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氧化物
  • 1篇乙烯
  • 1篇乙烯酯
  • 1篇有机化学
  • 1篇有机化学课程
  • 1篇杂环
  • 1篇杂环卡宾
  • 1篇窄分布
  • 1篇酸酯
  • 1篇碳酸
  • 1篇碳酸酯
  • 1篇配合物
  • 1篇微球
  • 1篇锰配合物
  • 1篇聚醋酸乙烯
  • 1篇聚醋酸乙烯酯
  • 1篇聚合法
  • 1篇课程
  • 1篇化工类
  • 1篇化工类专业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新疆佳宇恒能...

作者

  • 5篇陈飞
  • 2篇刘宁
  • 1篇徐彩霞
  • 1篇贾鑫
  • 1篇李敏
  • 1篇赵跃
  • 1篇赵基钢
  • 1篇刘志勇
  • 1篇贾晓庆
  • 1篇盛文波

传媒

  • 1篇有机化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inuclear copper complexes/DBU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synthesis of 2-oxazolidinones from propargylic amines and atmospheric CO2
A series of unsymmetrical pyridine-bridged binuclear Cu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ccording to our previ...
陈飞Qingqing BuNing LiuBin Dai
文献传递
N-杂环卡宾-吡啶锰配合物/四丁基碘化铵催化CO_(2)和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被引量:2
2023年
该工作发展了一类二齿N-杂环卡宾(NHC)-吡啶锰配合物催化CO_(2)和环氧化物偶联反应的方法.锰配合物和四丁基碘化铵(TBAI)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对环氧化物和CO_(2)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该二元催化体系适用于广泛的底物范围,例如端环氧化物和高位阻的内环氧化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的研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
刘桂杰付正强陈飞徐彩霞李敏刘宁
关键词:N-杂环卡宾
基于夹点分析技术的常减压塔换热网络优化
2024年
本文采用夹点技术对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现有生产工况下的换热网络进行分析优化并提出改进方案。应用Aspen plus建立了常减压塔模型及相应的换热网络,计算各侧线流股流量和物性数据。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计算得到该换热网络的夹点温度。通过夹点温度来分析诊断换热网络中跨越夹点物流,确定换热网络中瓶颈的位置。通过调整不合理配置的冷热流股换热器来优化换热网络,使脱盐原油进入常压塔的换热终温从288.0℃提高到310.4℃,优化后的冷、热公用工程用量各减少2808.0kW,显著降低了装置的操作费用。
陈飞刘纪昌赵基钢赵基钢张健
关键词:夹点技术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化工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4年
新工科理念强调将工程教育与自然科技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机化学》作为化工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其特点是结构复杂、反应类型多,反应机理比较深奥,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化工类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有机化学》的教学现状,并探讨了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教学改革实践,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工程实践的需求。本文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培养高素质的化工类专业人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推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向更深入和广泛的方向发展。
杜智宏刘宁陈飞张豪
关键词: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沉淀聚合法制备粒径窄分布的聚醋酸乙烯酯微球被引量:2
2012年
聚乙烯醇(PVA)微球作为新型固相合成的载体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广受关注。本实验从醋酸乙烯酯(VAc)单体出发,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粒径窄分布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微球,考察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不同的引发体系、不同的溶剂条件(不同的醇/水体积比)、聚合温度以及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用量对PVAc微球粒径分布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的光引发和加入稳定剂的甲醇/水体系中,随着醇/水体积比和聚合温度的升高,微球的粒径分布变宽,产率先增加后减小;随着单体/TAIC体积比的增加,微球的粒径分布先变窄后变宽,产率降低。在实验最优的条件下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粒径窄分布、尺寸较均一的PVAc微球,其产率达到了45.4%。
盛文波贾鑫赵跃贾晓庆陈飞刘志勇
关键词:窄分布聚醋酸乙烯酯微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