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志刚

作品数:28 被引量:136H指数:5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卒中
  • 10篇血性
  • 10篇缺血
  • 7篇出血
  • 6篇急性
  • 6篇急性缺血
  • 6篇急性缺血性
  • 5篇动脉
  • 5篇缺血性卒中
  • 4篇血栓
  • 4篇血栓切除术
  • 4篇血栓溶解
  • 4篇血栓溶解疗法
  • 4篇血小板
  • 4篇替罗非班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疗法
  • 4篇抗血小板
  • 4篇成像

机构

  • 25篇烟台毓璜顶医...
  • 9篇滨州医学院
  • 6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市槐荫区...

作者

  • 28篇梁志刚
  • 6篇刘兆孔
  • 3篇毕延萍
  • 2篇张惠龙
  • 2篇李春霞
  • 2篇于国平
  • 2篇孙旭文
  • 2篇郇英
  • 2篇崔元孝
  • 2篇王晓民
  • 1篇李冰
  • 1篇李妍
  • 1篇王凤焰
  • 1篇贺毅
  • 1篇张飞龙
  • 1篇张振
  • 1篇孙忠文

传媒

  • 7篇国际脑血管病...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2024年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BAO)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血管内治疗是ABAO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可使闭塞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进而改善患者转归。文章对ABAO患者血管内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王现帅詹焱梁志刚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动脉闭塞性疾病基底动脉血栓切除术血栓溶解疗法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T2*序列磁共振技术,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的不同通过相位图像来显示磁敏感图像,对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血液分解物质极其敏感。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SWI可有效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及预测临床转归。文章就SWI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黄双凤崔伟梁志刚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表达情况。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0例,于发病当日或次日行血肿清除术,利用术中所获得的血肿周围组织碎块进行研究。对照组为2例车祸脾破裂死亡者。所有标本均做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NF-α和NF-κB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急性脑出血组TNF-α和NF-κB在所有标本均表达,于第1天表达升高,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表达水平;对照组TNF-α和NF-κB仅有少量表达或无表达。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存在TNF-α和NF-κB的动态高表达,且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
毕延萍刘兆孔郇英蒋士新梁志刚
关键词:脑出血核因子-ΚB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损伤的病理发展过程。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脑出血组、对照组。分别于制模后3h、24h、72h、7d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并对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测定。结果脑出血组各时相点出血周围组织均有ICAM-1阳性反应的血管和神经细胞,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3h组血肿周围组织含水量即开始升高,24h明显增加(P<0·01),72h仍高于对照组,7d时接近对照组。结论ICAM-1在血肿周围的高表达可能是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ICAM-1促进白细胞浸润,释放大量氧自由基,继而导致脂质过氧化加重脑组织损伤,并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发展。
梁志刚刘兆孔高晓兰崔元孝毕延萍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卒中后失语中的应用
2022年
卒中后失语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可严重影响日常交流并导致长期残疾。以往研究多局限于脑形态学变化,难以揭示失语后脑组织的功能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能观察各脑区及脑网络的功能变化。文章回顾了利用rs-fMRI探讨失语发病和恢复机制以及治疗前后脑功能变化的文献,以期为卒中后失语的神经重塑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指导更精准的治疗。
徐璐瑶梁志刚
关键词:卒中失语磁共振成像神经元可塑性神经通路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替罗非班是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过程的最后共同通路阻止血栓形成。目前,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着争议。文章就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江莉梁志刚张振
关键词: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药血栓溶解疗法血栓切除术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抗凝治疗被认为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预防策略的基石。新型口服抗凝药相较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药物相互作用少以及无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等优点,被普遍应用于预防治疗中,大幅降低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但对于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急性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颅内微出血等增加卒中及出血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抗凝治疗及启动时间的选择无疑是个挑战。本文将对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合并常见脑血管病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
张曼曼梁志刚詹焱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血管病卒中复发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急性缺血性卒中行静脉溶栓患者205例的队列,其中联合治疗组(阿替普酶+丁苯酞组)112例,阿替普酶组93例。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后即刻及14 d后NIHSS评分,90 d的mRS评分,并分析不同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中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溶栓后14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①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14 d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2±0.44)分vs(6.40±0.66)分,P=0.041]。联合治疗组90 d预后良好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3%vs 55.9%,P=0.014);其中LAA亚型中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P=0.023)及预后良好率(P=0.045)均高于阿替普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90 d两组死亡率及14 d颅内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是改善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 0.425,95%CI 0.216~0.835,P=0.013);年龄>60岁(OR2.233,95%CI 1.047~4.766,P=0.038)、入院时收缩压>160 mm Hg(OR 2.295,95%CI 1.126~4.679,P=0.022)、溶栓前NIHSS评分>10分(OR 9.354,95%CI 4.049~21.610,P<0.00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能改善90 d临床预后,对LAA患者可能更有效。
侯园园梁志刚孙旭文杨绍婉李冰胡银宝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溶栓预后出血转化丁苯酞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出血转化,尤其症状性颅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溶栓后虽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我国卒中急性期溶栓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临床医生担心出血转化风险是主要原因。本文对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认识,更好地改进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
梁志刚杨绍婉于国平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
影像学指导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TOAST分型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结合影像学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TOAST分型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结合影像学表现,将736例脑梗死患者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亚型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333例,小动脉闭塞型374例,心源性栓塞9例,其他病因型11例,不明原因型9例,按照性别进行分组,分别测定Hcy水平与TOAST分型亚型的相关性。结果心源性栓塞型、其他病因型、不明原因型3个亚组样本太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大动脉粥样硬化组Hcy水平高于小动脉闭塞组(13.65±9.65μmol/L vs 11.27±5.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患者中Hcy水平与TOAST分型不具有相关性。从性别来看,男性脑梗死患者中,更高的血浆Hcy水平更可能通过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起脑梗死。
王晓伟徐欣李梅梁志刚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TOAST分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