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洪波

作品数:51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专利
  • 2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药理
  • 7篇抗炎
  • 7篇分子对接
  • 6篇氧化酶
  • 6篇药理学
  • 6篇饮片
  • 6篇中药
  • 6篇网络药理学
  • 6篇活性
  • 5篇大枣
  • 5篇药物
  • 5篇类化
  • 5篇类化合物
  • 5篇化合物
  • 4篇植物
  • 4篇嘌呤
  • 4篇五加科
  • 4篇五加科植物
  • 4篇五加皮
  • 4篇细柱五加

机构

  • 47篇陕西中医药大...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陕西国际商贸...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德人西安...
  • 1篇山东步长制药...

作者

  • 47篇许洪波
  • 42篇唐志书
  • 25篇宋忠兴
  • 13篇张娱
  • 12篇刘世军
  • 10篇刘红波
  • 8篇崔春利
  • 8篇周瑞
  • 7篇梁艳妮
  • 5篇刘妍如
  • 4篇孙琛
  • 4篇谢培
  • 4篇段金廒
  • 3篇杨洁
  • 3篇高森
  • 2篇黄璐琦
  • 2篇王征
  • 2篇宋逍
  • 2篇王薇
  • 2篇杨远贵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粮食与饲料工...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西北园艺

年份

  • 1篇2025
  • 16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松二烯酸的提取分离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海松二烯酸的提取分离方法,其具有式(Ⅰ)的结构,且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中提取分离得到,其提取分离步骤包括:1)用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混合溶剂浸提细柱五加物料;2)减压浓缩步骤1)的提...
许洪波唐志书王薇宋逍孙琛宋忠兴
盐沙苑子标准汤剂制备和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制备盐沙苑子标准汤剂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制备15批盐沙苑子饮片标准汤剂,以沙苑子苷为检测指标,计算指标成分含量和转移率,建立超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UPLC-Q-TOF-MS/MS对共有峰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盐沙苑子饮片标准汤剂中沙苑子苷转移率范围为42.93%~81.22%,平均转移率为60.10%,15批盐沙苑子饮片标准汤剂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指纹图谱共有峰13个,确认13个,分别为芒柄花黄素、杨梅素、萹蓄苷、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橘皮素、西伯利亚落叶松黄酮、沙苑子苷、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醚、毛蕊异黄酮、大麻苷、4 H-1-苯并吡喃-4-酮、3-((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5-羟基-2-(4-羟基苯基)-7-甲氧基。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盐沙苑子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稳定,样品来源具有代表性,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良好,可为盐沙苑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袁蒙蒙许怀礼徐顶巧唐志书刘乃尧许洪波
关键词:指纹图谱沙苑子苷
27种中草药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被引量:30
2017年
目的研究27种常见中药材甲醇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别嘌醇为阳性对照,采用全波长酶标仪测定反应体系的吸光度,测定波长为295 nm,通过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抑制率。结果 27种中药甲醇提取物均对黄嘌呤氧化酶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6种中药(丹参、野菊花、牡丹皮、川芎、当归、远志)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IC_(50)分别为91.2、39.5、87.7、11.8、54.6、94.1μg/ml(阳性别嘌醇的IC50为6.4μg/ml)。结论该研究首次发现牡丹皮、川芎和远志具有显著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此结果可为揭示这些中药的抗痛风作用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亦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许洪波周瑞谢培宋忠兴刘露雷晗唐志书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痛风甲醇提取物中药
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的制备方法,属于堆肥技术领域,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将红花非药用部位粉碎处理,装入发酵装置中;S02、加入接种剂,最后加水使含水率在58‑62%,翻拌均匀后盖上盖...
张娱于佳悦许洪波刘世军
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公开了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两个对映异构体(+)‑gracilistone C(1a)和(‑)‑gracilistone C(1b)及一个具有新骨架类型的降倍半萜gracilistone C...
许洪波唐志书许怀礼宋忠兴刘世军张娱谢培
姜厚朴的微波炮制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优选姜制厚朴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以姜汁用量、微波火力及炮制时间为考察因素,紫丁香苷、木兰花碱、和厚朴酚及厚朴酚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微波法制姜厚朴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每100 g生厚朴饮片加入18%的姜汁(W/V),微波火力为40%,炮制时间为5 min。结论优化的炮制工艺简单可行,为规范姜厚朴的微波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
阴美华袁蒙蒙唐志书陈世忠陈世忠
关键词:厚朴响应面法微波炮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山茱萸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山茱萸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从多个数据库挖掘山茱萸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与肝损伤相关靶点。通过venny获取山茱萸抗肝损伤的潜在靶点,通过R进行GO与KEGG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活性成分成分-相关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最后采用DiscoverStudio 2016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共查询到235个山茱萸候选成分,筛选了32种有效成分且与肝损伤相关靶标有PIK3R1、MAPK1、TP53、HSP90AA1等333个,GO与KEGG分析得到其机制与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vascular process in circulatory system、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等生物过程和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茱萸活性成分与潜在的核心靶点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从靶点、通路、分子对接多方面验证了山茱萸抗肝损伤有着抗炎、抗氧化等潜在功效,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姜海慧张化为姜祎宋小妹黄文丽许洪波邓翀
关键词:山茱萸肝损伤分子对接
抑制环氧化酶-2活性的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抑制环氧化酶‑2活性的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26个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其中11个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是从五加皮中首次分离、纯化得到。这26个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均显示较好的环氧化酶‑2抑制活性,可...
许洪波 杨浩东唐志书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维血宁合剂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靶点进行叠加分析,筛选维血宁合剂潜防治COVID⁃19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维血宁合剂中活性成分与2019⁃nCoV S蛋白、人ACE2蛋白及2019⁃nCoV 3CL水解酶(3CLpro)的作用,预测维血宁合剂潜在的抗2019⁃nCoV成分。结果:从维血宁合剂中共梳理得到326个成分及555个相关靶点,其中101个成分对应的35个靶点与COVID⁃19密切相关;靶点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维血宁合剂主要作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6个成分与S蛋白、ACE2及3CLpro均显示了较好的结合作用,成分类型主要为甾体、脂肪酸和酚类。结论:维血宁合剂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从而对COVID⁃19发挥潜在的防治作用。
许洪波唐志书刘妍如周瑞于金高宋忠兴黄峰
关键词: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
基于“增效减毒”策略探究酸枣仁缓解苯二氮类药物依赖性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增效减毒”的中药和化学药物联用思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讨酸枣仁缓解苯二氮类药物(benzodiazepine,BDZ)依赖性的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检索酸枣仁的主要成分,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酸枣仁缓解BDZ依赖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最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进一步验证关键蛋白和核心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酸枣仁共检索出24个化学成分,共作用于731个靶点。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拓扑分析得到亚油酸、棕榈酸、油酸、豆蔻酸、斯皮诺素、齐墩果酸、酸枣仁皂苷A等9个核心成分和AR、PTGS2、PPARG、RXRA和CYP19A15个关键靶点。KEGG富集分析得到钙离子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酸枣仁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有着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主要以氢键为主。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进一步表明Jujuboside-A和RXRA、Oleanolic-acid和RXRA、Spinosin和PPARGC结合稳定,三种活性成分对改善BDZ依赖性有重要作用。结论酸枣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抗焦虑、抗失眠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干预BDZ依赖性的作用。
史鑫波刘长乐宋忠兴唐志书许洪波许洪波李国龙孙琛刘红波
关键词:酸枣仁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