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婷
- 作品数:25 被引量:188H指数:8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关川河上游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和水保措施的响应
- 2023年
- 为进一步探讨降水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深入了解黄河中小河流水沙变化驱动因素,采用M-K检验、Morlet小波、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1957—2021年关川河上游降水量和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变化及其对径流泥沙的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05),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呈增加趋势。径流模数、输沙模数对降水量的响应由强转弱,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逐渐增强;降水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影响水沙变化的关键路径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径流模数”,其次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径流→输沙模数”;再次是“降水量→径流模数”,最后是“降水量→径流模数→输沙模数”;降水量对水沙变化的总效应分别为0.42和0.38,水土保持措施面积对水沙变化的总效应则分别为-0.72和-0.65,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次要因素为降水量。
- 王晓雨马瑞张富胡彦婷王玲莉蒋承洋陈素娥
- 关键词:水沙变化水土保持措施结构方程模型
- 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内外环境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水土保持工作如何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是甘肃省水土保持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态势分析法(SWOT),探究了甘肃省新时代水土保持发展的内环境(优势与劣势)、外环境(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甘肃省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建设内部劣势大于优势,外部机遇大于挑战,属扭转型战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内部优势大于劣势,外部挑战大于机遇,属错位发展型战略;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监测与信息化内部劣势大于优势,外部挑战大于机遇,属预防合作型战略。基于此,从制度建设、综合治理、预防监督、监测与信息化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杨冰张富胡彦婷王玲莉包炳琛蒋承洋
- 关键词:水土保持发展环境
- 不同载体研制的微生物接种剂对苏丹草生长和品质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为筛选出廉价、环保、高效的微生物接种剂专用载体,试验设置9个处理(CK、P、MR、F1、F2、F3、F4、F5和F6)作为接种剂供试基质,研究施用不同载体研制的微生物接种剂对苏丹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土壤养分及3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F1,F3和F4处理的微生物接种剂对苏丹草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作用效果较好。F1、F3较CK处理株高分别提高了2.91%、5.00%,F1、F4的粗蛋白较CK分别增加了15.32%、12.31%;(2)土壤有效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较明显的处理有F3,F4和F5。其中,施用F3、F4载体研制的微生物接种剂对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提高了46.25%、44.58%,而F3、F5土壤微生物数量较CK提高了12.09%、8.89%;(3)F3(40%木炭+40%泥炭+20%花土)与其他载体配方相比,施用该微生物接种剂对苏丹草生长、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有较好的促生效果。因此,F3可作为苏丹草微生物接种剂的专用载体。
- 张建贵韩华雯姚拓李海云胡彦婷马亚春杨琰珊董凯崔文平
- 关键词:微生物接种剂苏丹草农艺性状营养品质
- 干旱风沙区水库边缘植被-风力侵蚀的变化及成因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对干旱风沙区水库边缘植被覆盖度和土壤风力侵蚀的动态变化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该库区风沙危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影像使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甘肃省瓜州县桥子水库边缘植被变化和风力侵蚀状况。[结果] 2006,2011,2018年植被覆盖度分别为0.15,0.13和0.35,水库边缘的植被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生长有远离水库的趋势。2006—2011年桥子库群周边环境变化剧烈,2011—2018年植被退化速度减缓。研究区强烈以上侵蚀面积比例仍较大(50%以上)。[结论]研究区植被和侵蚀变化的原因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外,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水位降低,超生态负荷扩大绿洲,不合理的种植业结构、耕作方式及牧业发展等人为因素加速了天然植被退化和局部侵蚀,而采取的草场封育、固沙造林等治理和修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这一进程。建议采取生态引水、补给地下水、发展节水农业、禁垦禁牧、调整产业结构、恢复植被等抢救性措施和预防保护治理措施,以维护绿洲的持久稳定。
- 张晓虹何有华胡彦婷
- 关键词:植被风力侵蚀干旱风沙区
- 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2
- 2021年
- 根据自然地理概况、生态系统特征、区位发展功能,结合新时代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两大任务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针对甘肃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新时代甘肃水土保持防治目标、战略定位、发展对策,提出了水土保持监管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甘南高原草原区重点预防区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区、黄土丘陵(高塬)沟壑区重点治理区梯田、淤地坝、水土保持林等主要措施提质增效的方向与措施。
- 杨奇奇靳峰靳峰张富马瑞胡彦婷
- 关键词:生态保护黄河流域
- 郭城驿流域水沙演变对降水和水保措施的响应被引量:3
- 2021年
- 为了解半干旱黄土区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演变规律,给当地水利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郭城驿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变化周期,采用多元功效函数(幂函数)模型对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流域治理程度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57—2016年郭城驿流域年降水量存在16~32 a、6~16 a和3~6 a等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时段内整体上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存在16~32 a、6~12 a和3~6 a等3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研究时段内整体上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输沙量减幅大于年径流量减幅;年径流量、年输沙量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治理程度的提高而减小,年径流量、年输沙量与年降水量、流域治理程度成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在年降水量减少趋势不显著的情况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流域治理程度大幅度提高,尤其与连台化梯田建设、造林种草密切相关。
- 周蕊张富李晓雅靳峰胡彦婷赵秀兰
- 关键词: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水土保持措施
- 1957-2016年祖厉河上游降水与水沙变化趋势被引量:8
- 2020年
- 为了探究半干旱黄土区降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变化趋势及周期分布规律,采用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及回归分析,对祖厉河上游1957-2016年降水量与径流量、输沙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年际存在明显的"丰-枯"周期性变化。1957-1974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中1963-1968年达到显著水平(p<0.05);1975-1994年无明显的增减趋势,呈波动变化;1995-2016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p>0.05);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与降水量相似,1957-1974年呈增加趋势,1975-1994年呈不显著减少趋势,1995-2016年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年降水量存在3 a,5 a,13 a和18 a的平均变化周期;径流量存在3 a,6 a和18 a的平均变化周期,输沙量存在3 a,4 a,5 a和18 a的平均变化周期。径流量、输沙量对降水量变化响应由强逐渐减弱,对水土保持措施量变化响应逐渐增强。
- 赵秀兰周蕊张富胡彦婷李晓雅包炳琛蒋承洋
- 关键词:水沙特征降水量小波分析
-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面源污染物负荷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水土流失及土壤面源污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在3个坡级、4种退耕还林草土地利用方式下(乔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和坡耕地)布设12个径流小区,对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污染物输入量、地表径流、主要面源污染物负荷和林草地拦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年径流系数坡耕地(3.23%)、人工草地(2.91%)明显地高于油松林(2.74%)和沙棘林(0.91%);坡耕地N、P、K投入量分别是需要量的282%、115%、369%;坡耕地、油松林地、沙棘林地和人工草地CODMn、BOD5、NH3-N、TN、F-、NO2-N、TP含量超标,污染物负荷分别为3.05、3.37、1.07、0.26kg/hm2.【结论】林草植被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的产生数量,整地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对地表径流的拦截效率.与坡耕地相比,油松林地、沙棘林地面源污染物输出数量减少了64.85%和88.80%,人工草地减少了16.02%.
- 胡彦婷张富赵传燕陈瑾张佰林张宏奎
-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负荷变化
- 祁连山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4
- 2019年
- 为祁连山康乐草原生产力恢复与提高提出有效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祁连山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特性进行调查、测定和分析,并运用5个多样性指标(Margalef丰富度指数、Dominance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Evenness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研究了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轻度退化草地(LDG)-中度退化草地(MDG)-重度退化草地(SDG),不同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密度、高度、频度、总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LDG>MDG>SDG;2)研究区植物共15科35属39种,其中豆科、蔷薇科、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中的植物均具备较强生态适应性,各退化程度草地植被型分别为草地早熟禾+珠芽蓼、赖草+矮生嵩草、矮生嵩草+赖草,其中禾草是群落的优势种;3)高寒草地功能群植物呈现杂类草最多,禾草类次之,毒草类占有比例最少,其中在不同退化草地杂类草、毒草类重要值分别为75.14%(SDG)>48.67%(LDG)>30.05%(MDG)、20.81%(LDG)>18.01%(SDG)>17.11%(MDG);4)不同退化草地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在重度退化草地最高为0.23,而轻度退化草地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64、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5)随退化程度加重,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和含水量呈现下降的趋势,pH呈升高的趋势,且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环境因子含量对植被生长贡献率不同。综上所述,随着康乐草地退化程度增加群落结构向单一趋势演替且环境限制因子也发生相应变化。
- 张建贵王理德姚拓李海云高亚敏杨晓玫李昌宁李琦冯影胡彦婷
- 关键词:祁连山西段高寒草地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 侵蚀性降雨分类及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23
- 2021年
- 为探索各类侵蚀性降雨及不同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流域布设的乔木林、灌木林、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和农作物等5种径流小区2014-2018年降雨、径流、泥沙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发生在5-9月,其中8月的侵蚀性降雨量及其产生的径流模数、侵蚀模数最大;可把侵蚀性降雨分为中雨量小雨强、中雨量大雨强、大雨量中雨强、大雨量超大雨强、暴雨量超大雨强等5种类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42.85%、34.29%、14.29%、5.71%、2.86%;径流模数与侵蚀性降雨量、最大30 min雨强呈极显著相关,与降雨时长、平均雨强呈显著相关;产沙模数与侵蚀性降雨量、最大30 min雨强、平均雨强、降雨时长呈极显著相关,降雨量大且强度高的降雨是产生强烈侵蚀的主要动力来源;不同植被类型对产流产沙的调节作用差异较大,在大雨量情况下地表覆盖程度对产流产沙影响较大,地表覆盖度较高、对地表扰动小的林地和天然草地产沙模数较小,人工草地和农地因施肥、除草、收割等对地表扰动大且导致地表裸露时间长而产沙模数较大。
- 王玲莉张富胡彦婷赵秀兰包炳琛张佰林
- 关键词:侵蚀性降雨植被类型径流模数侵蚀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