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乐
- 作品数:12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arrhythmia,MA)发生情况,并分析MA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拟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在入院时详细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于PCI术后72 h内评估并统计患者MA发生情况,纳入全部可能因素,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93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72 h内MA发生14例,发生率为15.05%(14/93);初步比较PCI术后发生与未发生MA的冠心病患者基线资料后,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逐个纳入行单项回归分析,后将全部资料纳入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高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糖、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过表达均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MA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有较高的MA发生风险,可能与Killip分级高及hs-CRP、血糖、CK-MB、cTnI、NT-proBNP过表达有关,这类患者应引起重视。
- 李晨薛贤张晓乐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恶性心律失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
-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应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53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加服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且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及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减少不良事件及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发生,改善预后。
- 张晓乐
- 关键词:冠心病阿托伐他汀炎性因子预后
- 一种心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 本发明属于康复辅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康复训练装置,包括蓄水桶,所述蓄水桶上滑动连接有踩踏板,所述蓄水桶上连接有与踩踏板相配合的施力结构,所述施力结构包括蓄水桶上固接的施力桶,所述施力桶内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所述踩踏板...
- 张晓乐
- 文献传递
- 莫雷西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莫雷西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莫雷西嗪治疗,观察组予以莫雷西嗪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统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雷西嗪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 陈旭杰李广运张晓乐
-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莫雷西嗪Β受体阻滞剂心功能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采用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类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肌钙蛋白Ⅰ(cTn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I及MMP-9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降低cTnI及MMP-9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
- 张晓乐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反应的关系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炎症反应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MI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Hp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浓度及血清IL-6、IL-8、IL-18、TNF-α和hs-CRP水平,分析Hp IgG阳性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p IgG浓度为(60.92±45.15)KU/L,相比于对照组的(32.36±24.08)KU/L明显偏高(P<0.05),且其阳性率为7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35%(P<0.05);Hp阳性患者IL-6、IL-8、IL-18、TNF-α、hs-CRP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p IgG浓度与血清IL-6、IL-8、IL-18、TNF-α、hs-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644、0.798、0.674、0.616(P<0.05)。结论:Hp感染与AMI患者血清炎症反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 徐琳萍李广运陈旭杰连延华张晓乐王文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心肌梗死
- 增强型体外反搏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缺血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机制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抑制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脏重塑的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缺血阈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期间125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冠心病规范化药物治疗,观察组63例联合EECP,比较两组心脏重塑、缺血阈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房射血期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最高流速A峰、快速充盈期血液由左心房进入左心室的最高流速E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心房收缩期末左心房内径(LA)、心室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径(L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缺血型压低达0.5 mm、1.0 mm时的运动负荷量(Met0.5、Met1.0)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均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EECP治疗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抑制心脏重塑,提高缺血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连延华高丽张晓乐
- 关键词:增强型体外反搏心脏重塑冠心病
- 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应用于中老年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97例中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48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指导自主呼吸锻炼,观察组49例给予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肺功能、相关体液因子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E')、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乳酸(LA)、脑利钠肽(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3.79±0.68)L、第1秒用力呼吸量与FVC比值(FEV1/FVC)(70.02±5.44)%、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85.77±20.03)L/mi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2.37±11.85)U/m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86±0.57)L、(63.89±5.96)%、(76.92±19.55)L/min、(86.92±8.3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峰值摄氧量下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方案干预中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可有效调节相关体液因子水平,提高心肺功能。
- 连延华高丽张晓乐
- 关键词:冠心病
- 一种心血管病康复装置
- 一种心血管病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心血管病康复装置不能根据锻炼者的体能、身体状况随时设置不同的锻炼强度,并且现有的康复装置不能实现上肢和下肢的同步锻炼,或者分开锻炼,并且无法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按摩,并且不能根据需求...
- 张晓乐
- 一种心血管病康复装置
- 一种心血管病康复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常规一种心血管病康复装置不能根据锻炼者的体能、身体状况随时设置不同的锻炼强度,并且现有的康复装置不能实现上肢和下肢的同步锻炼,或者分开锻炼,并且无法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按摩,并且不能根据需求...
- 张晓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