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飞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疏松性
  • 2篇唑来膦酸
  • 2篇绝经后骨质疏...
  • 2篇骨密度
  • 2篇骨折
  • 2篇骨质疏松性
  • 1篇代谢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因子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营养剂
  • 1篇再骨折
  • 1篇人血管

机构

  • 4篇河北大学
  • 2篇望都县中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望都县医院

作者

  • 4篇高飞
  • 3篇高文山
  • 3篇马晓勇
  • 2篇刘伟
  • 1篇雷鸣
  • 1篇王晓冬
  • 1篇李聪杰
  • 1篇李兵仓
  • 1篇任宝
  • 1篇刘伟
  • 1篇王建忠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唑来膦酸联合鲑降钙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
2019年
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使用唑来膦酸+鲑降钙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8例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鲑降钙素与维D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及6个月两组骨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6个月两组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采取唑来膦酸联合鲑降钙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万英辉高飞马晓勇
关键词:唑来膦酸鲑降钙素绝经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密度
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3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几种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300例PMOP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组采用激素+骨营养剂治疗(戊酸雌二醇片+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B组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唑来膦酸+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C组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中药+营养调理综合治疗(唑来膦酸+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仙灵骨葆胶囊+营养调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项血生化指标变化、骨密度变化及骨痛程度变化、不良反应。结果3组疗效比较,C组治疗有效率>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组治疗后血清钙(s-Ca)、血清磷(s-P)、降钙素(HCT)明显高于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固醇(CHOL)、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3组BG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A组,而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P<0.05);A组有高血压、心悸、水肿、子宫出血、高凝血等不良反应发生,B组和C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OP采用双膦酸盐+骨营养剂+中药+营养调理的综合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增强骨密度,改善骨代谢,减少骨量丢失,减轻周身疼痛状态,对维持骨骼健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马晓勇高飞万英辉臧艳永刘伟刘立安张彬高文山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激素唑来膦酸仙灵骨葆胶囊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与再骨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与其再骨折的关系。方法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8例。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A组术后指导饮食及运动,口服碳酸钙及骨化三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鲑鱼降钙素和唑来膦酸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使用中医自拟补肾养血健骨汤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水平[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股保护素(OPG)],骨密度、椎体疼痛及腰部功能变化,再骨折发生率。结果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BGP、B-ALP、RANKL明显低于A组和B组,而OPG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治疗后骨密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而VAS疼痛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C组治疗后1年内的再骨折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增强骨密度,减轻骨痛,加快腰椎功能的恢复,降低再骨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马晓勇高飞万英辉臧艳永刘伟刘立安张彬高文山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骨代谢再骨折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修复桡骨火器性骨缺损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骨缺损是导致火器性股损伤骨不连的首要原因,火器性损伤相对比较特殊。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均存在较大弊端,难以满足基层医院需求,采用具有良好血管能力、骨能力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火器性骨缺损将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修复方法。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在兔桡骨火器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128只家兔随机分为手术致伤组和火器伤组,每组64只。火器伤组采用56式滑膛枪发射质量为0.25 g的钢珠,建立火器伤桡骨损伤模型;手术致伤组仅用手术方法造成兔桡骨1.2 cm损伤模型。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进行修复处理,取家兔相关组织细胞,获得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培养,制备多孔支架材料,并将获得的材料分别植入手术致伤组和火器伤组家兔桡骨骨缺损部位,分析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修饰材料在兔桡骨火器性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结果与结论:与手术致伤组相比,修复8,12,16周后,火器伤组家兔骨缺损部位灰度比值、健侧与修复侧桡骨的抗压缩力学比值降低(P<0.05),新生骨面积增多(P<0.05);修复2,4周后,骨缺损修复处局部血流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说明,与单纯手术致桡骨损伤相比,烧伤致桡骨损伤修复过程中由于局部出现了缺血缺氧,采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基因治疗效果更理想。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能够对骨髓基质细胞进行修复,将其运用于火器烧伤中能够提高其合成及分泌成血管因子,提高其局部血流量、降低抗压缩力学比值,且新生骨面积较大。
王建忠李兵仓任宝高飞李聪杰刘伟王晓冬雷鸣高文山
关键词:生物材料血管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