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志兴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斑块
  • 2篇蛋白
  • 2篇动脉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通路
  • 2篇颈动脉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酶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杜志兴
  • 4篇刘永建
  • 3篇周谨
  • 3篇张磊
  • 3篇李丹
  • 3篇贺静
  • 3篇闫晓婧
  • 3篇陈立涛
  • 2篇邓永敏
  • 2篇郑丽华
  • 2篇李瑞池
  • 2篇刘同方
  • 1篇庞建民
  • 1篇裴永彬
  • 1篇赵保礼
  • 1篇赵丽华
  • 1篇焦丽亚
  • 1篇王鑫
  • 1篇殷婕

传媒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1 motifs,ADAMTS)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体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及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84例脑梗死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338例)和易损斑块组(346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检测指标、ADAMTS rs402007(G/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和ADAMTS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中的交互作用。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分析不同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糖尿病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GG基因型与GC+CC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LDL-C、HCY、FIB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P<0.05)。LDL-C与ADAMTS基因rs402007位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GG、GC、CC基因型组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4例(82.29%)、209例(84.27%)、233例(89.27%)。各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和易损斑块组治疗前、治疗后LDL-C水平,以及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GG基因型为参考,GC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无相关性(P>0.05),CC基因型与疗效有相关性(P<0.05)。结论ADAMTS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易损性存�
刘永建邓永敏周谨闫晓婧杜志兴陈立涛张磊刘同方
关键词:脑梗死基因多态性斑块易损性阿托伐他汀
BRD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溴域蛋白亚家族4(bromodomain protein subfamily 4,BRD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抗性MDA-MB-231细胞(MDAMB-231/DOX)分为对照(Con)组、DOX组和si-BRD4+DOX组。si-BRD4+DOX组在用si-BRD4转染MDA-MB-231/DOX细胞48 h后,用1μmol/L DOX处理细胞24 h。通过集落形成试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分析评估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erroOrange、liperfloo检测细胞亚铁离子浓度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将15只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OX组、DOX+si-BRD4组,每组5只,用于建立MDA-MB-231/DOX细胞皮下接种模型。通过qRT-PCR、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分析BRD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结果:与si-NC组相比,si-BRD4#1和si-BRD4#2组MDA-MB-231、BT549细胞的细胞克隆数、EDU阳性染色、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均降低(P<0.001),和MDA-MB-231、BT549细胞亚铁离子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GSH比值升高(P<0.01)。与亲代细胞(MDA-MB-231)相比,在MDA-MB-231/DOX中BRD4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与Con组相比,DOX组细胞中IKβ-α、NF-κB、BRD4表达和ROS水平增加(P<0.05),和细胞克隆数和EDU阳性染色均降低(P<0.05);与DOX组相比,si-BRD4+DOX组细胞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Anti-IKB alpha,IKβ-α)、NF-κB表达、细胞克隆数、EDU阳性染色降低(P<0.05),ROS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DO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减少(P<0.05),并且肿瘤组织中TUNEL染色细胞增加(P<0.05)。此外,BRD4+DO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较DOX组进一步降低(P<0.001),TUNEL染色细胞进一步增加(P<0.001)。BRD4+DOX组肿瘤组织中Ki-67、BRD4、NF-κB较DOX组下调(P<0.01),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上调(P<0.01)。结论:BRD4是一个重要的耐药因子,它可以通过促进NF-κB信号�
张硕稳李丹贺静杜志兴裴永彬
关键词:核因子ΚB乳腺癌
臭氧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关节内注射医用臭氧对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臭氧组,每组72例。臭氧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4个月时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special surgery,HSS)及Lysholm评分,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稍升高趋势,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呈先升高后稍降低趋势,臭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膝关节腔内注射医用臭氧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不仅在疼痛改善方面效果显著,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活动改善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可作为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优选治疗方案。
陈立涛张磊周谨赵保礼赵丽华杜志兴
关键词:关节炎臭氧关节腔内注射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核桃青皮提取物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筛选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的核桃青皮提取物合适浓度。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核桃青皮提取物低浓度组、核桃青皮提取物高浓度组和核桃青皮提取物高浓度+EGFR激动剂(NSC228155)组。采用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凋亡及EGFR/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当核桃青皮提取物浓度≥20μg/mL时,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故选择20、40μg/mL分别为核桃青皮提取物低浓度组、高浓度组的核桃青皮提取物处理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核桃青皮提取物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细胞集落形成数量,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EGFR(p-EGFR)/EGFR、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p38 MAPK和磷酸化c-Jun氨基端蛋白激酶(p-JNK)/c-Jun氨基端蛋白激酶(JNK)蛋白比值均显著降低;TUNEL阳性细胞率、细胞凋亡率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核桃青皮提取物低浓度组相比,核桃青皮提取物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细胞集落形成数量,CyclinD1、PCNA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p-EGFR/EGFR、p-ERK/ERK、p-p38 MAPK/p38 MAPK和p-JNK/JNK蛋白比值均降低;TUNEL阳性细胞率、细胞凋亡率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桃青皮提取物高浓度组与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核桃青皮提取物高浓度组相比,核桃青皮提取物高�
张硕稳李丹贺静杜志兴庞建民李瑞池刘永建郑丽华
关键词:乳腺癌MCF-7细胞
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颈动脉斑块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与其他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 994例体检人群资料,记录其既往病史、生活饮食等情况及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颈动脉斑块依据B型超声诊断。通过性别、年龄分层比较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结果 5 994例体检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2 597例,患病率为43.3%,其中男性1 747例,患病率为52.2%,女性850例,患病率为32.1%,男女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压、腰围、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胆蛋白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清总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和吸烟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应注意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主动戒烟,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张磊杜志兴焦丽亚闫晓婧殷婕王鑫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
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DAMTS-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EH患者4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CAP形成,将患者分为非斑块组(144例)和斑块组(256例)。比较2组ADAMTS-1基因rs402007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EH患者CAP形成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老年EH患者CAP形成的预测能力。结果斑块组ADAMTS-1基因rs402007位点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频率均高于非斑块组[46.3%(237/512)比36.8%(106/288)、21.5%(55/256)比13.9%(20/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ADAMTS-1基因rs402007位点CC+CG基因型是老年EH患者CAP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纳入所有独立相关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948(95%置信区间:0.925~0.98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EH患者CAP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95%置信区间:0.826~0.892)。结论ADAMTS-1基因rs402007位点C等位基因是老年EH患者CAP形成的遗传易感等位基因。
刘永建邓永敏周谨闫晓婧杜志兴陈立涛李瑞池刘同方张硕稳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因多态性
乳腺癌组织lncRNA LINC00467和miR-4735-3p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lncRNA LINC00467)、微小RNA-4735-3p(miR-4735-3p)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09例乳腺癌患者,手术过程中收集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经病理诊断);对患者进行3年的术后随访,将31例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作为复发转移组,75例未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作为未复发转移组。检测各组织中lncRNA LINC00467、miR-4735-3p的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乳腺癌组织lncRNA LINC00467与miR-4735-3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乳腺癌组织lncRNA LINC00467、miR-4735-3p表达水平对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lncRNA LINC00467表达水平较高,miR-4735-3p表达水平较低(P<0.05);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乳腺癌组织lncRNA LINC00467表达水平较高,miR-4735-3p表达水平较低(P<0.05);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467与miR-4735-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TNMⅢ期及lncRNA LINC00467表达水平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iR-4735-3p表达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lncRNA LINC00467和miR-4735-3p两者联合预测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优于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467呈高表达,miR-4735-3p呈低表达,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有关,有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生物学指标的潜力。
张硕稳李丹贺静杜志兴郑丽华刘永建
关键词:乳腺癌长链非编码RNA术后复发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