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秋平
-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浅谈一维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方法被引量:3
- 2017年
-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广泛应用,使得大量的复杂化合物的结构得以鉴定,推动了整个有机化学向前飞速发展。如何对核磁共振谱图进行解析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难点,本文简述了一维核磁共振谱图(1D-NMR)的解析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进行说明,以帮助初学者尽快地熟悉解析核磁共振谱图的方法。
- 梁向晖毛秋平钟伟强
- 关键词:核磁共振
- 核磁共振仪用于教学实验的探索被引量:9
- 2015年
- 结合实例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在本科生及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核磁共振谱图进行解析。探索核磁共振实验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的提高了核磁共振实验教学质量。
- 毛秋平梁向晖钟伟强
-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教学实验
- 研究生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7
- 2017年
- 传统研究生实验教学的学术化和程式化培养方案,严重制约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文从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及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出发,以学生研究前沿的文献资料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组织学生自带样品进行测试,采集并解析图谱,建立教学案例(卡片库)。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其操作技能,为后续科研论文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 梁向晖钟伟强毛秋平
-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实验教学改革
- 全自动表面张力仪的实验教学实践探索
- 2017年
- 该文介绍了用全自动表面张力仪测定学生自制的烷醇酰胺表面张力的实验过程。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能掌握样品合成、前处理方法,还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表面张力仪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其分析方法;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亲自操作测试自己的样品,提高了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培养了对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意识。
- 梁向晖钟伟强毛秋平
- 关键词:实验教学烷醇酰胺
- 乙氧氟草醚的~1H、^(13)C NMR全归属
- 2017年
- 乙氧氟草醚是含氟二苯醚类广谱、高效除草剂,关于其核磁共振(NMR)波谱数据全归属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一维(1D)和二维(2D)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35、~1H-^(13)C HMBC、~1H-^(13)C HSQC、~1H-~1H COSY及^(19)F NMR等,对乙氧氟草醚的~1H、^(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并讨论了19 F对~1H和^(13)C NMR谱的影响;为含氟二苯醚类除草剂的核磁共振表征提供指导。
- 梁向晖毛秋平钟伟强
- 关键词:乙氧氟草醚除草剂核磁共振
- 基于OPLS—DA的高脂血症血浆1H-NMR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与正常人血浆内源性代谢指纹图谱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高脂血症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仪检测正常对照(C)组和高脂血症(HLP)组各10例患者血浆标本得到代谢指纹图谱,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模式识别,并通过模型分析和非参数检验鉴别血浆代谢产物的变化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C组和HLP组代谢产物有明显不同,两组代谢产物各自聚集,分布区域明显分开。与C组比较,HLP组LDL/VLDL、乳酸、糖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而丙氨酸、缬氨酸、胆碱、肌酸、酪氨酸、谷氨酰胺及血糖水平下降。模型主成分回归系数R2=0.885,Q2=0.332。筛选到30个变量13个代谢产物可能是高脂血症潜在生物标志物。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代谢组学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1H-NMR发现高脂血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薛琪聂晓莉罗仁赵晓山杨晓云毛秋平
- 关键词:高脂血症代谢组学
- 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4
- 2015年
-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购置了与教学、科研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以绿色化学为导向,关注科学热点与前沿;结合应化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为建立特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 钟伟强梁向晖毛秋平
-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学教学改革
- 利用GC-MS和NMR对未知有机化合物定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以一个教学实验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核磁共振仪(NMR)包括1 H NMR、13 C NMR及19F NMR对某含氟未知物进行表征,并通过谱图解析确定未知物结构。
- 梁向晖毛秋平钟伟强
- 关键词:气质联用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含氟化合物
- 乙酰苯胺制备实验的改进被引量:9
- 2018年
- 乙酰苯胺制备实验是我校面向大二本科生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如果采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即根据反应现象或反应时间来判定反应终点,可能会导致实验产率相差较大,且普遍偏低。因此使用薄层色谱监控反应进程和判断反应终点,可使反应重现性好和得到较高的产率。引入核磁共振仪进行定性和内标法定量分析以及红外光谱进行表征。通过对教材中经典实验的改进、延伸与拓展,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可在本科生实验中推广。
- 梁向晖毛秋平钟伟强
- 关键词:乙酰苯胺薄层色谱核磁共振波谱
- 31P-NMR法对丙溴·辛硫磷乳油的定量分析及其在水中的光降解研究
- 本文是以丙溴·辛硫磷乳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弛豫试剂-乙酰丙酮铬对丙溴磷和辛硫磷31p-NMR弛豫时间及信噪比的影响,建立一种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的31P-NMR分析方法。试验采用5 mm BBO探头测定,谱宽(SW)为...
- 毛秋平
- 关键词:丙溴磷辛硫磷光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