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涛
- 作品数:3 被引量:4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VW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市域为例被引量:23
- 2015年
- 研究目的:揭示安徽省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时空格局特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变权模型(VW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2005—2013年安徽省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总体偏低,介于轻度不可持续(III1)到临界可持续(II1)状态之间;(2)从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增速最慢的为马鞍山市,增速低于2%,增速较缓慢的地区为合肥、阜阳、六安、芜湖、铜陵、黄山,年均增长率介于2%—3%之间,其余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年均增长率较快,均超过了3%;(3)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地域特征,总体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江南地区、江淮地区、淮河以北地区。研究结论:安徽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总体较差,但各地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不断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格局呈良性发展态势。
- 卢涛周学武王占岐魏超
- 关键词:土地利用
- 基于DPSIR模型的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物元分析评价被引量:25
- 2015年
- 为了探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在阐述土地生态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商权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测算各指标权重,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评判模型,并以合肥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09年、2011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不安全",2010年为"较不安全",2012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临界安全";总体来看,2005—2012年合肥市土地生态安全呈现从"不安全"到"临界安全"跃升的趋势。该结论可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合肥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卢涛王占岐魏超谭旭刘辉
-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DPSIR模型物元分析
- 湖北省“四化同步”空间差异及发展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构建"四化同步"发展评价模型以揭示湖北省各县市"四化"水平的发展状况,采用地理—经济空间权重,运用ESDA方法,分析其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湖北省各县市"四化同步"发展水平不一致,中心城市及平原地区水平较高,鄂东及鄂西山区水平较低,边缘化现象突出,且呈现出重点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的特点;其发展水平在全局上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形成以武汉和宜昌双中心带动的格局,其发展空间差异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相符,也与湖北省城镇发展战略一致。根据这些差异,结合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城镇发展战略,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全面推进型、统筹发展型、生态优先型三种不同的"四化同步"发展路径。
- 谭旭李江风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