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琼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大麦品种(或品系)3个穗部性状的差异分析和QTLs检测被引量:2
- 2018年
- 解析穗粒数、小穗数和粒重及其QTLs间的遗传关联,有利于大麦穗发育遗传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本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了25份试验材料的小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的表型差异,以及不同性状及其QTLs间的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小穗数等3个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育种品种的小穗数和穗粒数与地方品种的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育成品种的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的,二棱大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六棱大麦的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穗数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35;在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4个小穗数QTLs、6个穗粒数QTL和6个千粒重遗QTLs,16个QTLs分别位于1H、2H和4H等6条染色体上,其中QSn-4HS等8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QTLs具有减效作用。与标记HVM40-258 bp连锁的QTL对小穗数和穗粒数具有一因多效特性性。小穗数等3个穗部性状分别受遗传效应不同的QTLs控制,QTL多效性导致了小穗数与穗粒数关联遗传。
- 李静烨王楠陈升位吴亚琼王茹媛沈真辉莫凡
- 关键词:SSR标记
- 17个大麦矮秆候选种质的农艺性状差异和育种价值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矮秆种质11份、普通矮秆种质5份。在16份大麦矮秆种质中,尺八大麦、红原黑青稞和机械裸等7份矮秆种质携带矮秆基因uzu,Himalaya Hrmdaya和印度矮生分别携带矮秆基因br或sdw。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6份矮秆种质种具有1或多个优良性状,且株高与低单穗粒重、低结实率或低百粒重等性状没有关联性,可用作矮化育种亲本。在16份矮秆种质中,91G-318、Himalaya Hrmdaya和加久等6份矮秆材料携带br、sdw或其他未知矮秆基因,可作为中国大麦矮化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 刘猛道李静烨陈雪青陈升位沈真辉吴亚琼莫凡
- 关键词:大麦矮秆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