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保山市恙虫病季节性特征
- 2025年
-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云南省保山市2017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上报的恙虫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恙虫病集中度M值,分析其季节性强弱特征;用圆形分布法推算集中发病高峰日及流行高峰期。对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集中趋势r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2017—2023年保山市共报告11537例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是65.12/10万,2023年报告发病率最高(96.71/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484.882,P<0.01)。发病人群以农民为主(78.79%,9090/11537)。2017—2023年报告病例均集中在7—10月,其中8月份报告病例数占比均为最高,依次为26.74%、33.13%、34.25%、32.84%、34.55%、27.17%、39.34%,合计占33.04%(3812/11537)。逐年逐月雷达图呈现单峰分布,满足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的前提条件。2017—2023年合计发病数的集中度M值为0.779,各年度M值范围为0.729~0.814,表明保山市恙虫病发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2017—2023年合计发病数圆形分布集中趋势r为0.758,α=227.38°(184.89°,269.87°)(Z=6626.66,P<0.001),对应发病高峰日为8月21日,流行高峰期为7月6日—9月30日。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集中趋势r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0,P=0.00165,二者呈现高度正相关。
- 李艳萍税铁军何恺杨和仙赵丽娟杨小玲段丽忠王黎明黄东升
- 关键词:恙虫病季节性分布集中度圆形分布法
- 基于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的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季节性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4—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订保山市野生菌中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4—2023年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数据,运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4—2023年保山市共上报野生菌中毒事件304起,发病1 080人,死亡14人;集中度M值为0.827,说明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高峰在7月12日,流行期为6月6日至8月17日;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高度一致(R^(2)=0.996 6)。结论:2014—2023年保山市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建议在流行期来临前落实野生菌中毒防控措施,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 刘本周李婧彭佳艳杨小玲赵金燕万琨珅
- 关键词:流行病特征集中度圆形分布法
- 2014~2016年保山市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监测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调查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现状,为改善保山市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状况、预防介水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404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微生物指标等31个指标的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农村地区饮用水1404份,合格521份,合格率为37.11%,其中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最低(46.72%);水样合格率随年份增加而升高(χ~2=120.174,P<0.0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率枯水期(74.36%)高于丰水期(66.81%),有统计学差异(χ~2=9.636,P=0.002);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丰水期(52.14%)高于枯水期(41.31%),有统计学差异(χ~2=16.527,P<0.001);水样合格率常规处理(包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仅消毒>未处理>沉淀/过滤(χ~2=264.479,P<0.001);水样合格率随供水能力的增加而增加(χ~2=8.420,P=0.004)。结论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微生物指标是影响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水期类型、供水方式、水样类型、供水能力是水质卫生状况的影响因素。为保证该市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有关部门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地区水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 彭佳艳赵永郑维斌刘本周王丽杨小玲李婧
-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
- 2014-2016年保山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了解保山市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饮水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样1404份,水样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按照GB5...
- 彭佳艳赵永郑维斌王丽杨小玲
-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卫生质量
- 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保山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市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59起,发病1 362人,死亡8人,罹患率13.98%。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6—8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167起(64.48%)。毒蘑菇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数的47.88%和75.00%。家庭、餐馆、学校和农村宴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家庭报告190起(73.36%),死亡8人(100%);农村宴席平均每起事件发病人数高于其他场所。食用毒蘑菇(99起)和有毒动植物(44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453例)居首。结论: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家庭为主要暴发场所,毒蘑菇中毒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因素。应加强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菌及微生物食物中毒健康教育,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数和死亡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
- 杨小玲黄东升钟玉娟赵金燕李婧苏玮玮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18-2023年保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保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农村水资源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对2018-2023年保山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3年共监测3790个样本,合格率为63.85%,不同年份之间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监测指标中有16个项目超标,超标率大于10%的项目均属于微生物指标。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厂水和末梢水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保山市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合格率较低,微生物污染是主要因素,水质有待进一步改善提升。
- 杨小玲彭佳艳王丽刘本周赵金燕万琨珅
-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
- 2012-2014年保山市旅店业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保山市旅店业卫生管理现状,客观评价旅店业的卫生水平,为加强旅店业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保山市31家旅店业的室内空气和公共用品进行抽检监测。结果 2012-2014年保山市旅店业监测份数共1 324份,合格1 211份,合格率91.50%;公共用品监测合格率(95.10%)大于空气质量监测合格率(67.80%)(X^2=146.622,P=000)。公共用品消毒效果合格率达95.11%,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X^2=11.918,P=0.003)。但空气质量监测合格率较低,仅达67.80%,其中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最低,为78.50%,不同监测项目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788,P=-0.000)。结论 保山市旅店业的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但空气质量监测合格率较低,应不断加强公共场所通风消毒保洁工作,保证公共场所卫生。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 彭佳艳杨明强王丽杨秀红李婧钟玉娟刘本周赵金燕杨小玲
- 关键词:旅店业卫生监测
- 2021年云南省市售蔬菜中11种杀菌剂残留测定分析
- 2023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市售蔬菜中杀菌剂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项目,在云南省16个地州市采集市售蔬菜样品124份,按照《2021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进行杀菌剂残留含量检测,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对蔬菜中杀菌剂残留情况进行评判和分析。结果:7类蔬菜中杀菌剂残留检出率为29.84%,检出率最高的是叶菜类。检出率较高的杀菌剂项目为苯醚甲环唑,检出率为8.06%。结论:云南省市售蔬菜中杀菌剂残留检出率较高,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蔬菜中杀菌剂的监管力度,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 刘本周李婧彭佳艳杨小玲赵金燕万琨珅
- 关键词:蔬菜杀菌剂检出率
- 2011~2015年保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保山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样品采样要求抽样9类,1404份食品样品。根据《食源性致病菌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方法对抽取的样品进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12种致病菌监测。结果 2011~2015年间检测样品中,阳性样品83份,检出6种食源性致病菌85株,致病菌污染率为5.91%,其中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9.63%。不同年份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类食品中婴幼儿食品及餐饮食品致病菌污染率最高,分别为17.27%、14.81%;散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7.92%,高于预包装食品3.28%(P<0.001);第3季度的致病菌污染率为10.2%,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08);餐饮服务环节6种致病菌总污染率高于流通环节及生产加工环节。结论保山市食品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重点对散装食品进行监测监督,在污染率高的第3季度及餐饮服务环节加强监管。
- 彭佳艳郑维斌李婧钟玉娟王丽刘本周赵金燕杨小玲万琨珅王绍孝王树勇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