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福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佳木斯市社会科学重点科研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及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1月收治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12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给予DAC联合CAG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CD206+、CD3+、CD4+、CD8+、CD4+/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C联合CAG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巨噬细胞及免疫指标水平,安全性较高。
- 苑晓磊胡东博张国福张小可
- 关键词:地西他滨阿糖胞苷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 氯离子通道CFTR在肝脏慢性炎症中的作用
- 2018年
- 目的分析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敲除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探讨CFTR在调节肠肝微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CFTR基因敲除小鼠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炎性细胞因子JNK和AKT活性的变化。结果 CFTR敲除小鼠肝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JNK和AKT的活性表达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CFTR具有抑制炎症发生发展的作用。
- 张国福张国福潘宁马淑霞马淑霞王春敏崔刚
- 关键词:肝脏炎性因子JNKAKT
- 观察血常规检验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察血常规检验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200例,以病情为依据,分为70例急性肝炎组、70例慢性肝炎组、44例肝炎后肝硬化组、16例重症肝炎组。并在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51例设为对照组。对5组血常规参数加以分析。结果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平均红细胞体积均较对照组高,重症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均较对照组高,(P <0.05)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相较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RDW与TBiL、PT间相关性为正相关,与ALB相关性为负相关,PT与MCV间相关性为正相关,与ALB相关性为负相关(P <0.05),经相关分析可见,肝功能指标与MCV、RDW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临床可经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检测使病毒性肝炎的肝脏情况得到反映,在临床上存在一定效果。
- 张国福王卫东吕巍巍梁杰闫启慧于俊洲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脏血常规检验肝硬化慢性肝炎
-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诊断结核病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76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涂片抗酸染色法,观察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比较两组检测阳性率、隐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78.94%,高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灵敏度为97.36%、特异度为71.05%,均高于对照组的76.08%、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病诊断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检出阳性率高,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在结核病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张国福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核病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新确诊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2019年
-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新确诊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病例特征及病毒基因型分布,了解本地区HIV-1流行情况。方法收集57例2016-2017年新确诊HIV-1感染者资料;利用Lag Avidity EIA法判定HIV新发感染病例数;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扩增gag和env基因并测序;利用Mega软件构建gag和env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基因特点;利用HIV数据库jpHMM软件分析基因重组情况,确定重组体基因型。结果在57例感染者中,新发感染病例38例,占66.7%;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HIV-1的有53人,占93.0%;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HIV-1的有4人,占7.0%。病毒基因型主要分布在4个亚型内,其中CRF01_AE亚型33例,占57.9%;CRF07_BC亚型11例,占19.3%;B亚型6例,占10.5%;A1亚型2例,占3.5%。还发现5例(8.8%)独特重组型,包括2例gag基因内CRF01_AE与B亚型重组病毒,2例CRF07_BC gag和CRF01_AE env基因间重组病毒,1例CRF07_BC gag和B亚型env基因间重组病毒,均在男男同性性行为者中发现。结论男男同性性行为是佳木斯市HIV-1传播的最主要途径,CRF01_AE是本地区的优势HIV-1基因型。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已经成为佳木斯市复杂重组病毒的主要源头,实时监测该人群HIV-1新发感染病例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 杨凯张国福刘思宇霍青青王福祥
- 关键词:GAGENV
- 水通道蛋白在人喉组织的表达(英文)
- 2018年
- 目的:探讨水通道在喉组织中的分布及可能的功能。方法:通过RT-PCR、免疫印迹分别在RNA和蛋白水平明确喉组织中水通道的种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喉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水通道AQP1和AQP3在喉组织中表达:水通道蛋白AQP1在喉室黏膜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及喉部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中表达;AQP3在喉黏膜鳞状上皮和固有层腺体上有表达。结论:喉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3在维持喉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发声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吴庆田石海红张国福张国福张玉萍
- 关键词:喉室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发声
- 肝硬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一直作为炎症标志物临床应用。肝脏是CRP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大量变性和坏死,肝功能受损,影响CRP合成和利用。为了探讨CRP测定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现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48例酒精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CRP的定量检测,观察其在不同肝硬化中的浓度变化,现报道如下。
- 景桂军刘艳欣郝伟凤张国福滕岩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肝硬化
- 茵陈合剂对急性肝损伤患者肝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茵陈合剂对急性肝病患者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0),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茵陈合剂,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在经过茵陈合剂治疗后,治疗组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升高,肠道菌群恢复正常,肝功能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茵陈合剂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调节细胞因子,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 滕岩景桂军杨梅张国福姜顺爱刘艳新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肠道菌群
- 贝飞达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影响。方法34例PBC患者为我院住院患者,均有肝功能异常,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治疗组,给予糖皮质激素类、熊去氧胆酸及其他免疫抑制/增强剂药物治疗,另一组为贝飞达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飞达。经过1个月的治疗,采血检测细胞因子及肝功能,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贝飞达治疗组同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在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飞达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控制内毒素血症,可以调整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
- 姜顺爱井桂军滕岩杨梅张国福郝伟凤
- 关键词:贝飞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细胞因子
- 整肠生对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酒精性肝炎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78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整肠生治疗,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30d后,2组进行肠道菌群及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内毒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整肠生治疗组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谷氨酰转肽酶、内毒素水平、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肠生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有效的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半胱氨酸水平。
- 滕岩姜顺爱刘艳欣杨梅张国福景桂军
- 关键词:整肠生半胱氨酸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