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新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含水
  • 2篇含水上升
  • 1篇底水
  • 1篇调驱
  • 1篇段塞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田
  • 1篇原油
  • 1篇溶解气
  • 1篇水平井
  • 1篇水驱曲线
  • 1篇塔河油田
  • 1篇凝析
  • 1篇凝析气
  • 1篇凝析油
  • 1篇平井
  • 1篇微球
  • 1篇耐温
  • 1篇耐温抗盐
  • 1篇聚合物微球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篇马新平
  • 3篇郑小杰
  • 3篇刘蕊
  • 3篇刘丽娜
  • 2篇刘学利
  • 1篇蒲万芬
  • 1篇谢爽
  • 1篇袁成东
  • 1篇印婷
  • 1篇王松
  • 1篇闫长辉
  • 1篇赵帅
  • 1篇谢爽

传媒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塔河油田强底水凝析气顶油藏地面产量劈分的新方法被引量:3
2020年
塔河油田强底水凝析气顶油藏是由气顶、油层及大底水组成的砂岩油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因气顶和底油采出不均衡,导致气窜或油窜,开发效果较差。针对塔河油田T区块块状底水气顶油藏的实际生产状况,综合考虑生产过程中气油比与密度的变化,探索了一种劈分气顶、油藏地面产量的新方法——单井生产阶段综合劈分法,应用此方法分别计算了气顶油藏的原油、凝析油、凝析气、溶解气的采收率,分别为12.28%、22.96%、29.75%、12.05%,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油气藏相比较,认为比较符合该类油藏的开发特点,而且现场操作较为简单。通过气顶油藏采收率的计算,了解气顶、油藏的开发状况,及时发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区块的开发潜力,以便于更合理地开发气顶油藏。
刘丽娜印婷郑小杰马新平刘蕊谢爽
关键词:原油凝析油凝析气溶解气
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调驱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微球S5和耐温抗盐低界面张力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GH。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测定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采用并联岩心物理模拟驱替装置,开展不同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调驱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在95℃和22×10~4mg/L矿化度条件下老化三个月后可以将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水平;在渗透率为(70~350)×10^(-3)μm^2的岩心中,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封堵性;在非均质条件下,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的调驱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活性剂体系,开展水驱+微球驱+表活剂驱+后续水驱和水驱+微球驱+再次水驱+表活剂驱+后续水驱,其低渗透率岩心提高采收率分别为25.59%和14.72%。该研究对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注入方案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蒲万芬赵帅袁成东王松马新平谢爽
关键词: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
强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及不同开发阶段下产水规律影响因素——以塔河油田九区为例被引量:5
2023年
强底水砂岩油藏生产中后期,进入中高含水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严重,需采取排水控锥等调流场措施维持正常的生产,明确油藏的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影响因素及含水上升模式能有效地指导调流场工艺措施的实施。基于塔河油田九区生产现状,对井区水平井产水情况进行了统计,总结了现阶段井区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图版;根据井区地质及工程特征,结合不同生产阶段条件下的含水上升规律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定性分析了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结合灰色关联法及机器学习方法计算不同区域不同生产阶段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在时间与空间上定量分析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塔河油田九区水平井含水上升模式图版为:爬坡型、阶梯型、快速水淹型和开井水淹型四种。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生产初期含水上升规律的主控因素为:构造位置、避水高度水平井井段与古河道方向夹角;开采中期含水上升变化规律由层内夹层展布为主,储层非均质性为辅;后期流场调节主要受储层非均质性及夹层展布影响。为不同生产阶段条件下的提液控液及流场调节等工艺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刘学利郑小杰马新平王晶刘蕊刘丽娜窦莲陈鑫
关键词: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灰色关联
塔河强底水砂岩油藏水驱曲线对比分析及稳定水驱段识别
2024年
塔河油田A区三叠系强底水砂岩油藏埋藏较深,天然能量充足,夹层分布复杂,开发后期底水锥进现象突出,产量递减迅速,含水上升变化特征显著,常规水驱曲线的应用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针对水驱曲线的应用问题,首先统计了塔河油田A区油藏的含水上升变化特征,对各井的含水率变化曲线形态进行了划分,总结了4种主要含水上升模式;随后对比分析了不同水驱曲线的应用效果,发现水驱曲线稳定水驱段的选择存在较大误差。因此,为了精确识别稳定水驱段,采用水驱曲线的导数曲线来识别稳定水驱段,能够极大地减少误差,由此建立了塔河油田A区的水驱模式图版。统计结果显示以导数曲线识别的稳定水驱段进行曲线拟合的精度高于常规水驱曲线的直线段平均拟合精度。
刘学利郑小杰吴居林闫长辉马新平刘蕊刘丽娜窦莲
关键词:水驱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