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颖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黑龙江省庆安县小兽体表恙螨及恙虫病东方体感染调查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山地和平原地区小兽体表寄生恙螨和恙虫病东方体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3年9月利用夹夜法捕获小兽,鉴定种类并梳检小兽体表恙螨,对恙螨种类进行鉴定并计算恙螨指数;无菌解剖小兽肝、脾等脏器,低温保存,提取其DNA,采用巢氏PCR扩增恙虫病东方体56 kD表面蛋白基因。结果共捕获小兽107只,包括啮齿目和食虫目共9种;农村居民区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主,室内仅捕获褐家鼠和小家鼠;农田以黑线姬鼠为主,林区以黑线姬鼠和朝鲜姬鼠为主;小兽体表共检获1 164只恙螨,包括高丽新恙螨、东方纤恙螨、日本新恙螨和亚中纤恙螨;林区的棕背鼠平恙螨指数最高,为65.50,大仓鼠、红背鼠平和花鼠次之,分别为58.13、22.86和24.00;距林区较远的农田和居民区小兽体表未发现恙螨。山区大仓鼠和朝鲜姬鼠各1只经PCR恙虫病东方体核酸检测为阳性。结论庆安县小兽及其体表恙螨种类与东北北部其他地区类似,鼠类中检出恙虫病东方体,该地区是新发现的恙虫病自然疫源地,应开展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 李贵昌李欣颖刘晶刘海军刘京利栗冬梅鲁亮史强付秀萍刘起勇
- 关键词:小兽恙螨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
- 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耐药性与分子分型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特征,耐药状况及分子分型特征,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0年收集兰州地区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49株沙门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电泳分型。结果腹泻患儿感染沙门菌以夏秋季为主,1~3岁幼儿居多,占59.73%。149株沙门菌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30.87%和28.19%。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79.87%,多重耐药率为78.52%,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率分别为80.95%、76.09%。经PFGE分子分型将肠炎沙门菌分为20个带型,包含2株及以上的带型有6种;鼠伤寒沙门菌分为30个带型,ST1带型包含2株菌。结论兰州市腹泻患儿中沙门菌以非伤寒沙门菌为主,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严重,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同源性较高,鼠伤寒沙门菌带型呈多样性分布。
- 申艳琴董锟张璟兰光张阳李欣颖闫静刘小菊权玉玲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分型耐药性分子分型
- 2019-2021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 了解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患者沙门菌感染及菌株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及抗生素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甘肃省15家哨点医院监测的食源性疾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采用χ^(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结果 2019—2021年共采集食源性疾病患者标本13 482份,检出189株沙门菌,检出率为1.40%,阳性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5∶1。沙门菌在各年龄组均有检出,0~5、6~17、18~60、>60岁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45%、1.61%、1.43%和1.04%。第一、二、三、四季度的检出率分别为0.67%、1.54%、1.76%和1.20%。检出的189株菌共分为34种血清型,占比较高的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菌(30.69%)、鼠伤寒沙门菌(19.58%)、鼠伤寒单相变种沙门菌(8.99%)和斯坦利沙门菌(6.88%)。引起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的可疑食物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32.28%),家庭是引起沙门菌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场所。189株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为68.78%(130/189),多重耐药谱70种,对氨苄西林(83.60%)和四环素(62.96%)的耐药率较高,对阿奇霉素(9.52%)、头孢西丁(5.82%)和亚胺培南(1.59%)的耐药率较低。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鼠伤寒单相变种沙门菌、斯坦利沙门菌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对头孢噻肟、四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患者中沙门菌在各年龄组均有检出,多重耐药率较高,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沙门菌耐药监测。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粮食类及其制品的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知识宣教,从源头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张阳兰光张璟申艳琴李欣颖闫静刘小菊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沙门菌多重耐药
- 2022-2023年甘肃省食源性腹泻病病原的监测分析及多病原检测方法的探索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22—2023年甘肃省食源性腹泻病的流行情况和病原学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同时探索新的检测方法,为食源性腹泻病的监测提供新技术、新线索。方法对2022—2023年甘肃省3447例食源性腹泻病病例进行病例信息调查和粪便标本采集,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即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体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对以上任一病原体阳性和采用常规方法未筛选出可疑病原体但同时伴有腹泻、腹痛、发热及呕吐症状的病例的粪便标本使用QIAGEN公司推出的QIAstat-Dx胃肠道Panel法做进一步检测。结果2022—2023年共调查甘肃省腹泻病病例3447例,常规方法检出阳性病例标本383份(11.11%),主要为诺如病毒阳性,共220份(57.44%),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阳性96份(25.07%)。不同年龄组(χ^(2)=66.007,P<0.05)、地区(χ^(2)=169.054,P<0.05)和职业(χ^(2)=74.469,P<0.05)病例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IAstat-Dx胃肠道Panel法检出5种目标病原体与常规方法检出5种目标病原体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7),除5种目标病原体以外,QIAstat-Dx胃肠道Panel法检出腺病毒(F40/41)阳性标本85份(15.89%),致病弯曲菌阳性标本69份(12.90%),轮状病毒A阳性标本56份(10.47%)。结论2022—2023年甘肃省食源性腹泻病的病原体分布及流行情况不同,应根据不同情况分类防治。与常规分离培养法相比,QIAstat-Dx胃肠道Panel法检测胃肠道病原体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种病原同时检测,并相对准确地反映腹泻病例病原感染谱情况。
- 兰光闫静张璟申艳琴李欣颖刘小菊何婕李保娣
- 关键词:阳性率
- 2019-2021年甘肃省某综合三甲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及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9—2021年甘肃省某综合三甲医院环境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了解消毒后微生物分布情况及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医院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内镜、口腔用水、压力蒸汽灭菌器以及医疗污水采样,判定是否符合卫生学标准,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9—2021年共采样1054份,合格843份,合格率为79.98%。其中,空气合格率为88.15%,物表合格率为85.34%,外科手合格率为56.16%,卫生手合格率为79.64%,医疗用水(口腔用水)合格率为33.33%,医疗用水(其他用水)合格率为85.42%,内镜合格率为86.42%,压力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100.00%,污水合格率为83.33%。消毒后环境微生物分布占比居前5位的分别为人葡萄球菌(13.60%)、表皮葡萄球菌(13.05%)、藤黄微球菌(7.68%)、沃氏葡萄球菌(6.03%)和科氏葡萄球菌(5.81%)。检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鲍曼不动杆菌5株(0.55%)、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0.55%)、粪肠球菌3株(0.33%)、铜绿假单胞菌2株(0.22%)、大肠埃希菌1株(0.11%)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1株(0.11%)。病原菌鉴定结果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点科室,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该三甲医院总体上消毒质量略低,且消毒效果不稳定,检出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且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需加强医院消毒监督管理,制定防治措施,并提高消毒效果。
- 兰光李欣颖张璟申艳琴闫静刘小菊何婕孙建云
- 关键词: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多重耐药
-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为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风险识别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使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2021-2023年甘肃省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零售加工店采集的样品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导入BioNumerics 7.6软件进行血清型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聚类分析和毒力基因筛查。结果 采集683份肉与肉制品样品,分离出的44株沙门菌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共鉴定出17种序列型(ST),其中ST11为优势型。44株沙门菌分成3个不同进化分支,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菌株分散在不同进化分支中。共筛查出157种毒力基因,其中98种毒力基因在44株沙门菌中均存在,其他59种毒力基因呈不同比例分布在44株沙门菌中。结论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ST11)为主,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份和地区菌株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主要携带沙门菌毒力岛毒力基因和结构性毒力因子。
- 闫静兰光张璟申艳琴李欣颖刘小菊何婕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毒力基因
- 2019年兰州市螺类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兰州市螺类水产品中4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水平,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9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兰州市螺类水产品样品175份,参照《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中弧菌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副溶血性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毒力基因tdh,trh,tlh并对霍乱弧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结果:175份螺类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为51.42%。其中溶藻弧菌检出53株,检出率为30.29%;副溶血性弧菌检出22株,检出率为12.57%;霍乱弧菌检出9株,检出率为5.14%;创伤弧菌检出6株,检出率为3.43%,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tlh基因均为阳性,而tdh、trh基因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均为非O1/O139群。结论:兰州市螺类水产品中4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尤其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污染率较高,必须加强对螺类水产品的市场监管工作,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申艳琴兰光张阳张璟李欣颖闫静刘小菊
- 关键词:致病性弧菌毒力基因污染状况
- 黑龙江省庆安县小兽体表恙螨及恙虫病东方体感染调查
- 绥化市庆安县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既往未见该地区有关鼠类、恙螨及恙虫病的调查报道,但在黑龙江省边境和哈尔滨市等地有血清学调查阳性或恙虫病病例的报道。东北地区恙虫病的发病季节为春秋季,而9月是...
- 李贵昌李欣颖刘晶刘海军刘京利栗冬梅鲁亮史强付秀萍刘起勇
- 2017—2022年兰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监测兰州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空气、内镜、医务人员手、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医疗用水、医院污水等项目的消毒效果,分析监测结果。结果2017—2022年共监测样本4475份,消毒合格3685份,总体合格率82.35%,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18.111,P<0.001)。医院污水合格率最低,为61.40%;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合格率最高,为100.00%。不同监测项目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418,P<0.001)。结论近年来兰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总体上升,但不同监测项目的消毒合格率差异较大;各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疗机构消毒效果。
- 闫静兰光张璟申艳琴张阳李欣颖刘小菊何婕孙建云
- 关键词:消毒效果合格率
- 2018—2020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本文对甘肃省2018—2020年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从年度、季度、性别、年龄分布进行分析,并对分离株耐药状况进行研究,为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政策和依据。方法 按照《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样本中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株,PCR方法进行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8—2020年甘肃省由致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呈下降趋势,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19~45岁组大于其他年龄组。致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8.8%),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唑林、四环素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10%。致泻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率为69.8%。5种型别的致泻大肠埃希菌中EAEC占比为62.2%,各型别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噻肟的抗生素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甘肃省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严峻,各个市州应当完善食源性疾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工作,并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控制。
- 张璟兰光申艳琴张阳李欣颖闫静刘小菊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