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然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2篇康复
  • 2篇护理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病患
  • 2篇并发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心功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预后
  • 1篇运动康复
  • 1篇治疗并发症
  • 1篇衰竭
  • 1篇糖尿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然
  • 1篇许志萍

传媒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014年6月—2016年6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实验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常规组3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显著高于实验组(11.43%),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
刘然
关键词:护理冠心病糖尿病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
12周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12周运动康复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运动康复训练,两组康复训练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6MWD)、峰值通气率(PVR)、峰值摄氧量(VO_(2)max)、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运动E'峰峰值之比(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之比(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MWD、PVR、VO_(2)max、E/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运动康复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并改善心功能。
刘淑琴许志萍张柳刘然常兴
关键词:冠心病运动康复心功能
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2021年
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50例冠心病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NYHA分级、心绞痛VAS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YHA分级、心绞痛VAS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其中干预组NYHA分级、心绞痛VAS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缓解心绞痛,缓解不良心理,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刘然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冠心病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于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分为并发组(n=38)和未心律失常为对照组(n=62),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病因、血钾(K^(+))、右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指数(BMI)、血肌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BMI、血肌酐、NT-proBNP、LVEDD、左房内径、LVEF均是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发组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BMI、NT-proBNP、LVEDD、左房内径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之间呈正相关,血肌酐、LVEF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与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重点关注并予以干预。
张佳嘉常兴王月霞焦伟伟张晓旭刘然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