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滢滢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空间分异
  • 1篇整治
  • 1篇整治研究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迁移
  • 1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位
  • 1篇省际
  • 1篇省际人口迁移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程度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整治
  • 1篇线性回归模型
  • 1篇粮食产量
  • 1篇粮食产量预测
  • 1篇京杭大运河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空间格局演变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土地勘...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6篇周生路
  • 6篇吴滢滢
  • 4篇吴绍华
  • 3篇臧玉珠
  • 2篇彭慧
  • 1篇严长清
  • 1篇李志
  • 1篇周兵兵
  • 1篇王春辉
  • 1篇吕立刚
  • 1篇林晨
  • 1篇高扬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省粮食产量预测被引量:22
2014年
针对江苏省近年来粮食产量波动的现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0-2009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年均气温、年均降水以及农药施用量等5个因素是粮食产量波动的主导因素。然后在灰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2010-2012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进行预测与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王春辉周生路吴绍华吴滢滢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粮食产量预测
昆山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生态质量备受关注。选取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年各类数据,建立土地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二元Moran指数等方法,以行政村为评价单元,对该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市土地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中心城区向外围乡镇变好梯度格局明显;土地生态质量受到土地利用程度较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生态结构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南部旅游用地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质量则协调较好;该市今后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吴滢滢吴绍华周生路林晨臧玉珠彭慧
关键词: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分异
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构建"基础—结构—胁迫—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全局Moran系数为0.79,显著性水平为0.01,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呈现出聚类分布的特征;土地生态质量低值区集中于主城区,高值区集中于边远农村地区,城乡梯度规律明显。(2)通过Q型层次聚类分析法,对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分类,结果显示:土地生态质量与经济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主导的失调发展类、土地生态质量退化主导的失调发展类市县各占总数的33.33%,呈现出数量比例均匀分布的特征。
臧玉珠彭慧周生路吴绍华吴滢滢严长清
关键词:经济发展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城市边缘区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以改进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连云港市主城边缘区2 000余个农居点用地斑块单元城镇化整治的适宜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适宜城镇化整治的农居点单元占45%;受道路引力、地形高程阻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度分布呈显著的集聚和突变特征。适宜城镇化改造的农居点单元集中分布在朝阳镇、海州经济开发区、花果山等少数乡镇(街道)内。距市区旅行成本10 min的等时线和地形高程为10 m的等高线,是适宜度显著分异的界线。位于界内的农居点用地城镇化整治适宜概率超过70%,界外适宜度概率不足30%。界内农居点用地可就地改造为城镇用地,界外农居点适宜保留现状或进行其他如向农业、林业发展的土地整治。由上述等时和等高两线形成的复合界线可作为研究区农村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分界线,为该区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市规模的发展提供指导。
李志周生路吴绍华吕立刚吴滢滢
关键词:生态位城市边缘区土地整治
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土地生态空间差异及响应被引量:10
2019年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其生态状况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极大地促进其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因此,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土地生态空间差异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以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流经县(市、区)为研究区,从自然基础、污染退化、生态结构、生态建设四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状况的评价体系;在得出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使用冷热点分析模型,从聚集性分析其空间差异;最后,从"全局土地生态—社会经济—大运河条件"三方面出发,定量化分析土地生态状况对各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各要素生态状况与综合生态状况都呈现了自北向南的下降趋势;研究区土地生态呈现较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存在南北梯度与城乡梯度;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对各类影响因子响应程度不同,整体主要受到GDP与财政收入的影响,其次受到河道蜿蜒度、年均降水量、植被覆盖度的影响。
葛亮高扬陆春锋王君櫹吴滢滢周生路
关键词:土地生态京杭大运河
1995—201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态势与空间格局演变——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被引量:23
2016年
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研究了省级尺度下中国人口迁移态势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1995—2010年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迅速增大,省际间人口迁移规模差异明显;上海、浙江人口迁入率显著上升,河南、安徽人口迁出率显著上升。(2)北京、上海、安徽、四川等13省是我国人口迁移网络的核心节点,人口迁移网络表现出中心性、收敛性和地区非均衡性特点。(3)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广东是我国主要人口辐合流场,安徽、四川、河南、湖南等中部省份是我国主要人口辐散流场。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各地应根据自身人口迁移趋势及在全国人口迁移网络中角色,科学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臧玉珠周生路周兵兵吴滢滢
关键词:人口迁移社会网络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