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玲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的1所汉语教学中学和1所双语教学中学,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所中学的1466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其进行现场调查,对不同性别、年龄、住址、学校、年级和经济收入的中学生的急救知识和危险标志认知得分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急救知识均分为(5.03±2.26)分,危险标志均分为(3.57±2.02)分。女生急救知识得分高于男生;11~15岁中学生的急救知识得分高于16~20岁中学生;农牧区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低于城镇中学生;双语教育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低于汉语教育中学生;初中生急救知识得分高于高中生;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农牧区中学生危险标志得分低于城镇中学生;双语教育中学生危险标志得分低于汉语教学中学生;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中学生对危险标志认知得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影响因素为教学语言、正确性关注度、兴趣程度、需求程度和住址;危险标志识别得分影响因素为教学语言、住址、年级、年龄、需求程度和兴趣程度。结论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能力较低,应按照当地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教学语言和民族情况,采用相应的民族语言宣传方式,增强其对急救知识的兴趣和需求程度,提高其掌握急救能力的效率。
- 贾丽李萍李东泽马燕玲
- 关键词:中学生双语教学急救能力
- 新疆塔城地区1467名中学生急救知识需求分析及培训对策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急救知识需求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院外急救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编问卷对新疆塔城地区某县2所中学1 467名中学生进行急救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前三位急救知识需求分别是触电的急救处理(33.0%)、动物所致伤的急救处理(32.1%)和中毒的急救处理(31.0%)。不同性别、不同语言教学方式、不同年级和不同居住地的中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塔城地区中学生对急救知识需求较高,需要参考性别、年级、居住地和教学语言方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院前急救知识宣传活动。
- 刘丽萍崔海丽陈建华李东泽马燕玲
- 关键词:中学生急救知识知识普及
- 新疆塔城地区双语中学生院外急救态度调查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态度及其重要作用的认知水平现状,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中开展急救培训提供启示。方法自编问卷,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塔城地区托里一中二中的学生进行现场院外急救知识普及作用、掌握程度、态度的调查。结果双语中学生和汉语中学生在认为急救知识的作用在于能抢救宝贵的生命(P〈0.001)、节约大量资金(P〈0.001)、得到社会的赞誉V=0.016)、正确判断常见病情及伤势(P〈0.001)和其他(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塔城地区双语学生急救知识掌握程度低于汉语学生。不同语种中学生对急救知识的兴趣程度、意外事故关注程度、意外事故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关心程度、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举行的急救知识的训练、讲座和宣传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新疆塔城地区双语中学生急救态度积极,急救知识掌握程度自评较低,需具有针对性开展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 刘丽萍陈建华李东泽龚新记马燕玲
- 关键词:中学生院外急救
- 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调查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方法自编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某地震重灾县5所乡镇卫生院的所有留院观察患者家属222人进行有关现场急救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结果灾区农村居民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受年龄、居住地和文化程度影响较大,急救知识需求较大,自救互救意识较强,但急救水平较低,急救知识来源途径单一,相关机构普及急救知识力度不足。结论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急救水平较低,相关机构应根据灾区农村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居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急救技能培训。
- 李东泽马艳陈建华何凌霜马燕玲
-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现场急救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