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超声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多普勒超声诊...
  • 2篇心脏
  • 2篇彩色多普勒
  • 2篇彩色多普勒超...
  • 2篇彩色多普勒超...
  • 2篇超声诊断
  • 2篇磁共振
  • 1篇弹性成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对心
  • 1篇多普勒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室

机构

  • 10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0篇郭桂兰
  • 5篇黄和平
  • 3篇石伟元
  • 3篇李锦丽
  • 2篇张晓红
  • 2篇谷红丽
  • 1篇肖琳玲
  • 1篇邓毕华
  • 1篇孙毅
  • 1篇徐珺
  • 1篇许赵旭

传媒

  • 2篇中国辐射卫生
  • 2篇医疗卫生装备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价尘肺诊断中,高分辨率CT的重要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96例疑似尘肺患者组织参与研究,因不同诊断方法结果均有所差异,文章对所有收治疑似患者先行常规X线检查,随之行高分辨率CT检查,比较准确度、特异度、敏感性。结果:相比常规X线检查准确度67.71%、特异度64.00%及敏感性69.01%,高分辨率CT检查准确度94.79%、特异度92.00%及敏感性95.77%均较高;检查后,经金标准检验,确诊患者共71例,相比常规X线检查,高分辨率CT检查中Ⅰ期符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相比常规X线检查,高分辨率CT检查后优片、良片发生率较高,差片及废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相比常规X线检查CT检查总并发症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尘肺诊断中,高分辨率CT有其特殊优势,可提高检查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性,且更易分辨出Ⅰ期尘肺,影像质量较高,可提高尘肺并发症检出率,文章总结出尘肺影像学特征主要包括小阴影、大阴影、小阴影聚集及胸膜斑,均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最佳依据,值得应用并推广。
黄和平郭桂兰
关键词:尘肺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特异度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结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将其分为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所有患者进行DTI,并绘制各向异性分数(FA)图,得到DTI,选取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带及水肿边缘作为感兴趣区,对两组瘤体、瘤周水肿带的rFA值、rADC值及DTT进行比较,并观察白质纤维束在肿瘤周围发生的变化。结果 瘤体周围水肿带rFA值在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中均大于瘤体rFA值(P<0.05);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的瘤体周围水肿带及瘤体比较中,rFA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围水肿带与瘤体的rADC值比较中,高级别组均低于低级别组(P<0.001),且胶质瘤的级别越高,导致纤维束浸润、破坏和推移的程度越强(Z=-3.646.,P<0.001);低级别组中纤维束部分存在部分中断和偏移,多处于受压状态,但结构基本完整;高级别组中纤维束明显中断稀疏,且存在明显变形。结论 DTI+DTT能够有效地对脑胶质瘤进行较准确的分级诊断,并完整的显示出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与肿瘤的关系以及改变,为胶质瘤手术前、手术结果 的观察和预后提供科学有效、完整的影像学依据。
黄和平孙毅郭桂兰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脑胶质瘤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及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临床特点及其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82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6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在院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不同患者心脏超声特点,分析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LAD、LVSd的表达水平以及二尖瓣反流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LAD、IVSd及二尖瓣反流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脏超声表现显著,左心房扩大及室间隔增厚明显,与房颤发生关联密切。
郭桂兰黄和平
关键词:高血压阵发性房颤心脏超声房颤
右心形变评估功能性三尖瓣返流患者临床转归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右心形变对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影响,并探讨右心形变对功能性三尖瓣返流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返流面积分级方法将其分为轻度组(n=29)、中度组(n=25)和重度组(n=18)三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心脏结构以及右心收缩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情况、心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组患者合并房颤的患者占比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重度组和中度组中发生房颤患者明显多于轻度组(P<0.05)。比较三组患者心脏结构,发现三组患者在右房上下径、三尖瓣瓣环直径、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中段内径、右室长径均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组患者右房上下径、三尖瓣瓣环直径、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长径最长,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短。比较三组患者右心收缩功能发现,重度组患者TAPSE明显偏低,中度组患者次之,表示TAPSE与FTR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有负相关性,FAC与FTR患者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FTR患者返流越严重,患者右房上下径、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中段内径、右室长径越大,右心形变越严重,且右心收缩功能越差。
罗利红李锦丽石伟元郭桂兰李臻谷红丽
关键词:临床转归右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磁共振对心肌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以137例肥厚型心肌病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先接受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随后接受心脏MRI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对肥厚型心肌病确诊病例的检出率。结果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有96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70例(占72.9%)、女性26例(占27.1%),病例平均年龄(48.2±10.2)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对肥厚型心肌病检出率分别为93.8%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3)。96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测定的左心室壁平均最大厚度分别为(22.1±8.9)mm和(22.8±9.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32)。心脏MRI和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基底部前外侧游离壁平均厚度分别为(18.2±7.8)mm和(13.9±7.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P=0.0007)。结论心脏MRI扫描用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超声心动图的一种有效补充用于超声心动图检测。
郭桂兰黄和平罗利红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肾外血管并发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评估移植肾肾外血管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需要排除移植肾肾外血管并发症的患者35例,所有对象均行CDUS检查,其中15例患者因发现肾血管流速异常随访,另外20例患者因CDUS诊断或临床高度怀疑合并血管并发症进一步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DUS检查结果与经DSA或CTA证实的血管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CDUS对移植肾肾外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经DSA或CTA证实有18例肾移植患者合并肾外血管并发症,经CDUS正确诊断15例,包括3例肾动脉与髂动脉吻合口狭窄,8例肾动脉主干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动脉扭曲,1例静脉血栓。CDUS检出移植肾肾外血管并发症的准确率为83.33%。结论CDUS是诊断移植肾肾外血管并发症的重要筛查手段,对移植肾术后的评估和随访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罗利红郭桂兰石伟元李锦丽李臻邓毕华黄和平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移植肾血管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及其与血清SF、CT、CA153、CEA、Hcy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IDC)的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评分及其与血清铁蛋白(SF)、降钙素(CT)、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某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164例乳腺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将术后病理确诊为IDC的92例患者作为IDC组,将72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常规超声及UE检查,并测定血清SF、CT、CA153、CEA、Hcy的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IDC患者的UE评分与血清SF、CT、CA153、CEA、Hcy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DC组中UE评分≥4分的有75例(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例(2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E诊断IDC的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79.2%,诊断准确率为80.5%。IDC组患者的SF、CT、CA153、CEA、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患者的UE评分与血清SF、CT、CA153、CEA、Hcy水平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IDC患者的UE评分与血清SF、CT、CA153、CEA、Hcy水平具有相关性,二者结合可提高IDC的诊断效能。
李臻李红波郭桂兰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弹性成像降钙素糖类抗原153
3D-STI技术评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 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某院收治的74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的不同分为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38例)和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0%,36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无异常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同步性相关参数,采用方差检验分析各组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增大,B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B 2组患者的收缩期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环向峰值应变、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整体面积峰值应变降低,且B组患者较A组患者各应变参数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期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应变参数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和B组患者左心室同步性三维参数显著升高,且B组较A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可准确获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运动参数,对左心室同步性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谷红丽李锦丽卢新林郭桂兰李臻张双
关键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射血分数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用于超声结构异常胎儿遗传学评估的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用于评估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2年5月经产前超声诊断为孕早期胎儿异常的18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胎儿产前筛查样本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提示正常核型168例(93.85%),异常核型11例(6.15%)。CMA检测发现阳性结果17例(9.44%)、阴性结果163例(90.56%)。17例阳性结果包括11例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CNV)、6例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VOUS);其中11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并检出其他6例致病性CNV,主要为微缺失和微重复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结构异常、淋巴系统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结构异常、消化系统结构异常、颅面系统结构异常、骨骼系统结构异常、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其他系统结构异常胎儿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11.11%、2.63%、2.78%、4.00%、0、0、11.11%、0(χ^(2)=8.188,P=0.316)。11例CMA检出为致病性CNV的胎儿均引产。结论CMA相较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高超声结构异常胎儿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值得临床上用于超声结构异常胎儿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
肖琳玲徐珺张晓红郭桂兰谭菊芳贺丽张双
关键词:产前诊断拷贝数变异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3月经阴道彩超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2例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声像特点。结果 52例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声像特点分为两型:混合包块型(25例)、囊性包块型(27例)。CDFI显示包块周围血流信号丰富,均获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经阴道彩超是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妊娠最为直观、准确、简便的首选方法,可指导临床治疗并可动态观察疗效。
张晓红石伟元许赵旭郭桂兰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超子宫切口妊娠异位妊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