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利
- 作品数:29 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油脂厌氧消化中LCFAs的危害及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 2019年
- 重点阐述了油脂厌氧代谢途径及微生物作用机理,概述了LCFAs积累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并从联合消化、添加微量元素或缓冲剂、微生物驯化和反应器开发等角度总结了调控油脂厌氧消化的措施和方法,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原则进行了概括。
- 康晓荣刘亚利周友新苏瑛
- 关键词:油脂厌氧消化
-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给排水专业英语教改探讨
- 2017年
- 分析了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合理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给排水专业人才。
- 刘亚利荆肇乾王祝来
- 关键词:给排水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 微塑料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和机理被引量:6
- 2022年
- 污泥厌氧消化对实现污水处理厂“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然其产甲烷效率和工艺稳定性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微塑料作为新兴污染物经污水处理后,约有99%富集在污泥中,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重点总结了污水中微塑料的来源、性质及其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归宿,详细阐述了聚苯乙烯(PS)、聚酰胺6(PA6)、聚氯乙烯(PVC)等常见微塑料对污泥增溶、水解、酸化和产甲烷阶段的影响,并从细胞结构、微生物群落、酶活性等角度进一步归纳了微塑料影响厌氧消化的机理。最后,在概括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从系统工程研究(预处理技术、运行条件、反应器类型等)、微塑料及其浸出物的抑制机制(微塑料与胞外聚合物、细胞膜的作用、标志性辅酶和辅因子、特征微生物方面)、微塑料与污泥其他组分间的协同/抑制机理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刘亚利张宏伟康晓荣
- 关键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酶活性微生物
- 废生物质吸附剂对抗生素的吸附进展
- 2021年
- 重点阐述了农业、市政和工业废生物质作为原料制备吸附剂的方法。同时,总结了不同废生物质吸附剂对抗生素的吸附机理、吸附效果、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最后,从三方面概括了废生物质吸附剂在抗生素吸附中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抗生素废水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刘亚利贺月莛俞美圆季钰浩郭钰
- 关键词:农业废物吸附剂抗生素
- 市政脱水污泥生物炭对阿莫西林的吸附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阿莫西林排入水体会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吸附技术能方便有效地去除阿莫西林。本文以市政脱水污泥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并将其用于去除水中的阿莫西林,重点考察了投加量、pH、接触时间、初始浓度、温度等参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对阿莫西林的最大去除率可达74.66%,此时生物炭投加量为6g·L-1,pH=8,接触时间150 min,初始阿莫西林浓度为30mg·L-1,温度25℃。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对阿莫西林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拟合较好,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主要受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影响。此外,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其中由Langmuir模型预测的qm为43.29 mg·g-1。
- 贺月莛杨灿郭钰刘亚利
- 关键词:脱水污泥阿莫西林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
- 镍及其螯合物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采用氨三乙酸(NTA)强化Ni 2+对餐厨垃圾的厌氧发酵效果,分析了有机底物水解、酸化、产甲烷等过程。在当NTA/Ni(摩尔比)为1的条件下,取得如下试验结果:累积生物气产量和甲烷含量分别达到765 mL和66.3%,为只投加Ni 2+条件下的1.64和1.21倍;厌氧体系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达到最大值3800 mg/L,反应进行至20 d后的挥发酸(VFAs)浓度于降低至579.2 mg/L,VFAs累积量低于其他反应容器;蛋白水解效果得到优化,溶解性蛋白浓度于第5 d达到最大值1829.82 mg/L;NTA与Ni 2+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含氮有机物的水解,氨氮浓度可提高至400~650 mg/L。
- 邓岳鹏张锺一康晓荣王甜甜刘亚利
- 关键词:氨三乙酸餐厨垃圾镍离子甲烷
- Fe^(2+)投加方式对餐厨垃圾厌氧产甲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研究FeCl_2投加方式对餐厨垃圾产甲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_2和EDTA联合投加能够有效促进蛋白和多糖水解,提高挥发酸(VFAs)的降解过程,反应13 d后累计生物气产量比单独投加FeCl_2提高4.1倍。同时,EDTA有效阻止了Fe^(2+)与磷酸盐的沉淀反应,提高了铁被厌氧微生物利用的效率。
- 刘亚利余紫薇孟小凡丁菁菁张晗
- 关键词:厌氧消化餐厨垃圾FE^2+EDTA
- 翻转教学在水质工程学2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水质工程学2》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采用"翻转教学"理念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通过加强资源库和实训基地建设、合理设计思考问题和讨论话题、建立课上和课下的互动讨论、改革考核体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最后总结了翻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 刘亚利荆肇乾王郑王祝来曹世玮
- 关键词:水质工程学教学手段
- 固体废弃物制备陶粒的专利申请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8年
- 从固体废弃物制备陶粒的专利申请出发,总结了固体废弃物制备陶粒的原料类型和制作工艺等两方面内容。结果表明,制作陶粒的固体废弃物类型较多,其中以污泥和淤泥为原料的最多,另外还有如垃圾土、尾砂和工程弃土等;陶粒的制作工艺包括配比、碾磨、混合、造粒、干燥、预热、烧结和冷却等步骤,各原料质量比例一般以SiO_2∶Al_2O_3∶(Na_2O+K_2O)∶(Ca O+MgO)∶(Fe2O3+Fe O)的比值来确定,碾磨采用球磨机,搅拌机进行混合,造粒设备有成球盘和造粒机等,采用烘干机和干燥机干燥,回转窑可以完成预热、烧结和冷却等一整套工艺。
- 王祝来薛琪林子增刘亚利
- 关键词:固体废弃物陶粒
- 改性污泥活性炭对阿莫西林的吸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抗生素废水对环境和健康造成威胁,是需要亟待解决的。本文以脱水污泥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污泥基活性炭(SAC),并用纳米二氧化钛对SAC进行改性(T-SAC),研究投加量、pH、吸附时间和初始阿莫西林浓度等因素对T-SAC吸附去除阿莫西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后,T-SAC的比表面积比SAC增加了约6倍,相应的平均孔径从10.425nm降低至5.497nm,有效促进了多孔结构的形成。此外,T-SAC对初始浓度30mg/L的阿莫西林溶液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投加量为4g/L、pH=8、吸附时间4h、温度25℃,最大去除率达到81.78%,比SAC提高了约10%。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T-SAC对阿莫西林的吸附在240min左右时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钟婷婷杨灿王甜甜贺月莛刘亚利
- 关键词:改性阿莫西林吸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