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良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铁
  • 2篇火灾
  • 2篇PCB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地铁车辆
  • 1篇地铁火灾
  • 1篇电力
  • 1篇电力自动化
  • 1篇电力自动化系...
  • 1篇电路
  • 1篇电路仿真
  • 1篇电子信息
  • 1篇电子信息技术
  • 1篇烟气控制
  • 1篇职业教育
  • 1篇人员安全疏散
  • 1篇散热
  • 1篇散热设计
  • 1篇疏散

机构

  • 6篇四川交通职业...

作者

  • 6篇祝良
  • 2篇苏宏锋
  • 1篇李瑛
  • 1篇吕雪
  • 1篇王华

传媒

  • 1篇电子世界
  • 1篇数字技术与应...
  • 1篇交通节能与环...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地铁车辆主动灭火系统对人员安全疏散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空间相对密闭、人员密集且无序,一旦发生火灾即会造成群死群伤,因此急需提高其消防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本文以地铁车厢为载体,加载主动灭火系统,运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对地铁车厢典型着火位置发生火灾时,是否使用主动灭火系统两种火灾场景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两种火灾场景下的烟气蔓延规律及主要火灾产物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主动灭火系统能有效地抑制地铁列车火灾温度的升高、控制烟气蔓延速度,为人员逃生提供较为安全的环境。
王晓燕吕雪王力祝良
关键词:地铁车辆火灾数值模拟烟气控制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火灾报警装置,包括火灾报警装置主体,所述火灾报警装置主体的正面固定有限位屏,所述火灾报警装置主体的底部连接有安装机构,所述火灾报警装置主体的正面安装有操作钮,所述火灾报警装置主体的正面...
祝良
文献传递
关于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2018年
电力资源作为当前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指调度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网自动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对生活和工业用电的稳定性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还降低了电力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而提高了我国电力部门的供电能力。本文结合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郭臣鹏祝良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系统
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数字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17年
设计了一种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器的数字钟,基于Proteus 7.8开发平台与Keil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实现数字钟的PCB实物制作、元件焊接与程序设计。软件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数字钟电路通电后工作稳定,具有自动计时,时间设置与闹钟功能。
祝良郭臣鹏苏宏锋
关键词:AT89S51数字钟PCB电路仿真
FPGA核心控制板的PCB散热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随着SMT技术的快速发展,FPGA核心控制板上的元器件不断微型化,PCB板元件布局、布线越来越密集,加上系统复杂度和时钟频率的提升,整个系统的功耗随之增加。因此,为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PCB散热设计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FPGA核心控制板的PCB存在的散热问题入手,基于Altium Designer Summer 09的PCB设计平台,对FPGA核心控制板的供电电源、控制芯片进行散热处理,以及过孔散热和敷铜散热措施,保证PCB板的散热性能。
苏宏锋王华李瑛祝良
关键词:散热PCB过孔
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年
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需求,职业教育须推进内涵式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依托作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了职业教育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夯实发展根基,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保证人才培养和社会用工相匹配;办学模式多元化、开放化,对外多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和思路;深化教学改革,以社会职业实际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为标准,以“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为主线,全面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适应性。三、合理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成熟的教师成长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王力赵宝鹏祝良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