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孝提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漯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0-2015年漯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2010-2015年漯河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表现特点,评价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评价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和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2010-2015年漯河市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5年监测系统共报告漯河市AEFI病例612例;报告发生率为10.85/10万剂;反应多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占77.12%),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接种后48 h内(占89.70%);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0.55%),主要表现为中度发热;异常反应共97例,其中以过敏性皮疹最多(占46.39%);出现反应居前三位的疫苗分别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129例(占21.08%),乙脑减毒活疫苗101例(占16.50%),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99例(占16.18%);2014年以后48h内报告及调查率达到了100.00%。结论漯河市AEFI监测系统正常运转,但不同县区监测敏感性不同,应继续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断、分类和规范处置方面的能力。
- 贾孝提王佚楠
- 2021—2023年河南省漯河市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漯河市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和免疫水平,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1—2023年在漯河市居民中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进行定性检测,分析三种指标阳性率。结果共调查1295人,2021—2023年漯河市居民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1.78%、74.05%、9.65%,不同年份HBsAb和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75、24.049,P均<0.05),不同年龄组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400、173.540、211.074,P均<0.05),HBsAg阳性率男性(2.55%)高于女性(1.05%)(χ^(2)=4.162,P<0.05),农民的HBsAg和HBcAb阳性率分别为4.68%,26.90%,高于其他职业人群(χ^(2)值分别为27.954、59.854,P均<0.05)。有乙肝疫苗免疫史人群中,HBsAb阳性率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χ^(2)趋势=65.184,P<0.05),且HBsAb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人群(χ^(2)=24.747,P<0.05),60~79岁年龄组HBsAb阳性率最低(46.94%)。结论漯河市居民乙肝控制效果良好,但应关注男性、农民和较高年龄组等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 贾孝提
-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 2019-2021年河南省漯河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河南省漯河市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点。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漯河市2019-2021年DTaP AEFI个案信息,通过河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收集DTaP接种剂次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接种DTaP 204 488剂次,报告AEFI病例551例,报告发生率269.45/10万剂;2019-2021年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63.74/10万剂、329.98/10万剂、206.37/10万剂,不同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1.32∶1,2岁以下儿童占93.28%;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在5-7月,占39.20%;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8.73%,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生AEFI后到医疗机构就诊率为36.12%,不同年度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漯河市DTaP预防接种安全性良好,应加强监测,规范开展接种告知。
- 贾孝提刚孩赵桂让
- 关键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 河南省漯河市2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掌握河南省漯河市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漯河市麻疹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漯河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及监测资料,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漯河市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病例683例,平均发病率为4.55/10万,2005—2007年发病率逐年上升,2008—2010年逐年下降,3—5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3岁散居儿童为主。结论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及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 陈翠花贾孝提李卫华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 2011-2012年漯河市AFP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对漯河市2011、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比较,探索提高AFP监测质量的方法。方法将漯河市2011、2012年的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12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和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均明显高于2011年,而异地病例(外地报至本地)报告比例明显低于2011年。结论通过加强AFP监测技术培训、建立异地病例通报制度、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临床资料收集责任制、加强督导等措施,漯河市医疗单位AFP病例诊断能力和报告意识得到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进一步加强,AFP监测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 贾孝提陈翠花李卫华万红军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
- 应用现场管理模式提升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
- 2025年
- 为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促进免疫规划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漯河市从2023年开始推行“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和安全”的6S管理模式,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6S管理6个月后,对1264名接种者(或其监护人)的随机调查显示,1078人(85.32%)认为门诊服务质量有明显提升。关键指标也呈明显提升,预防接种门诊线上预约率、自助叫号率、健康知识推送率、爱心服务提供率、精准留观率[分别为84.63%(1123/1327)、89.22%(1184/1327)、84.63%(1123/1327)、84.63%(1123/1327)、90.81%(1205/1327)]均高于实施前的水平[分别为70.79%(853/1205)、75.35%(908/1205)、73.86%(890/1205)、73.86%(890/1205)、76.93%(927/1205)](χ^(2)值分别为71.784、86.656、46.202、46.202、93.268,P均<0.05),疫苗接种量也较实施前增长11.30%。6S管理模式对促进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
- 贾孝提李卫华
- 关键词: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质量
- 漯河市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漯河市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提高监测质量,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个案数据。结果 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25例,其中AFP病例22例,非AFP病例3例。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AFP病例首诊报告率63.64%,异地报告率9.10%。结论漯河市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行质量,仍需提高AFP病例首诊报告率,确保监测系统敏感性。
- 贾孝提陈翠花李卫华万红军
-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
- 河南省漯河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各年龄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未免疫原因及未免疫儿童的麻疹免疫史、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方法对各县区报告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目标儿童接种率达98.14%,未免疫儿童占1.86%;AEFI发生率为5.59/10万。结论政府参与是提高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的关键。
- 陈翠花贾孝提李卫华
-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数据分析
- 2005-2013年河南省漯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河南省漯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5-2013年甲肝疫情资料。结果 2005-2013年漯河市甲肝累计发病522例,各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30、106、94、53、26、35、50、23和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9/10万;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25.86%,大年龄组发病比重逐年上升;甲肝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94∶1,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2.68%;甲肝监测质量逐年提高。结论 2005-2013年漯河市甲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做好甲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加强甲肝监测是漯河市今后甲肝防控的工作重点。
- 贾孝提陈翠花李卫华
- 关键词:甲肝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