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睿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课程
  • 2篇课程教学
  • 2篇教学
  • 2篇服装
  • 1篇运动服
  • 1篇运动服装
  • 1篇针号
  • 1篇纸样
  • 1篇纸样设计
  • 1篇人性化设计
  • 1篇设计课程
  • 1篇设计课程教学
  • 1篇思维
  • 1篇思维训练
  • 1篇思政
  • 1篇图案
  • 1篇图案设计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女童

机构

  • 6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6篇张睿
  • 2篇冀艳波
  • 2篇刘静伟
  • 1篇应柏安
  • 1篇刘冰冰
  • 1篇刘静静
  • 1篇肖红

传媒

  • 2篇西安工程大学...
  • 2篇纺织服装教育
  • 1篇纺织学报
  • 1篇针织工业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年龄段运动服装的功能性设计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学生、年轻人及中老年人的消费特点,探讨各年龄段运动服装设计开发的重点.从服装结构及其功能性、时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小学生校服的运动服装应注重结构功能及加放量设置的合理性,年轻人的运动服装应注重时尚元素的融合,而中老年的运动服装应注重舒适、保健等功能性方面的问题.
张睿刘冰冰
关键词:运动服装面料功能性服装结构
羊毛絮片防寒服缝纫工艺的参数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4年
针对羊毛絮片防寒服针眼处的钻毛现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参考GB/T 12705—2009《织物防钻绒性实验方法》,测试在不同的缝纫加工条件下从织物面料和针眼钻出的羊毛量。利用SPSS软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求得优化的缝纫工艺参数组合,同时探讨各缝纫条件对针眼钻毛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羊毛防寒服,最优的缝纫工艺组合为:选用9号圆头机针,缝纫线线密度为14.8 tex×3,针迹密度为9针/3 cm;机针号与缝纫线线密度均对针眼钻毛量的影响显著且程度相当,而针迹密度对针眼钻毛量影响较小。
张睿刘静静肖红
男西装工业生产用服装样板改进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根据实际调研,并结合当前男西装工业样板设计的配备现状,对我国西装企业服装工业样板设计配备提出了一种改良方案.该方案从工业样板的材质、人性化设计、样板工序的整合、优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工业样本的配置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西装企业工业生产样板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冀艳波张睿应柏安
关键词:男西装人性化设计
女童T恤衫卡通图案消费感性评价
2025年
为探讨消费者对女童T恤衫卡通图案的感性评价与消费需求,利用图案的大小、疏密、色彩等元素设计21款具有代表性的卡通图案女童T恤衫,运用感性工学方法量化消费者的感性意向,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1对感性词汇进行降维,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女童T恤衫消费偏好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究各感性因素与女童T恤衫卡通图案消费偏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影响卡通图案女童T恤衫设计的主要感性因子为情绪因子、外观因子和心智因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与图案的感性因素呈显著相关关系,可通过改变图案大小、疏密、色彩等要素设计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倪华倩张睿
关键词:感性评价图案设计
以时尚、科技为引领的“女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4年
为了应对服装行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结合“女装结构设计”课程在学生时尚敏感度与创意设计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以服装风格为主线,以服装品牌为依托开展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美,提升审美素养,构建一个款式与风格词汇相匹配的数据库,实现课程内容的串联式设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工具;利用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双路径实施教学,使课程内容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多维度的素养。课程通过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训练与知识共享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增强学生的观察力与审美能力,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
厉谦张睿刘静伟冀艳波
关键词:串联式教学方法
“纸样设计(裙装)”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建设知识共享体的思路,构建设计、实施、目标三层次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两条路径的教学实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知识体系自我建构、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及知识共享;构建以评价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过程考核方法,达到成绩评定与实际能力相符的教学目的;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值,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厉谦刘静伟张睿
关键词:教学模式思维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