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辉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地震局合同制科研项目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水位
  • 2篇地震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1篇地面沉降
  • 1篇地下流体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开采
  • 1篇应力场
  • 1篇震群
  • 1篇震源机制解
  • 1篇深层承压水
  • 1篇手机
  • 1篇数据研究
  • 1篇双差
  • 1篇水层
  • 1篇同震响应
  • 1篇重定位
  • 1篇流体
  • 1篇井水位

机构

  • 6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潍坊市地震局

作者

  • 6篇张辉
  • 3篇马娟
  • 2篇刘凯
  • 1篇李铂
  • 1篇崔鑫
  • 1篇杨玉永
  • 1篇赵银刚
  • 1篇崔华伟
  • 1篇娄世平
  • 1篇郑拓
  • 1篇田兆阳
  • 1篇缪杰
  • 1篇刘海林
  • 1篇李翠芹

传媒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Android手机APP的地下流体水位校测表计算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Android手机APP的地下流体水位校测表计算软件是一款具有计算、记录、存储等功能的水位校测表计算系统,其功能有水位校测数据的计算、校测信息归档、校测信息查询等功能。
董敏张辉马娟柴广斌
关键词:水位手机APP
山东省井水位对几次大地震同震响应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采用多井对多震的方式,选取山东省地下流体观测井网中同震响应较好的6口观测井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水位变化形态和幅度对比分析2011年日本M_W9.0地震、2012年苏门答腊M_W8.6地震和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变化特征,探讨引起该变化的可能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水位同震变化形态以振荡为主;通过定量分析认为聊古一井井水位的阶升是由含水层渗透系数增大所致;位于同一断裂带上的聊古一井和鲁27井井水位在同一地震中所表现的变化形态不同,可能与两个观测井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背景不同有关;区域应力场的变化会影响栖霞鲁07井的水位同震变化形态;水位同震变化幅度与震级、井震距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取决于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量。
刘凯张辉张军宋磊陈燕娥夏岩田兆阳海长洪
关键词:水位地震同震响应含水层
山东昌邑区深层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研究深层承压水控制水位的含义以及山东昌邑区深层承压水的实际开发情况,详细分析控制水位和地面沉降之间的相互印证作用;深层承压水控制水位不仅是控制水位的数据,而且能合理制定水位的波动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应该及时调节水位波动的范围。在制定平原地区控制水位时应详细到每一个区县或者是乡镇,控制单元越小越有利于监测工作,且要做好整体控制工作,并对其及时进行调整。
张辉董敏马娟刘英昊刘凯
关键词:深层承压水水位开采量地面沉降地下水
潍坊青州M_(L)4.1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分析
2024年
2022年5月2日7时53分山东潍坊青州发生M_(L)4.1地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山东数字化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潍坊青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定位,利用P波初动方法对其中11个M_(L)2.0以上的地震求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时空应力反演方法和MSATSI软件包反演震源区局部应力场特征。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青州地震序列往SN向展布、倾向N。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正断,其节面Ⅰ走向263°、倾角31°、滑动角-109°,节面Ⅱ走向106°、倾角61°、滑动角-78°,局部应力场最佳主压应力轴呈NWW-SEE向(-92.19°)低倾角(16.09°)挤压,最优主张应力轴呈SSE-NNW向(0.26°)近水平(8.45°)拉张。本文推断发震断层为走向EW的隐伏断裂。
柴光斌张辉崔华伟李翠芹李翠芹赵银刚刘海林刘海林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应力场
基于JPL-GIM数据研究昆明地区VTEC的变化特征
2015年
利用下载的JPL-GIM(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Global Ionosphere Map,美国加利福尼亚喷气动力实验室全球电离层地图)数据,分析了昆明地区2001-2012年VTEC(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均出现在“08:00UT”,而夏季的VTEC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0:00UT”,四季的VTEC平均最低值出现在“22:00UT”;VTEC变化存在季节异常,即春、秋季节高,夏、冬季节低;昆明地区的VTEC在2001-2009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白2010年开始逐渐增强,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变化的趋势呈现出较好的对应关系,且VTEC变化与太阳活动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达到了0.8以上,而与地磁活动则显示出了相对较弱的相关性。
张辉马娟缪杰李广松范军刘凯郑拓
关键词:VTEC
山东乳山地区震群特征及发震背景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2013年10月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发生M 3.2级地震,之后发生了一系列震群活动。截至2016年5月,山东台网已经记录到了1万多次余震,其中3级以上地震9次,4级以上地震3次。频繁的地震构造活动引起了乳山市及周边地区强烈震感。为研究乳山震群的发震机理,本文利用山东台网数字化地震波资料和新建的乳山台阵资料,通过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了震中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余震序列呈现出NW向的条带分布;采用CAP方法(Cut and Paste)反演震群中9次3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几次较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平均约为5km,与台网编目定位的结果基本相同。从得到的精定位结果并结合震源机制解的结果来看,震群的走向是NW向,倾角是NE向,与最近的乳山断裂有一定距离。由此推断该区域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有一条或多条隐伏断裂。
李铂崔鑫娄世平杨玉永张辉
关键词:震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