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斐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绿地
  • 3篇遥感
  • 3篇遥感影像
  • 3篇土壤
  • 3篇公园
  • 3篇城市
  • 3篇城市绿地
  • 2篇地表
  • 2篇地表温度
  • 2篇地表温度反演
  • 2篇养分
  • 2篇温度
  • 2篇温度反演
  • 2篇反演
  • 1篇动力学特征
  • 1篇信息提取
  • 1篇烟田
  • 1篇养分释放
  • 1篇营养
  • 1篇有机肥

机构

  • 10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烟草公...

作者

  • 10篇王斐
  • 4篇刘艳红
  • 3篇孙楠
  • 2篇徐明岗
  • 1篇原阳
  • 1篇李鑫
  • 1篇范志勇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绿地降温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绿地有降温的作用,同时能减轻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概括总结了绿地影响温度的一些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王斐刘艳红
关键词:绿地公园绿色屋顶
城市绿地信息提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研究城市绿地信息的提取,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绿地信息提取的研究,发现中低分辨率的影像主要用基于像元的方法,高分辨率的影像主要利用面向对象化的方法。中低分辨率的影像获取成本比高分辨率的影像低。基于像元的方法存在椒盐现象,精度不高,但操作简便。面向对象化的方法操作复杂,但精度高,能满足景观生态学的意义。城市绿地信息的提取还存在不足,不符合城市绿地系统的分类标准,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按照城市绿地系统分类标准提取绿地信息。
王斐刘艳红冯代丽任鹏成
关键词:遥感影像面向对象景观生态绿地系统
以太原市为例谈公园斑块特征的降温效应
2016年
通过提取太原市12个公园的基本数据,分析了公园特征与内部温度的关系,探讨了公园绿地的降温能力和最大降温范围,得出了一些结论,为类似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斐李鑫
关键词:公园平均温度绿地
干旱区土壤自养微生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微生物自养固碳是维持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异养活动的重要过程,并影响地表生物结皮的演替及生态功能。近年来,土壤微生物组学的广泛应用,拓展了蓝细菌及真核藻类土壤自养微生物功能群研究,揭示了非蓝细菌类原核微生物向土壤输入有机质的可能。基于此,本文综述了干旱区土壤蓝细菌及藻类的分布及功能特征,并总结了环境因子的调控作用,重点总结了近几年对非蓝细菌自养微生物功能群及其生态功能的探索,最后对干旱区土壤自养微生物功能群研究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形成及发展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并为良好生物结皮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赵康张磊李凯凯王斐张丙昌
关键词:自养微生物生物土壤结皮
基于三维绿量的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综述被引量:9
2017年
绿量是定量化研究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它更加准确的反映了植物的冠层结构,并且大大增强了城市绿地建设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合理配置园林植物、改善绿量结构以及城市绿地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因此,三维绿量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近年来绿量及城市生态效益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并针对中国今后量化生态效益产生的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完善三维绿量的测算方法、构建城市绿地生态效益评价模型是未来量化生态效益的研究重点。
冯代丽刘艳红王斐原阳
关键词:三维绿量生态效益降温增湿
不同碳氮比下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的动力学特征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碳氮比下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秸秆资源充分利用和煤矿区复垦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山西煤矿复垦试验基地,开展大田填埋试验。供试玉米和小麦秸秆烘干过2 mm筛,通过添加尿素将玉米和小麦秸秆C/N比分别调节为25和10,以不添加尿素的秸秆(其C/N比分别为52和74)为对照,秸秆均按有机碳8 g称取后混匀,装于尼龙网袋(0.38μm孔径)内,水平埋入试验基地15 cm深的土壤中。在埋入土壤后的第12、23、55、218、281、365天采集尼龙袋内样品,分析玉米和小麦秸秆的干物质残留量、养分(碳、氮、磷和钾)释放的动态变化。【结果】前55 d,添加氮肥加快了玉米秸秆的腐解,以C/N比为25时腐解效果最佳。添加氮肥加快了小麦秸秆的腐解,以C/N比为10时腐解效果最佳。氮的添加可以显著促进前55 d玉米秸秆碳、磷的释放;氮的添加可以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碳、氮和磷的释放,对小麦秸秆中钾释放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及氮钾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方程用积温拟合优于用时间拟合,秸秆磷的释放不适用衰减指数方程拟合。当积温为年积温(4 600℃)时,小麦和玉米秸秆碳、氮、磷和钾释放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9.2%、39.5%、40.8%和90.3%;当累积积温达到1 125℃时,秸秆钾素释放85%以上。秸秆的腐解主要受温度、有机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影响。【结论】施氮能加快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和碳、磷的释放,可以显著加快小麦秸秆的腐解和碳、氮、磷的释放。用温度拟合的方程比时间方程更能反映秸秆的腐解和氮钾释放过程。秸秆腐解主要受土壤温度,秸秆中有机碳、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因此,应结合煤矿区的水热条件,进行实时实地秸秆还田并配施适量的尿素,以提高复垦土壤的氮磷钾含量。
李然徐明岗徐明岗孙楠王斐王斐
关键词:C/N比腐解养分释放
施用有机肥对我国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施用有机肥有助于增加大豆产量和提升土壤肥力。然而受区域、施肥量、施肥类型等影响,全国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差异均较明显,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为探明全国不同区域、管理措施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影响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全国尺度上收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按筛选标准,获得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影响的文献37篇,119组有效数据;对大豆土壤养分影响的文献11篇,148组有效数据。采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量化气候因素、土壤性状和施肥措施对大豆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施用有机肥后大豆平均增产12.9%,其中南方增产最高(18.7%),其次为华北(14.8%)、西北(13.6%)和东北(12.0%)。有机肥施用量>5000 kg·hm^(-2)时,大豆可增产18.5%。施用牛粪后,大豆可增产24.9%,猪粪次之(17.6%),其次为商品有机肥(15.3%)、鸡粪(12.7%)和生物有机肥(8.8%)。不施肥时,大豆平均产量2036 kg·hm^(-2),单施有机肥后其平均产量增加至2452 kg·hm^(-2),增幅20.4%;单施化肥时,大豆平均产量241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后其平均产量增加至2630 kg·hm^(-2),增幅9.1%。施用有机肥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43.5%)、全磷(13.3%)和有机质含量(11.0%),对速效钾(9.4%)、碱解氮(3.4%)、pH(2.1%)及全钾含量(1.2%)提升则不显著。基于BRT结果表明,BRT模型解释了我国大豆产量差异的52.83%,其中有机肥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占变异的47.0%,其次是土壤性状(41.0%)和气候因素(12.0%)。总体来说,施用有机肥(包括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在南方增产率最高,以牛粪增产效益最为明显,并且大豆产量受有机肥施用量影响最大。此外,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大豆土壤速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
张晨阳徐明岗徐明岗王斐孙楠
关键词:大豆有机肥土壤养分
太原市城市绿地的降温作用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快速的城镇化改变了城市中的热环境,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解决城市中的热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环境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绿地能降低温度,研究者从不同尺度研究绿地与温度的关系。对于风景园林设计者,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绿地和公园以减...
王斐
关键词:遥感影像城市绿地地表温度反演
文献传递
绿地格局与温度的关系──以太原市为例
2016年
研究旨在按照既定的尺度研究绿地格局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绿地格局利用绿地格局指数来做表征,从斑块规模、边界特征、空间特征3方面来选取指数,温度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结果表明:斑块数量超过400时,平均斑块面积和斑块面积的离散度在一定区域变化时,温度才会下降。平均斑块的边界复杂度保持在一定区域变化时,温度才会下降。空间位置的结果也表明当平均邻近指数和平均邻近距离保持在一定区域变化时,温度才会下降。研究结果对建设城市绿地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王斐刘艳红冯代丽
关键词:地表温度反演遥感影像
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分区施磷策略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云南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分区,为优质烟草生产中磷素管理和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云南大理开展,该区年均烤烟种植面积3.23万hm^(2)左右,分别于1999、2012、2018和2022年选取5个典型植烟片区的代表性烟田256、633、1244和2332块,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及GIS技术分析近40年5个时间段(1982、1999、2012、2018和2022年)大理5个植烟县域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异特征,依据土壤有效磷含量现状进行合理施磷分区。【结果】烟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1982—2022年有效磷含量由8.09 mg/kg升高到43.92 mg/kg,升高了4.42倍。1982年有效磷含量均处“低”等级(<20 mg/kg),1999—2022年以“中等”为主(20~40 mg/kg),面积占比50%以上。近40年土壤有效磷块金效应由<25%上升至41.45%,表明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减弱,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增强。根据当前有效磷含量,高磷区和极高磷区面积占比34.21%,主要分布于弥渡北部、祥云西部及宾川西南和东北。【结论】近40年大理烟区土壤有效磷提升明显,人为因素作用增强,总体有效磷含量较高,大部分烟田可减施或不施磷肥,应分区施磷。
程晓梅王斐孙楠蒯雁范志勇徐明岗李建华
关键词:烟田土壤有效磷合理施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