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涛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抗滑
  • 3篇抗滑桩
  • 2篇有限差分
  • 2篇有限差分法
  • 2篇土拱效应
  • 2篇后土
  • 2篇拱效应
  • 2篇差分法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双参数法
  • 1篇桩间距
  • 1篇综合刚度
  • 1篇综合刚度原理
  • 1篇内力
  • 1篇合理桩间距
  • 1篇刚度
  • 1篇值模拟

机构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3篇胡焕校
  • 3篇刘静
  • 3篇吴海涛
  • 1篇周立祥

传媒

  • 1篇工业建筑
  • 1篇矿冶工程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由桩后土拱形成的条件对抗滑桩间距的计算被引量:5
2009年
结合抗滑桩后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土拱的受力分析,认为土拱具有三种破坏形式,得到了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简明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表明利用该计算公式得到的桩间距既能够保证桩间岩土体抗滑能力的充分发挥,又能保证边坡的稳定性。
刘静吴海涛胡焕校
关键词:抗滑桩土拱效应合理桩间距
基于综合刚度双参数法抗滑桩的数值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方法,提出了进行抗滑桩全桩位移和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法,推导了相关公式,编写了实用的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由程序实例计算图形处理结果,探讨了滑坡推力分布形式、双参数m和1/n,以及不同桩底条件对抗滑桩位移和内力的影响,对抗滑桩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有效提高了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胡焕校刘静吴海涛
关键词:抗滑桩综合刚度原理双参数法有限差分法内力
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特征的三维数值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通过对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发现在抗滑桩桩后和桩间土体中存在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应力拱,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强,不同性质的土体土拱具有不同的形状。经过对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抗滑桩桩后外载荷大小、桩间距、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土体与桩体的相对刚度的大小、土体的泊松比、桩土接触面性状等对土拱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胡焕校刘静吴海涛周立祥
关键词:抗滑桩土拱效应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