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振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口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7篇上肢
  • 7篇康复
  • 6篇肌电
  • 5篇偏瘫
  • 5篇面肌
  • 5篇表面肌电
  • 4篇偏瘫患者
  • 4篇疗法
  • 4篇脑梗死患者
  • 3篇运动想象疗法
  • 3篇上肢功能
  • 3篇卒中患者
  • 3篇想象疗法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干预

机构

  • 23篇海口市人民医...
  • 4篇海南省干部疗...

作者

  • 23篇宋振华
  • 12篇林夏妃
  • 11篇随燕芳
  • 6篇甘春苗
  • 3篇郑建华
  • 2篇余丹
  • 1篇王良
  • 1篇童良前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重庆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究计算机辅助训练与评估系统(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研究组给予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记录其Fugl-Meyer评定(FMA)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使用IsoMed2000型等速肌力训练系统评定在60、120°/s角速度下屈、伸肌峰力矩(PT)、总功(TW)、平均功率(AP)水平,使用E-LINK训练系统评定最大握力、捏力水平。结果 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FMA、MBI评分、60、120°/s角速度下其屈、伸肌PT、TW、A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E-LINK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其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增强,手指、肘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最大握力、捏力明显增大,上肢改善情况较好。
吴海霞林夏妃潘晶晶宋振华
关键词:等速肌力训练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研究被引量:38
2017年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海南省干部疗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2组都选择溶栓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按照常规护理流程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治疗观察21 d,记录2组的采血时间、转诊时间与抢救时间,调查与评定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对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定。结果观察组的采血时间、转诊时间与抢救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分别为(7.98±2.14)分和(54.32±9.2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10.15±2.65)分和(48.20±8.1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护患沟通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能提高急诊抢救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姜冬辉宋振华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联合生物反馈躯干控制训练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缺血生物反馈性脑卒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进行躯干控制训练,研究组在躯干控制训练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躯干损伤能力评定量表(TIS)、Berg平衡功能评定量表(BBS)、6 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TIS评分、BBS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躯体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吴海霞宋振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表面肌电生活质量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43例,脱落2例)。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治疗,每次40 min,每日1次,每周6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互动式头针治疗,穴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的上1/5、2/5和顶颞后斜线的上1/5、2/5,每次留针45 min,每日1次,每周6d。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肩外展角度、腕背伸角度及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FMA评分升高(P<0.01),MAS评分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外展、腕背伸角度增大(P<0.01),N20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肩外展、腕背伸角度大于对照组(P<0.01),N2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动式头针联合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患肢肌张力。
史静琴林夏妃随燕芳宋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随机对照试验
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 探讨站立桌辅助站立位下作业治疗对偏瘫上肢功能活动、偏瘫侧肢体躯干肌肉肌电活动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训练组采用站立桌辅助站立体位进行上肢作业治疗训练,对照组则取坐位行上肢作业治疗。分别于患者初评时(治疗前)及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活动、偏瘫侧肢体躯干肌肉表面肌电活动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①治疗前,对照组和训练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分别为(19.27±6.24)和(19.23±6.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2组FMA评分[对照组(20.87±9.36)和(25.47±6.33)分;训练组(24.37±6.31)和(29.43±6.42)分]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训练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2周后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同时间点组间比较,训练组患者FMA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②治疗前,2组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之间的表面肌电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和训练组的股二头肌、腓肠肌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肌群的表面肌电数值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除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数值较组内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外,其余各肌群的表面肌电数值以及训练组所测上述各肌群的表面肌电数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2周后,2组患者股�
宋振华林夏妃随燕芳余丹汪良潘晶晶甘春苗张黎张婷
关键词:脑梗死表面肌电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远期生存状态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7—2020-03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高频,25例)、B组(中频,25例)、C组(低频,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比4组NIHSS、SQLS、FMA和MAS评分和P-ROM和A-ROM及骨密度。结果干预前,4组NIHSS、SQLS、FMA和MAS评分和P-ROM和A-ROM及骨密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A组FMA评分、P-ROM和A-ROM均显著高于B、C和对照组,且B组显著高于C和对照组;A组MAS评分显著低于B、C组和对照组,B组显著低于C和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后,A组骨密度显著高于B、C组和对照组,且B组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C组和对照组,且B组显著低于C组和对照组(P<0.05)。干预1、2、6个月后,A组SQLS评分显著低于B、C组和对照组,且B组显著低于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振动训练,可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近期精神功能和远期生活质量的提升,其中高频振动训练效果更佳。
崔振华宋振华
关键词:肢体功能神经功能
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肺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步行能力、步态、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肺功能,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步幅均显著延长,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步频、步速均显著加快,且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SAA、BBS、mBI评分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以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及肺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崔振华王诗雯曾慧子李关羽林烨宋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躯干控制肺功能
儿童股四头肌训练椅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股四头肌训练椅,包括本体及靠背,本体包括底架,底架顶部设置有坐垫,坐垫两侧设置有扶手,底架底部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架,支撑架上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支撑架之间设...
宋振华何凌霄林夏妃随燕芳郑建华李小山甘春苗范倩倩
文献传递
髋关节训练器
本实用提供了一种髋关节训练器,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座椅机构、摆动机构、牵引机构和配重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横梁柱,所述摆动机构设在横梁柱上,所述摆动机构包括第一摆动组件、第二摆动组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包括第一腿...
宋振华何凌霄郑建华林夏妃随燕芳黄英媛李小山甘春苗范倩倩
文献传递
一种多模式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模式肢体康复训练装置,涉及肢体康复训练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患者使用固定单元、训练固定单元,固定底座,上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外部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底座通过外部固定螺栓与外部连接,所述固定底座...
潘晶晶吴海霞林夏妃詹晓萱宋振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