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锋

作品数:3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渗透率
  • 2篇CO
  • 1篇有机显微组分
  • 1篇气井
  • 1篇显微组分
  • 1篇现场测试
  • 1篇煤层气
  • 1篇煤层气井
  • 1篇煤级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王晓锋
  • 1篇吕玉民
  • 1篇吕建伟
  • 1篇朱卫平
  • 1篇吴敏杰

传媒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资源与产业

年份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注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10年
中国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潜力巨大。研究表明,向煤层中注入CO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具有巨大潜力,能够实现中国2 000 m以浅煤层气产量增产3.751×1012m3。本文从多元气体的竞争吸附、煤吸附CO2之后的体积膨胀及其对渗透率和力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地的现场试验3个方面介绍这一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列举了几个国家利用这一技术的现场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较为相似。最后指出了在室内研究和现场测试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诸如多元气体竞争吸附与煤分子结构的关系研究、吸附膨胀量和气体注入量、注入压力和煤阶之间的关系研究、注CO2引起的吸附膨胀对后期煤矿采煤作业的影响和安全威胁。
王晓锋朱卫平
关键词:现场测试渗透率
注入CO_2提高煤层气井产能技术的作用机理被引量:4
2010年
向煤层中注入CO2可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2-ECBM)。这一技术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验证。中文介绍了该技术的作用机理在于CO2与CH4在煤体内的竞争吸附过程中处于优势,能够将吸附态的CH4置换为游离态。从煤级、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储层渗透率、煤基质的吸附膨胀和煤层含水性5各方面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王晓锋吕玉民吴敏杰吕建伟
关键词:煤级渗透率有机显微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