刺能更为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