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佳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石化企业苯暴露的概率风险评估
- 目的:使用概率风险评估(概率评估)法对某石化企业员工职业接触苯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探讨概率评估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方法:参考EPA的吸入风险评估模型,运用@risk软件,对某石化企业2种工种(化工部外操工和...
- 唐颖宁勇杨思佳陈健
- 关键词:石化厂苯暴露
- 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在某电厂输煤系统煤尘及噪声接触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使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对某电厂输煤系统的煤尘和噪声两种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估,并与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比较,探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的利弊。[方法]选择某电厂的输煤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和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对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和噪声接触剂量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浓度和噪声接触剂量的检测结果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2.63 mg/m^3和73.0%,均低于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4 mg/m^3和100%),但第95百分位数的单侧95%可信上限却分别达到6.01 mg/m^3和144.0%,均超过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采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直接得出现场巡检人员煤尘(总尘)接触水平有90.7%的可能性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接触剂量有80.1%的可能性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贝叶斯决策分析法的评估结果直观、明确,对于检测样本数量较少的职业危害因素,贝叶斯决策分析法较常规职业接触评估方法更加适用。
- 宁勇唐颖杨思佳陈健
- 关键词:先验概率后验概率
- 石化企业苯暴露的概率风险评估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使用概率风险评估(概率评估)法对某石化企业员工苯职业接触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与点估计风险评估(点评估)法进行比较。[方法]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的吸入风险评估模型,运用@risk软件,对某石化企业2个工种(化工部外操工和质检部分析员)苯职业接触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概率评估。根据EPA的推荐,风险值(用于评估致癌风险)大于1×10^(-4)为高风险,1×10^(-6)~1×10^(-4)为低风险,小于1×10^(-6)为无风险;危害商数(用于评估非致癌风险)≥1为健康风险较大,<1为健康风险较小。同时用传统的点评估法对前述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比较两种评估方法的优缺点。[结果]点评估结果显示:外操工和分析员苯职业接触的致癌风险分别为0.43×10^(-4)和0.37×10^(-4),位于低风险水平;而危害商数分别为3.24和3.76,健康风险较大。概率评估结果显示:外操工职业接触苯的致癌风险位于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水平的概率分别为10.6%、88.9%和0.5%,分析员相应的概率分别为2.1%、97.9%和0%;外操工苯职业接触的危害商数较大和较小的概率分别为72.3%和27.7%,分析员相应的概率分别为100%和0%。[结论]点评估法结果单一,无法显示人群中的风险分布,有可能忽视或者高估人群风险。概率评估法减少了不确定性,展示风险概率的全分布,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可为人群的健康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 唐颖宁勇杨思佳陈健
- 关键词:苯健康风险评估蒙特卡罗模拟法
- 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梳理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为政府部门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合理建议。方法编制统一的调查表,对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现场调查,从机构性质、人员结构、业务范围、技术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分析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上海市现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4家,共有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638名,在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研究生学历人员、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方面,均表现为甲级机构高于乙级机构(P<0.05),公立机构高于民营机构(P<0.05)。24家机构中仅有3家机构同时开展国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规定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业务范围,有20家机构仅开展第一类业务范围,有1家机构仅开展第二类业务范围。开展第一类业务范围的23家机构的化学有害因素检测项目数为62~259项,物理有害因素检测项目数为8~13项,其中甲级机构化学有害因素检测项目的中位数高于乙级机构(P<0.05);开展第二类业务范围的4家机构的放射卫生防护检测项目数为13~15项。24家机构2017—2019年每年共完成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报告约1万份,其中2018年定期检测报告数、2019年评价类报告和定期检测报告的中位数均表现为公立机构少于民营机构(P<0.05)。结论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增强,但也存在着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发展不平衡、供给能力不充足等问题,应从推动机构建设发展、提升机构业务能力、提高机构管理效率等方面加强管理。
- 宁勇唐颖杨思佳张霞
- 关键词:管理对策
- 贝叶斯决策分析法在某汽车制造企业苯职业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 目的:应用贝叶斯决策分析法进行汽车制造企业苯职业暴露评估,并与传统评估方法比较,为汽车制造企业苯职业暴露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企业手工喷漆房的作业人员作为评估的相似暴露组,通过引入专家权重法,...
- 杨思佳唐颖宁勇陈健
- 关键词:汽车制造厂苯暴露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中国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被引量:3
- 2022年
- [背景]近年来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问题日趋严重,但目前国内尚未建立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相关风险管理工作无据可依。[目的]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我国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为国内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提供管理工具。[方法]在文献阅研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指标池。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意见征询,收集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可操作性、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的意见,构建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各回收15份专家函询意见,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均>0.90;第1轮指标重要性评分为9.78±0.35,变异系数为0~0.22,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15(P<0.01),第2轮重要性评价为9.82±0.26,变异系数为0~0.13,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08(P<0.01)。最终构建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由10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和47个三级指标组成。10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工作要求、工作控制、组织支持、人际关系、角色冲突、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工作-生活冲突、职业认同、工作场所环境、社会环境。[结论]本研究首次初步建立了针对我国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的精细化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后续拟在指标体系的应用验证中对指标做进一步完善。
- 杨思佳陈佳音陈健
- 关键词:医务人员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 两家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及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上海两家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特征和卫生防护效果进行调查与评价,为控制职业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确定其危害特点和危害性,并评价其防护效果。结果两家企业业存在磷酸铁锂粉尘、活性炭粉尘、石墨粉尘、氧化铝烟(粉)尘、氧化铁粉尘、镍及其无机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聚偏氟乙烯树脂、N-甲基吡咯烷酮、乙醇、铜烟、六氟磷酸锂、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所测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结论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规定,该行业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行业,本次调查的两家企业各项防护措施基本达到防护效果,但需定期进行危险性评价,实行危险度管理。
- 石峻岭杨思佳宁勇孙广文张莉萍陈健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职业病危害N-甲基吡咯烷酮粉尘
- 心理资本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心理资本在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1 046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及工作相关特征调查、工作内容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关键变量在人口学和工作相关特征上分布的差异;对职业紧张、心理资本和睡眠质量间的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心理资本及其自我效能、希望、韧性和乐观4个维度在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和睡眠障碍的阳性率分别为73.7%(771/1 046)和34.6%(362/1 046)。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在不同性别、日工作时长、每月轮值夜班上分布不同;年龄、婚育状况、岗位、轮值夜班是影响医务人员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的重要因素。职业紧张与心理资本和睡眠质量均呈负相关,心理资本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心理资本及其4个维度在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整合的心理资本比单一维度的影响力更显著,占总效应的29.7%。结论 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通过损害心理资本而降低睡眠质量,在难以降低职业紧张程度的情况下,增加心理资本是改善医务人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 李嘉慧陈健杨慧颖杨思佳
- 关键词: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中介作用
-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休息室建设需求与对策建议
- 2023年
-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休息室建设需求和管理现状,为改善医务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提供方法和经验。方法对各级医院和医疗急救中心的医务职工进行线上电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休息室现状及对休息室需求等,共回收有效问卷1434份。对9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并与休息室建设负责人、管理负责人等15名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果所调查的医务职工中,13.7%没有时间休息,16.9%在休息室中休息,医疗机构现有职工休息室建设存在设置不均衡、总体数量少、使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医务人员对休息室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面积、布局、室内环境、功能等方面,其中不同工作特性医务人员的休息需求有所不同。医务职工休息室建设与推行难点主要为用房紧张、法规标准不明确、管理困难、医务职工休息需求不被重视。结论在医务职工休息室规划建设上,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多方协同合作,确保休息室建设改善工作能有效落实。在具体建设方面,应满足医务职工多元需求,可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合理划分功能分区。此外,还应重视宣传总结,营造“健康工作,科学休息”的积极氛围。
- 余荣杨思佳姜轶岚李嘉慧刘珊珊陈健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