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霄云
- 作品数: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社科联立项课题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辽宁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辽宁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H7N9禽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辽宁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发病和就诊经过、可能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并排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健康医学观察,同时开展外环境采样检测和疫点消毒。结果辽宁省确诊的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本地感染病例为67岁男性城市居民,6月8日因咳嗽、咳痰前往医院就诊,询问病史发现有病死鸡接触史,采集病例下呼吸道痰液开展核酸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省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复核检测结果一致,均为阳性;于发病17 d后合并呼吸衰竭死亡;119名密切接触者实施为期7 d的医学健康观察,未出现健康异常;外环境和活禽监测H7N9禽流感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辽宁省H7N9禽流感防控形势严峻,涉禽外环境可能存在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应加强城市散养家禽和活禽市场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
- 于霄云连志勇王萍陈叶常春祥李艳春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高校一起成人非典型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调查一起高校成人非典型麻疹暴发疫情,探究非典型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免疫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并描述2013年某大学成人非典型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资料。结果疫情持续18 d,报告病例35例,均为18-22岁学生,有同班级和寝室聚集性;既往有免疫史占85.71%,临床除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外,仅有7例出现皮疹,且为不典型皮疹;34例伴有肺炎,CT为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实验室血清麻疹IgM抗体阳转时间3-9 d,病情较轻。结论 15-30岁成人麻疹免疫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误诊、漏诊,存在暴发的风险,应纳入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 连志勇安向东于文博于霄云
- 关键词:成人麻疹流行病学高校学生
- 2009年沈阳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描述2009年辽宁省沈阳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掌握疫情规律,评价控制措施,为今后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全市报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数据,按照大、中、小学进行分层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年沈阳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校,时间集中在9~10月,整个流行趋势是先从大学开始,逐渐波及中学,最后在小学流行,其中高校4起(2.68%)、中学63起(42.28%)、小学82起(55.03%),大、中、小学校之间学生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7.243,P≤0.000);流行时间城区早于郊区,郊区早于农村,城区110起(73.83%)、郊区28起(18.79%)、农村11起(7.38%),城区、郊区、农村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0.572,P≤0.000);学龄组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35,P≤0.000),疫苗接种和居家医学隔离是有效的控制措施。结论沈阳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社区暴发流行源于学校疫情暴发,控制学校暴发疫情是防控社区流行的关键。
- 连志勇安向东于文博于霄云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 辽宁省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管理状况的流行病学分析
- 2023年
-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接触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评价不同暴露水平下感染和发病风险。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辽宁省沈阳市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的暴露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暴露三个等级的密切接触者28 915名,其中在5 719名密切接触者中发现64例阳性病例,总感染率为1.12%。密切接触者感染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0,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86,P<0.05),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社会关系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017,P<0.05),家庭成员感染率最高(9.46%)。不同接触方式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15,P<0.05),生活接触及医疗接触的感染率高。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感染与年龄、社会关系、接触方式均有关。
- 于霄云连志勇王萍王世超刘天龙
- 关键词:密切接触者感染率流行病学
- 沈阳市2006—2017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4
- 2019年
- 目的了解沈阳市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沈阳市2006-2017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沈阳市2006-2017年共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起,累计发病1 033例,罹患率为2.45%,不同年度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5)。与同期水痘年发病率呈正相关(r=0.77,P<0.01);发病高峰在冬季(11月至次年1月)和春季(5月),小学是最主要的发生场所(29起),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12岁年龄组,占80.06%;报告及时性和疫情持续时间呈线性相关(r=0.77,P<0.01)。结论学校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度场所,提高报告及时性。应建立学校与疾控机构间疫情沟通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学校首发病例管理的指导作用。
- 连志勇于霄云王世超
- 关键词:水痘公共卫生疾病暴发流行
- 2007~2016年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与监测质量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了解沈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和监测情况,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6年沈阳市网络直报系统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定义监测指标评估事件监测报告质量。结果 2007~2016年沈阳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2起,发病6 830例,死亡34例,罹患率为0.54%(6 830/1 264 189);事件报告主要集中在城区(92起、64.79%),报告起数和发病例数最多的为3~6月(66起、46.48%,5 259例、77.00%)和11、12月(45起、31.69%,922例、13.50%);以传染病事件为主(130起、91.55%);71.13%(101起)事件发生于学校及托幼机构。事件监测敏感性中位数为1.62 h,控制时效中位数为27.49 d,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沈阳市近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多在冬春季发生,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防控突发事件的重点场所。
- 于霄云连志勇王世超王萍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