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俊 作品数:40 被引量:294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建筑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历史地理 更多>>
甘肃永靖黑方台地区灌溉诱发作用与黄土滑坡响应 被引量:24 2013年 黑方台地区自灌溉以来,诱发了大量的滑坡,但缺乏系统地对研究区的滑坡历史分析研究。在黑方台滑坡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与滑坡的历史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性、滑坡体积及后壁垮塌速度的影响。历史数据分析表明,灌溉引起的水位上升与滑坡发生的频率、体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选取的典型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滑坡具有多期逐级后退式特征,随着灌溉时间的增长,滑坡体积逐渐减小,但发生频率逐渐增大,基于DEM数据计算的滑坡变形也验证了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基本反演了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历史过程,对黑方台滑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董英 贾俊 张茂省 孙萍萍 朱立峰 毕俊擘关键词:灌溉 黄土滑坡 千枚岩饱水状态下软化效应试验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陕西省汉中地区发育大量软变质岩,在雨水浸润的条件下极易软化造成边坡失稳破坏。以略阳县菜籽坝楔形块体的千枚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在不同浸水条件下的岩石直剪试验,揭示了千枚岩在水岩作用下的破裂形式及劣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浸水条件下,岩石力学参数随浸水时间增加而降低,至14 d时变化微弱,逐渐趋于稳定;浸水初期颗粒间相互摩擦导致产生较多岩粉,浸水中后期颗粒在水岩作用下产生磨圆效应,颗粒间滑动使得岩粉明显减少;水岩作用对千枚岩力学特性的影响依次为:黏聚力>峰值应力>内摩擦角;根据扫描电子显微(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得出岩石浸水软化是由微变形逐渐量化至宏观破坏的过程;千枚岩结构面粗糙度受水岩作用影响严重,是诱发陕南地区软变质岩滑坡灾变的重要因素。 蔡国军 程宇航 仲闯 贾俊 赵大安 冯伟强 周扬关键词:千枚岩 直剪试验 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017年 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从地质灾害调查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模型,根据国家和各地区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地质灾害大数据为核心,以网络传输为通讯手段,利用GIS、大数据、三维可视化和等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搜集资料、遥感数据、工程地质测绘数据、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工程地质勘探数据与分析成果等多专题的地质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和综合,建立城镇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不同概率条件下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评价与科学化、自动化生成不同尺度地质灾害图件;通过与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相结合,实现为应急救灾、灾后临时安置点的安全选址方面提供基础性、专业性的技术支撑;实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等地质灾害数据的存储、融合、共享和管理。 牛千 牛千 唐亚明关键词:数据管理 B/S C/S GIS 强震触发黄土滑坡流滑机理的试验研究——以宁夏党家岔滑坡为例 被引量:22 2018年 针对地震触发低角度、长距离流态化黄土滑坡的问题,以1920年宁夏海原大地震触发的西吉县党家岔滑坡为典型案例,开展较为详细的现场勘查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并结合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党家岔滑坡特殊的形成机制及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强震过程中,马兰黄土的原始结构遭到摧毁性的破坏,上层非饱和黄土震裂损伤,后缘拉裂,底部潜在滑带的高饱和黄土层内超孔隙水压力骤增,并产生明显液化,强度骤减,塑性变形急剧累积,剪切面逐渐贯通;之后坡体在地震力水平抛射作用下,高速启动,几个滑块先后沿着295°、300°、80°方向滑向中间沟槽,然后碰撞变向顺沟而下;液化层呈泥流状向前运移,表现为典型的"剪切稀化"流体,达到极低的稳态强度和表观动力黏度,浮拖上部滑体产生低角度、长距离运移,冲出沟口后受到对面山体阻挡,转向沿着堡玉沟往下游侧扩离,整个滑程长达3 km。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强震条件下流态化滑坡的形成机制,对于防控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张晓超 裴向军 张茂省 孙萍萍 贾俊关键词:黄土液化 稳态强度 一种野外快速进行不同含水率土样固结实验的简易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外快速进行不同含水率土样固结实验的简易装置,包括:底座、压力室以及水分控制系统。压力室固定在底座上,上部为密封盖,其中部为可滑动的中轴传压杆;本发明的实验装置小巧便携,能合理进行应力加载,在野外能快速测... 张茂省 冯立 毕银强 孙萍萍 贾俊 刘洁 刘蒙蒙文献传递 爆破作用下软硬互层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山西省灵石县区内常年大面积采矿,由爆破动荷载诱发的斜坡变形、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屡见不鲜。本文以灵石县北庄村某不稳定斜坡为地质原型,采用离散元UDEC数值模拟研究该软硬互层斜坡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及在多次爆破作... 张祺 张晓超 贾俊关键词:爆破作用 软硬互层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 文献传递 一种野外快速进行不同含水率土样固结实验的简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外快速进行不同含水率土样固结实验的简易装置,包括:底座、压力室以及水份控制系统。压力室固定在底座上,上部为密封盖,其中部为可滑动的中轴传压杆;本实用新型的实验装置小巧便携,能合理进行应力加载,在野外... 张茂省 冯立 毕银强 孙萍萍 贾俊 刘洁 刘蒙蒙文献传递 泥质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能量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目前应用能量原理研究岩体结构的破坏、变形及稳定性是岩石力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为了研究泥质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3类能量——单位体积能、单位体积弹性能和单位体积耗散能的响应规律,开展了考虑动应力频率、围压和动应力幅值影响的循环加卸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类能量在同一频率、不同围压下具有相同的能量响应规律。随着频率的增加,单位体积能、单位体积弹性能和单位体积耗散能随循环次数的响应规律呈现出有规律的波动性;累计单位体积能和单位体积弹性能随循环次数近似线性发展,而累计耗散能呈现出更强的非线性特点。采用了能量速率指标来衡量3类能量的变化程度,频率越高,3类能量的变化速率越大。在能量速率-时间曲线中存在明显的突变点,初步分析为岩样内部或表面裂缝发展的阈值点。通过对影响耗散能的因素分析可知,耗散能与围压、动应力频率和动应力幅值之间均为正增长趋势。结合相关文献的分析结果,综合分析了从循环开始到岩石最终破坏之间全部周期内的3类能量的响应规律,阐明了岩样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能量响应规律,有助于深化对泥质砂岩能量响应规律、损伤及破坏的认识,为应用能量原理分析岩体工程的稳定性提供试验依据和应用指导。 杜瑞锋 裴向军 张晓超 贾俊 贾俊关键词:泥质砂岩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2024年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此次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3处。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崩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以黄土陡坎地带切坡建房、切坡修路为主。利用GIS技术的加权信息量法评价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占比分别为5.45%、9.83%、32.70%和52.0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山梁地带。基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开展地震活动断裂、地震动分布以及不同降雨工况条件(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10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较1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的增幅最大为18.26%,说明未来区内遭遇极端降雨会显著提高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研究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将增强,未来崩塌、滑坡发生频次升高,地质灾害易在降水、冻融条件下形成,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其威胁程度。 高波 董英 贾俊 薛强 武文英 李林 王涛 刘港 江睿君关键词: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甘肃积石山地震液化型泥流特征、成因及其对黄河上游盆地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估的启示 被引量:1 2024年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30秒,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 6.2级浅源地震,地震在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诱发了一处同震特大型规模泥流灾害,造成了特大型灾难事件的发生。笔者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现场取样及室内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此次泥流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泥流具有典型沟谷型泥石流平面特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分界明显,泥流主要物源为山前洪积粉质黏土。②地震、降雪消融、农田冬灌、低温冻结,为泥流提供了初始动力并抬升了局部地下水位,是该泥流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形坡度、地层岩性,为泥流提供了后续运动势能和振动液化条件,是该泥流灾害的内因。③泥流运移过程中存在侧向和底部铲刮效应,尤其在3处流向改变区侧向铲刮、局部堆积显著,最终快速流入沟口金田村和草滩村。分析结果可为官亭盆地乃至黄河上游沉积盆地地震次生灾害风险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理论依据。 刘港 贾俊 贾俊 张戈 董英 董英 裴赢 薛强关键词:振动液化 粉质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