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霞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固原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造影半定量方法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狭窄程度及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CEUS)半定量方法评估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探讨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与狭窄程度及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收集13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超声造影。颈动脉超声检查后根据斑块致管腔狭窄程度分为<50%组,50%~69%组,70%~99%组。造影后斑块内新生血管根据视觉上斑块内微泡进行分级:G0,斑块内没有微泡进入;G1,微泡进入到斑块的肩部和(或)外侧壁;G2,大量的微泡进入到斑块内。分析不同狭窄程度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分级,斑块内新生血管与CRP的关系。结果不同狭窄程度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组和50~69%组,P<0.05;<50%组和70~99%组,P<0.05;50~69%组和70~99%组,P<0.05)。斑块厚度与增强程度分级间呈正相关性(r=0.641,P<0.05),3组间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内新生血管不同增强程度分级间比较,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越高、CRP值就越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增强程度与CRP有显著相关性(r=0.502,P<0.05)。结论超声造影半定量方法所评估的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的狭窄严重程度有关,并与CRP呈正相关性,提示斑块狭窄程度越重、斑块内新生血管越丰富,斑块内新生血管越丰富、炎症越厉害,斑块越容易成为易损性斑块。
- 郑军何晨晖徐翠霞
- 关键词:斑块新生血管C反应蛋白易损性
- 超声造影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通过超声造影评估脑血管疾病(包块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和颈动脉斑块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将90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颈动脉斑块无脑梗死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对造影后斑块的增强部分进行感兴趣区描记,与正常血管腔感兴趣区所得值进行比较,所得比值为曲线下面积比值,曲线下面积比值用来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超声造影后颈动脉斑块合并脑梗死患者曲线下面积比值高于颈动脉斑块无脑梗死患者[(0.38±0.15与0.22±0.12),P<0.05];曲线下面积比值与hs-CRP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565,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明确了曲线下面积比值是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OR=2.400,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明显高于单纯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内新生血管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斑块内新生血管与hs-CRP水平正相关性。
- 郑军何晨晖徐翠霞
- 关键词:超声造影脑梗死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超敏C反应蛋白
- 阴道超声参数构建评分模型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阴道超声参数构建评分模型早期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接受子宫内膜癌根治术,且术中行淋巴结清扫治疗的患者150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LN组)和未转移组(NLN组);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阴道超声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阴道超声参数评分模型(LNPM),分析该模型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同时另外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对建立阴道超声参数评分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15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评估共出现31例淋巴结转移,据此分为LN组31例和NLN组119例。LN组患者的肌层浸润深度(≥50%)、子宫内膜厚度、癌灶内血流最大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术前癌抗原125(CA125)水平、分化程度与NLN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50%,OR=13.454)、Vmax大(OR=3.598)、RI小(OR=0.383)、分化程度低(OR=1.003)是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LNPM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AUC=0.815,高于分化程度(AUC=0.668),其预测敏感度为83.78%、特异度为69.23%。另外选取80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患者中2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60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外部验证显示,基于经阴道超声参数预测模型预测EC患者LN转移的AUC为0.798(95%CI 0.697~0.088),预测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58.33%。结论基于阴道超声参数构建评分模型能够用于早期评估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风险,能够科学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魏彦萍安小琴胡双环徐翠霞
- 关键词: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评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