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啸宇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自然状态
  • 2篇洛克
  • 2篇霍布斯
  • 1篇学说
  • 1篇英国国教
  • 1篇战争
  • 1篇战争与和平问...
  • 1篇正当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论
  • 1篇政教关系
  • 1篇政制
  • 1篇莎士比亚
  • 1篇神权
  • 1篇权利
  • 1篇主义
  • 1篇自然权利
  • 1篇自由主义
  • 1篇利维坦
  • 1篇罗马教廷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姚啸宇
  • 1篇罗时文

传媒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政治思想史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洛克如何打造“自然权利”--论《政府论下篇》中洛克对胡克的引用
2017年
在《政府论下篇》之中,理查德·胡克是洛克多次征引的权威,这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下篇》里的政治学说建立在胡克思想的基础之上。通过考察《下篇》中洛克对胡克的引用,并将洛克的学说与胡克的观点进行比对,可以发现胡克与洛克之间的分歧远大于一致。洛克对胡克的原文进行断章取义的曲解,从而将"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等新颖学说置于胡克这一传统权威的保护之下,最终提出了人民有权反抗政府的激进主张。事实上,洛克与胡克关于人之本性和政治共同体性质的观点从一开始就具有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洛克最终与胡克分道扬镳的原因所在。
姚啸宇
关键词:洛克自然状态
王权、教会与现代国家的构建——理查德·胡克论英国国教政制的正当性
2018年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推动了英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在这场改革运动中,英格兰的教会制度成为各方论战的焦点。作为国教会的政治理论家,理查德·胡克认为,英格兰必须形成一个由国王领导的统一教会。胡克直面清教徒与天主教徒的挑战,论证了英国教会和国家的同一性,并在理论层面证明,英格兰国王既是国家的主权者,同时也是教会的首脑。通过对教会和国家权力结构的分析,胡克得出结论:只有在国王的领导之下,国教的制度才能得到捍卫,英国作为一个信仰共同体的团结和统一才能维系下去。
姚啸宇
关键词:英国国教政教关系
自由主义的两条道路——论霍布斯、洛克“自然状态”学说的差异及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霍布斯和洛克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两大源头,他们都将"自然状态"学说作为自己政治理论的根基。但是,两人对自然状态和自然人性的理解差异巨大,这使得他们在对国家和政府进行设计时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霍布斯主张建立一个拥有无限权力的"利维坦"国家,洛克则是"有限政府"的倡导者。现代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接受了洛克的政治原则,但霍布斯的思想遗产并没有被完全抛弃,仍然在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得到体现。
姚啸宇
关键词:霍布斯洛克自由主义自然状态
“利维坦”:关于霍布斯学说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被引量:1
2015年
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深刻影响了现代国家秩序的基本原则,而他以"主权学说"为核心的国家理论又来源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独到见解。霍布斯通过"自然状态"理论表达了他对战争原因的理解,在缺乏统一政治权威的情况下,人们之间相互为敌的激情与对善恶问题不可调和的主观理解必然引发持续不断的战争。而唯有代表国家的主权者能压制人们的激情,并提供关于善恶问题的统一标准。霍布斯将恐惧作为和平秩序的根基,创造了一种不同于古典传统的崭新的政治原则。
罗时文姚啸宇
关键词:霍布斯国家学说利维坦战争
潘杜尔夫与《约翰王》的神权僭政
2019年
在《约翰王》中,莎士比亚着力塑造了教宗使节潘杜尔夫的形象。作为罗马教廷的代表,潘杜尔夫为英国带来了动荡与分裂。他首先动用教宗的属灵武器,胁迫法国国王腓力普放弃与约翰的和平协议,使两国重新陷入战火;之后又展现出马基雅维里主义者的真面目,腐蚀了法国王太子路易,说服他出兵侵略英国本土。莎士比亚与马基雅维里都认为教廷是欧洲政治秩序的重要威胁,但是,莎士比亚并不认为马基雅维里呼唤的“新君主”能够解决欧洲的政教危机。在莎士比亚看来,只有拥有古典德性的王者,才能重建政治秩序,维护英国的独立与团结。
姚啸宇
关键词:莎士比亚罗马教廷马基雅维里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