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彦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篇心理
  • 7篇心理学
  • 6篇理学
  • 5篇学科
  • 3篇范式
  • 3篇方法论
  • 2篇独立学科
  • 2篇社会
  • 2篇身体
  • 2篇追问
  • 2篇自我
  • 2篇理论心理学
  • 1篇奠基
  • 1篇定心丸
  • 1篇独立化
  • 1篇心理传记学
  • 1篇心理统计
  • 1篇心理学家
  • 1篇心理学科
  • 1篇心理学史

机构

  • 15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15篇袁彦
  • 9篇舒跃育
  • 4篇周爱保
  • 1篇刘显翠
  • 1篇岳红云

传媒

  • 4篇大众心理学
  • 3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心理科学
  • 1篇阴山学刊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心理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1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脑中的你自己:姓名的神经表征
2025年
本文综述了姓名在个体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姓名加工的神经机制及其对自我认同和情感加工的影响。通过ERP、PET和fMRI等神经科学技术手段,研究者们揭示了姓名加工的神经机制,包括独特的神经反应和涉及多个脑区的复杂处理过程。姓名不仅是个体身份的标志,还与内隐自我存在深刻联结,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认同和情感加工。未来研究应拓展至不同文化背景,并综合考虑情绪等因素,以更全面地揭示姓名对个体的影响机制。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姓名在社交互动和认知处理中的功能。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significance of names in individual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research, discussing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name processing and its effects on self-identity and emotional processing. Through neuroscientific techniques such as ERP, PET, and fMRI, researchers have uncovered the neural mechanisms of name processing, including unique neural responses and complex processing involving multiple brain regions. Names are not only markers of individual identity but also deeply connected to the implicit self, influencing individuals’ self-identity and emotional processing. Future research should expand to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factors such as emotion to more fully reveal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names affect individuals. These studies contribute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s of nam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杨颖袁彦吴玥叡张洁史荣静吴桐娇
关键词:自我认同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
何谓“心理”之“科学”:追问心理学的本体论预设
2021年
心理学之所以无“心”不立,因为长久以来在心理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坚信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另一方面,这门学科却缺乏独立的根基。什么是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根基呢?就是独立的本体论预设和方法论体系。
袁彦舒跃育周爱保
关键词:方法论体系心理学理论根基独立学科
“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不足以为心理学奠基被引量:10
2019年
在学科的主流叙事中,“科学性”被视为心理学的基本特征。长久以来,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为心理学提供了学科精神内涵。具体而言,“操作性定义”和“证伪标准”成为了心理学“科学性”甚至知识的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可心理学的这个方法论基础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并非所有的科学概念都可以给予操作性定义;其次,全称存在命题和统计规律无法经验证实和证伪;其三,共有的自然科学方法不足以体现心理学的独特价值。因此,来自于成熟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并不足以为作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奠基,心理学背后的本体论承诺对本学科的方法选取有自己特殊的要求,只有本体论承诺才能为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供逻辑起点。重新反思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逻辑基础,对于解决学科分裂危机具有建设性意义。
舒跃育石莹波袁彦
关键词:心理学本体论承诺方法论
控制与有利性对身体所有权的影响
身体所有权(即身体属于自己)一直是自我意识研究的核心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影响身体所有权的因素。已有研究发现,时间一致性、空间一致性、特征一致性以及个体对假手到来的预期会影响身体拥有感。然而,人类主动性因素对身体拥有...
袁彦舒跃育
关键词:自我
如果金钱会说话:“这个‘锅’,我不背”
2024年
金钱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物品,不管在物质层面,还是在象征层面都是如此。然而这么重要的物品,在现实生活中,却屡屡被当成“替罪羊”。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自我服务偏差,即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更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失败之后,则怨天尤人,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运气、环境。这种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他人的倾向就是自我服务偏差。金钱既不会说话,也不会反驳,因此经常成为“替罪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让金钱为自己“背锅”。
吴玥叡袁彦张洁
关键词:替罪羊说话心理学家金钱
青光眼视野损害的身心交互特征被引量:14
2019年
进行性视野缩小是青光眼的主要视功能损害特征。偏执人格及焦虑/抑郁特征则贯穿了发病过程及病程进展。而焦虑/抑郁为主要特征的青光眼患者情绪/心理障碍,对残留视野的范围和视敏度均产生负性影响。身心交互作用的结果使青光眼视功能损害的速度和程度都发生特征性变化。“心因性误差”或称“功能性误差”,导致视功能病理损害的误判。关注青光眼患者情绪障碍与视野损害的交互作用,促进了对青光眼病程身心联合干预策略的发展。
周爱保岳红云岳红云刘显翠袁彦
关键词:青光眼
《理论心理学》课程的地位与使命
2019年
在科学化的大背景下,心理学科在心理统计、测量、实验等方法的教学方面有着非常雄厚的师资和研究团队,由于各种原因,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纯粹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人员相对较少,理论教学方面的建设略显不足。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方法和技能方面成长很快,但在基础理论方面较为薄弱,这无论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科学化的背景下,加强《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理论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于心理学科教学的均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舒跃育袁彦
关键词:课程理论思维批判性思维
科学“鸡娃”:父母需要“定心丸”
2023年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
袁彦
关键词:人格影响亲子关系望子成龙融洽父母
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理论基础
2019年
如果说心理学试图通过成熟自然科学共有的方法论基础来为本学科经验层面的研究提供合法性,只要不将这种方法论作为评判整个心理学知识“真伪”的标准,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共有的方法论基础,如何为心理学的学科独立性提供保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与独立化进程需要不同的理论基础。
舒跃育石莹波袁彦
关键词:心理学知识方法论基础独立化独立学科自然科学合法性
拒绝“套路”,理性消费
2024年
如果你会花钱,你就是金钱的主人;如果你不会花钱,你就是金钱的奴隶!——马克·吐温每年一度的“6·18”“双十一”“双十二”,都是消费者大买特买的时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趁着商家大促销购买需要的商品原本无可厚非,属于会花钱这一类人。然而有这样一类人,购物已经严重超出了日常所需,看到商品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以至于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购买他们原本不需要的商品,甚至不惜借债购买。
袁彦吴現叡
关键词:马克·吐温促销消费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