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宇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气动
  • 8篇飞行
  • 8篇飞行器
  • 7篇高超声速
  • 7篇超声速
  • 6篇气动热
  • 6篇热流
  • 4篇高超声速飞行
  • 4篇高超声速飞行...
  • 4篇超声速飞行
  • 4篇超声速飞行器
  • 3篇气动热环境
  • 3篇空气舵
  • 2篇器身
  • 2篇气动外形
  • 2篇前缘
  • 2篇热环境
  • 2篇转捩
  • 2篇解析函数
  • 2篇激波

机构

  • 15篇中国运载火箭...
  • 7篇北京临近空间...
  • 1篇航天材料及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空气动力...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5篇李宇
  • 3篇周禹
  • 2篇聂春生
  • 2篇檀妹静
  • 2篇杨光
  • 1篇桂业伟
  • 1篇王安龄
  • 1篇杨云华
  • 1篇朱伟
  • 1篇王伟
  • 1篇曾磊
  • 1篇黄建栋
  • 1篇孔磊
  • 1篇邱波
  • 1篇朱世鹏
  • 1篇师建军
  • 1篇赵瑞

传媒

  • 2篇航空学报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兵工学报
  • 1篇装备环境工程
  • 1篇气体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防热环对空气舵舵轴流动及气动加热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空气舵缝隙内的舵轴是高速飞行器受热最严酷的部位之一。为减小舵轴的防热压力,通过在舵轴周围设计防热环,将舵轴的高热流区转移到防热环,大幅减小舵轴的气动热载荷,从而有效实现舵轴承力功能和防热环承热功能的分离。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了舵轴防热环的降热效果与机理,获得以下结论:通过有无防热环方案的仿真和试验对比,表明了增加防热环能够明显降低舵轴热环境;通过对舵缝隙内外流动的细致分析,给出了舵轴防热环通过转移高热流区降低舵轴热流的降热机理;通过不同舵偏和不同流态有无防热环方案数值计算的对比表明了防热环对舵轴热流的降低作用具有广泛适用性。
聂亮李宇刘宇飞袁野刘国仟周禹
关键词:空气舵气动加热
基于POD方法的复杂外形飞行器热环境快速预测方法被引量:15
2017年
使用CFD数值方法获得三维热环境数据库,利用本征正交分解对CFD数据库进行降阶处理,结合相应的基系数插值方法,快速预测出未知状态下满足精度要求的表面热环境参数。以Hermes外形为研究对象,建立热环境数据库,使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预测未知来流状态下模型表面热流,并和CFD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不损失预测精度。分析了数据库包络性对重构精度的影响。实现了沿给定弹道的三维热环境快速预测。该方法能够反映真实的热流空间分布特征,快速获得精确的激波干扰区热流,有力地弥补了工程算法的不足。
聂春生黄建栋王迅李宇
关键词:高超声速流动气动热本征正交分解代理模型
一种非稳态情况下飞行器空气舵缝隙的气动热评估方法
一种非稳态情况下飞行器空气舵缝隙的气动热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通过数值求解飞行器流场的N-S方程,获得飞行器外壁表面热流;二、对舵缝隙内是否存在非定常效应进行判断并相应处理;三、获得若干周期内舵缝隙区域特征点处定常...
聂亮李宇聂春生檀妹静王迅曹占伟王振峰周禹闵昌万朱广生
文献传递
整流帽布局对全动舵附近流动结构及热环境分布规律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局部外形优化改善空气舵附近区域局部热环境,可明显提升高马赫数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整流帽的应用作为高马赫数飞行器全动舵流动与气动热特性优化的有效手段,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建立一种适用于高马赫数完全气体可压缩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开展整流帽布局及几何参数对全动舵附近流动结构及热环境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并通过带整流帽布局的平板-全动舵模型激波风洞测热试验对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速来流流经整流帽时将产生激波减速,在整流帽下游激波迅速膨胀分离,空气流动速度和加热能力均显著降低;从整体上看,设置整流帽能够显著降低整流帽展向宽度范围内的全动舵及附近平板气动热环境;随着整流帽楔角减小,全动舵气动加热整体呈恶化趋势;随着整流展宽增加,全动舵气动加热进一步减轻。
檀妹静杨光李宇周禹曹占伟闫昊檀姊静
关键词:热环境数值模拟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属于航天器气动热环境分析领域。该方法根据激波关系式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的定量关系,对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作出快速判...
檀妹静李宇聂亮闵昌万朱广生聂春生黄建栋王迅蒋云淞袁野王毓栋于明星王振峰陈敏
传感器表面温度对热流测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测量数据一直是防热设计和考核的基准数据,也是热环境计算方法的考核性数据,其准确性至关重要。针对热流测量中遇到的传感器表面和周边防热材料温度差异而导致的测量数据偏差问题,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自研程序开展了详细的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温差条件下传感器表面热环境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场协同理论分析了局部热流变化的成因机理,研究了影响热流变化幅值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当传感器和其周边材料的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时,导致该区域近壁面流场中的压力、密度等特征量梯度增大,改变了传感器当地的法向速度和温度分布,造成了局部热流的剧烈变化。(2)相同来流马赫数和高度下,来流攻角主要影响法向速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气动加热量,攻角越大,相同温差下加热量上升的幅度越小;来流总温主要影响法向温度梯度的分布,从而影响气动加热量,来流总温越大在相同温差条件下加热量上升幅度越小。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可加深对传感器局部热环境分布规律的认识,避免对测量热流的误判,提升数据判断和分析的可靠性。
曾磊邱波李宇王安龄桂业伟
关键词:高超声速传感器热流分布
一种非稳态情况下飞行器空气舵缝隙的气动热评估方法
一种非稳态情况下飞行器空气舵缝隙的气动热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通过数值求解飞行器流场的N-S方程,获得飞行器外壁表面热流;二、对舵缝隙内是否存在非定常效应进行判断并相应处理;三、获得若干周期内舵缝隙区域特征点处定常...
聂亮李宇聂春生檀妹静王迅曹占伟王振峰周禹闵昌万朱广生
柔性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气凝胶是一种纳米级多孔固体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极高的孔隙率、极低的密度、极低的热导率等优点,但也存在脆性高、柔韧性差的问题。近年来,具有良好压缩回弹特性和抗弯折性能的柔性气凝胶克服了传统气凝胶柔韧性差的缺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括了柔性气凝胶的种类,根据气凝胶材料组成成分的不同,将其分为氧化硅柔性气凝胶、碳基柔性气凝胶、生物质柔性气凝胶和纤维质柔性气凝胶;然后,系统总结了柔性气凝胶常用的制备方法,如溶胶-凝胶、老化、干燥等工艺,对比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生产的气凝胶在性能上的差异;此外,介绍了柔性气凝胶在环保、光学、生物医学、柔性电子传感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柔性气凝胶的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
师建军王伟王伟梁科朱伟杨云华孔磊张莹杨云华
关键词:溶胶-凝胶氧化硅力学性能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
判别航天器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及类型的方法,属于航天器气动热环境分析领域。该方法根据激波关系式建立了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与飞行状态和气动外形的定量关系,对身部激波/前缘类激波干扰发生条件作出快速判...
檀妹静李宇聂亮闵昌万朱广生聂春生黄建栋王迅蒋云淞袁野王毓栋于明星王振峰陈敏
文献传递
新型长时热流测量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2020年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热流测量装置,使传感器满足长时间热流测量的需求,且传感器外表面可以适量打磨,与飞行器的气动外型面完好随型。方法采用铜和钢作为备选材料,施加相同的表面热流边界,对比敏感端内外壁温差情况。优化热流辨识传感器传热路径、敏感端厚度,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打磨对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基于优化结果,研制出热流测量装置,并通过地面试验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结果从热响应获取时间延迟角度来看,Cu比钢具有较大的优势。综合考虑敏感端外表面需要与飞行器外表面随型打磨,选用5 mm的厚度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敏感端的适度打磨基本不影响温度测量结果。辨识获得的热流数据与实际控制热流吻合较好,最大偏差约15%。结论成功研制了热流测量装置,并通过地面热试验证明了热流测量的有效性。
刘国仟李宇刘宇飞徐晓亮崔占中周禹
关键词:传感器飞行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