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莉

作品数:25 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瘤
  • 6篇凋亡
  • 6篇华蟾素
  • 5篇单抗
  • 5篇利妥昔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预后
  • 4篇细胞凋亡
  • 4篇利妥昔单抗
  • 4篇骨髓
  • 4篇骨髓瘤
  • 4篇复发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机构

  • 2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作者

  • 25篇张莉
  • 13篇沈志祥
  • 11篇钱樱
  • 8篇李军民
  • 7篇陈秋生
  • 6篇王焰
  • 6篇赵维莅
  • 5篇李霞
  • 5篇郑捷
  • 5篇陈利红
  • 5篇许彭鹏
  • 4篇薛峰
  • 4篇游建华
  • 3篇王岚琦
  • 2篇郑宇
  • 1篇余栋
  • 1篇沈杨
  • 1篇程澍
  • 1篇丁秋兰
  • 1篇徐倩楠

传媒

  • 5篇内科理论与实...
  • 3篇肿瘤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例初治MM患者在每一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硼替佐米0.7~1.3mg/m2,每3周为一疗程;每2个疗程(6周)的第1~4天,口服美法仑9mg/(m2·d)和泼尼松60mg/(m2·d);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10个疗程。5例复发难治患者,在每3周1个疗程,第1、8天分别静脉注射硼替佐米3.5mg,或第1、4、8、11天1.0~1.3mg/m2。每次用硼替佐米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每例患者至少接受1~6个疗程。采用Blade标准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5例初治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反应(MR)。5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nCR,2例MR,1例无改变(NC)。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对于初治或复发难治的MM患者,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新的治疗选择。
王焰陈颖张莉钱樱游建华郑宇陈钰沈志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地塞米松
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维生素C(Vit 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例ⅢA期难治复发MM患者,应用ATO(10mg/d)联合Vit C(2g/d),连用7~14d,每月1次,4~6个周期。结果:总反应率(ORR)60%,完全缓解(CR)13.3%,部分缓解(PR)46.7%,疾病稳定(SD)20%,疾病进展(PD)20%;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31个月),中位出现反应时间1个月(1~3个月),中位反应持续时间3个月(1~8个月);10例连续用药14d,反应率(RR)、SD和PD分别为70%、20%和10%。5例连续用药7d,RR、SD和PD分别为40%、20%和40%;两药合用毒性反应轻微,没有超过3级以上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结论:ATO联合Vit 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具有一定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
张莉钱樱游建华陈秋生沈志祥
关键词:亚砷酸维生素C多发性骨髓瘤难治性复发性
趋化因子受体CCR6抑制剂在预防银屑病复发中的新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趋化因子受体CCR6抑制剂在预防银屑病复发中的新应用。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趋化因子受体CCR6抑制剂的用途,用于制备一制剂或组合物,所述制剂或组合物被施用于一对象,以防止所述对象中银屑病的复发。本发明还提...
郑捷刘娜李霞覃慧薛峰陈利红王岚琦权晟张莉王孝盼
两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探讨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及FLIPI2在中国人群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样化疗方案为起始治疗的63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FLIPI及FLIPI2评分.结果 根据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31例(49.2%),中危(评分2分)24例(38.1%),高危(评分3~5分)8例(12.7%);根据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分)17例(27.0%),中危(评分1~2分)42例(68.3%),高危(评分3~5分)4例(4.8%).FLIPI低危、中危、高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5%(29/31)、91.7 %(22/24)和75.0%(6/8)(P=0.27),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7%、75.2%和58.8%(Log-rank=1.063,P=0.59);FLIPI2低危、中危、高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7/17)、90.7%(39/42)和50.0%(2/4)(P=0.01),2年PFS率分别为92.9%,74.0%和33.3%(Log-rank=7.075,P=0.03).结论 对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样化疗方案治疗的FL患者,FLIPI2比FLIPI在PFS方面更具预后意义.
许彭鹏余栋钱樱陈秋生顾潇张莉赵维莅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茶多酚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的凋亡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瑞氏染色法和FCM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RPMI 822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FCM法检测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Δcaspase-3片段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ELISA法检测对RPMI 8226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茶多酚浓度129.6和259.1μmol/L处理RPMI 8226细胞1~3d后均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剂量相关性;统计显示,24h时的半数细胞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为165.7 μmol/L。茶多酚(129.6 μmol/L)作用24h后,RPMI 8226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茶多酚(129.6和259.1 μmol/L)作用24h后,RPMI 8226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6±2.3)%和(43.5±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活性Δcaspase-3片段产生,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IL-6分泌水平降低。结论:茶多酚能抑制RPMI 822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产生活性Δcaspase-3片段,抑制bcl-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分泌IL-6水平相关。
钱樱张莉陈秋生张勇肖丹翁香琴赵维莅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儿茶素细胞凋亡RPMI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反复腹泻2年余",于2010年1月28日入住上海瑞金医院。患者2008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每次发作3-5天,每天腹泻7次左右,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便,无腹痛,恶心、呕吐,伴发热。
夏乐敏陈秋生张莉
关键词:淋巴瘤小肠B细胞淋巴瘤
华蟾素诱导U93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34
2007年
目的:研究华蟾素诱导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瑞氏染色及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化改变,TdT原位标记计算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bcl-2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Fas和Fas-1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225~1.8μg/mL华蟾素作用1-3d明显抑制U937细胞生长,具有剂量.时间相关性,24h时的IC50为1.36μg/mL。0.9μg/mL华蟾素作用1d,U937细胞出现凋亡典型形态学改变;DNA电泳出现凋亡特有“梯子”条带。0.225、0.45和0.9μg/mL华蟾素作用1d,TdT原位标记检测凋亡率分别为4.8%、13.57%和24.33%。凋亡细胞bcl-2表达及Fas-1 mRNA水平下降,Fas mRNA水平增高。结论:华蟾素可能通过抑制bcl-2、Fas-1基因及活化Fas基因的途径来抑制U937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
张莉李军民钱樱王焰沈志祥
关键词:华蟾蜍毒素U937细胞细胞凋亡
中西医结合呼吸康复治疗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呼吸功能下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急性期和长期康复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下降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备受临床关注。目前尚未见中西医呼吸康复治疗对新冠肺炎患者疗效的综述。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论文,综述现代西医与中医呼吸康复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现代西医康复手段联合中医肺康复的辨证论治,通过中医传统功法提升全身机能。中西医结合的呼吸康复治疗在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功能方面具一定疗效,有助于患者长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刘嘉琳张莉
关键词:呼吸康复
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WHO分型,惰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边缘区细胞淋巴瘤(marginalzonelymphoma,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smalllymphocyticlymphoma,CLL/S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ticlymphoma/waldstrommacroglobulinemia,LPL/WM)等。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惰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均发生较大变化。尽管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进展缓慢以及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但是不同亚型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整体上,尚缺乏中国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分布及治疗转归数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于不同亚型患者的基线数据、疗效和生存进行了讨论。
王彦艳张莉钱樱许彭鹏王黎李军民赵维莅沈志祥沈杨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预后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肾脏病变与临床表现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活检17例。结果:光镜下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11例,管型肾病9例,肾淀粉样变性5例,肾小球硬化4例,间质动脉血管透明变性4例。管型肾病较非管型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更为常见(P=0.0023)。血清轻链蛋白阳性率为88.2%,尿中轻链蛋白阳性率为58.8%,以λ链蛋白为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多见,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管型肾病。血清与尿液中轻链以λ链蛋白为主。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管型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有一定的特点。
张凤夏瑞祥陈秋生游建华钱樱张莉沈志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疾病活组织检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