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中毒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酒店
  • 2篇会议室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血性
  • 1篇一氧化碳
  • 1篇腮腺炎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 1篇托幼机构
  • 1篇其他感染性腹...
  • 1篇其他感染性腹...

机构

  • 11篇重庆市北碚区...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张莉
  • 2篇邓小霞
  • 2篇袁海艳
  • 2篇吴永兵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市北碚区177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1773例手足口病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北碚区手足口病病例高度散发,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94.61%),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5,P﹤0.05),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托幼儿童(41.87%)和散居儿童(48.65%)为主,街道和乡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80,P﹤0.05),街道高于乡镇。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和10月,聚集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病毒以EV71型和COXA16型为主。结论普及防病知识,发生聚集疫情后,严格落实控制措施,做好街道和托幼机构等人口密集地区儿童的手足口病防制工作,是控制疫情发生的关键。
张莉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一起酒店会议室CO中毒事件调查
2017年
为了解重庆市某酒店会议室CO中毒事件发生经过及原因,采用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名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CO中毒表现,现场监测发现CO浓度超标,会议室锅炉排烟管道上穿,且空调无新风系统。提示该事件为急性CO中毒,建议调查中尽可能做实验室诊断,并加强公共场所排烟管道的合理布局。
吴永兵张莉袁海艳王昕蔚
关键词:会议室CO中毒
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登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 04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5.85/10万,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P<0.01);年均涂阳登记率为19.37/10万,年均痰检阳性率为42.24%。男性776例,女性268例,男女性别比为2.89∶1;以45~64岁年龄组病例较多,占病例总数的39.36%;病例职业以农民居多(485例,占46.46%)。全区17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东阳街道报告病例最多(171例,占16.38%)。结论重庆市北碚区2012―2014年肺结核病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人群发病为主,今后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北碚区肺结核病疫情。
罗柏生张莉康光鸿
关键词:流行病学
2009—2012年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57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8.87/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7月和10—12月,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57.67%(2063/3577)和27.29%(976/3577);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1.96%(2574/3577);男性2019例,女性1558例,男女性别比为1.30:1;男性发病率为154.45/10万,女性发病率为122.8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共报告3448例(占96.39%);街道人群发病率为204.92/10万,镇/乡人群发病率为97.12/10万,街道人群发病率高于镇/乡(P〈0.01)。采集病例咽拭子、粪便、肛拭子或静脉血样本共288份,检出肠道病毒225份,阳性率为78.13%;其中EV 71型95份、Cox A 16型66份、其他肠道病毒64份,分别占42.22%、29.33%和28.45%。结论重庆市北碚区手足口病发病以3岁及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监测、有效处置疫情是控制北碚区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罗柏生张莉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2004-2009年重庆市北碚区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近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北碚区法定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790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3/10万,无死亡病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61.43%)和细菌性痢疾(27.00%)为主要病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0~岁组(51.06%)和15~岁组(24.92%)发病率较高;发病以散居儿童(46.91%)和农民(13.21%)为主,报告发病时间集中在6-12月(69.21%);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镇病例较多,分别占报告病例数的20.90%、11.27%、10.90%。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饮水和食品监管,是北碚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张莉
关键词:传染病肠道流行病学分析
2004-2008年重庆市北碚区学校和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08年重庆市北碚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起,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的96.36%,发病例数2116例。结论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发生起数较多的疾病依次为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
罗柏生张莉邓小霞
关键词:托幼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起酒店会议室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引发的思考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某酒店会议室中毒事件发生经过及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方法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 20名患者症状符合CO中毒表现,现场监测发现,CO浓度超标。调查发现会议室锅炉排烟管道上穿,且空调无新风...
杜小燕张莉袁海艳吴永兵
关键词:会议室一氧化碳中毒
文献传递
重庆市北碚区2004~2009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其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04~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4858例,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61.38%,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33.88/10万,2006年以来发病率逐年下降,病例发病时间相对集中在6月至次年1月;城乡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P﹥0.05);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6.69,P﹤0.005),以﹤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散居儿童(56.34%)为主,其次为农民和学生。结论北碚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防治重点对象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重点区域为社区、农村和学校,应继续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张莉罗柏生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分析丙类传染病
2008-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近3年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北碚区3年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028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6.81/10万;11-12月和5-7月为发病高峰;全区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天生街道(192例)、歇马镇(189例)和童家溪镇(120例),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集中在≤14岁(79.57%),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以学生(71.11%)和幼托儿童(16.15%)为主。结论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疫情监测,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措施。
张莉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2006-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对2006-2010年重庆市北碚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AHC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重庆市北碚区2006-2010年报告AHC病例1152例,年平均发病率38.39/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88,P<0.05),童家溪镇(225例)、天生街道(161例)和歇马镇(85例)报告病例数较多,8-10月为发病高峰,此间报告病例97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81%;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年龄段为10~19岁(521例),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8,P<0.05),男性高于女性;职业以学生(58.68%)和农民(10.42%)为主。结论北碚区AHC防控关键时期在5-7月,防控重点对象是男性、学生和农民,中学校为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发生疫情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防控AHC暴发流行的关键。
张莉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发病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