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遗址
  • 4篇石器
  • 4篇齐家文化
  • 4篇旧石器
  • 4篇考古
  • 3篇墓地
  • 3篇旧石器遗址
  • 3篇考古学
  • 3篇古学
  • 2篇石器时代
  • 2篇石制品
  • 2篇试掘
  • 2篇水库
  • 2篇旧石器时代
  • 2篇聚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研究
  • 1篇多光谱
  • 1篇多光谱遥感
  • 1篇遥感

机构

  • 14篇甘肃省文物考...
  • 6篇北京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哈佛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台湾大学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美国印第安纳...
  • 1篇图宾根大学
  • 1篇天津自然博物...

作者

  • 14篇周静
  • 2篇陈国科
  • 2篇周静
  • 2篇陈福友
  • 2篇傅罗文
  • 2篇张海
  • 2篇钱耀鹏
  • 2篇谢焱
  • 2篇王永安
  • 2篇孙明霞
  • 2篇高星
  • 2篇王辉
  • 1篇吴荭
  • 1篇王华
  • 1篇赵雪野
  • 1篇靳桂云
  • 1篇李锋
  • 1篇李锋
  • 1篇孙雪峰
  • 1篇郑国穆

传媒

  • 3篇文物
  • 3篇人类学学报
  • 3篇考古与文物
  • 2篇文博
  • 1篇考古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大众考古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临潭县磨沟齐家文化墓地被引量:24
2009年
在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346座,以竖穴偏室墓居多,也有部分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墓多为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以单偏室居多,多为合葬,也有少量单人葬。随葬品多为陶器,还有部分工具和装饰品,随葬陶器明显可分为两组。此墓地的发掘,为齐家文化及其埋葬习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新资料。
谢焱钱耀鹏钱耀鹏周静周静
关键词:齐家文化
甘肃泾川佛教遗址2013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0
2016年
2013年,考古工作者对甘肃省泾川县的一处佛教造像窖藏坑进行了发掘。出土有佛教造像、陶棺、陶器、瓷片及砖瓦等。窖藏坑中佛教造像排列规整,多为石质,以单体造像为主,也包括造像碑,年代从北朝到宋代皆有。纪年造像有北周天和六年(571年)立佛像和隋开皇四年(584年)菩萨像。出土陶棺中有放置佛骨的漆盒、盛装舍利的琉璃瓶等,按同出的铭文砖记载为宋代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由泾州龙兴寺瘗埋。
吴荭王永安王永安周静张俊民孙明霞周静何仕效李龙龙孙明霞孔喜平
关键词:佛教遗址佛教造像博物馆
甘肃河西走廊南营水库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2025年
河西走廊在现代人扩散北方路线的讨论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区域少有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开展了河西走廊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新发现旧石器地点二十余处。其中,新发现的南营水库遗址具有较好的地层信息,采集石制品丰富,故而本文主要报道该地点的地层、年代和石制品。遗址发现石制品530件,原料以脉石英和石英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工具。剥片和修理均采用硬锤锤击法。据初步14C和光释光年代测定,该遗址年代为距今约90~80 kaBP。调查工作显示河西走廊埋藏有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后续的调查和研究将为探讨河西走廊地区古人类的技术特点和生存适应方式提供丰富素材。
孟浩琛陈国科周静刘冯军孙雪峰仝广支劲草李锋
关键词:河西走廊旧石器石制品
陇东先秦遗址多光谱遥感与遗址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考古遗址预测模型(SPM)在考古学研究和文化资源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构建方法过度依赖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多光谱遥感数据的应用较少。本项研究以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考古调查为例,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商业DEM数据和Landsat 8 OLI多光谱遥感数据,构建3种考古遗址预测模型(DEM模型、多光谱遥感模型和混合模型)。研究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先秦遗址分布对坡向、纵向曲率、地形开阔度等地貌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引入主成因素分析法(PCA)提取的多光谱因子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单纯基于DEM派生数据构建的遗址预测模型的精度和预测效率,而且还能够很好地改善遗址预测模型的空间结构,增强遗址预测模型的应用效果。基于上述混合模型的分析,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先秦时期的土地资源开发,从仰韶文化时期的不足10%,迅速提升至龙山文化时期的43.1%,先秦时期整体达到了57.3%的规模,土地资源的加速开发奠定了该地区早期文明发展的基础。
张海徐艺菁周静
关键词:遥感陇东黄土高原
甘肃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曹魏、隋唐墓2015年发掘简报被引量:9
2019年
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五墩乡新店台村南1公里处、杨家桥乡鸣山村佛爷庙湾东1.5公里的祁连山山前戈壁上。墓群平面分布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南北宽约5公里,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区域内分布着万余座墓葬,是敦煌古墓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图一)。
王辉陈国科岳晓东郑国穆王永安周静马洪连孙明霞景小庆卢菲菲
关键词:古墓群唐墓
甘肃杨上旧石器遗址剥片技术与策略
2023年
本文通过对甘肃杨上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核与石片的原料、形态和类型的分析,探讨了石制品所体现的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及其特点,并从原料适应与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其技术策略产生的原因。杨上遗址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打片采用锤击法;包括普通石核和盘状石核两种剥片模式。由于脉石英原料易碎且破裂方式较难预判,导致剥片的掌控难度大,故而石核多呈现出台面选择的机会性与不确定性,缺少对于台面的修整以及剥片面的固定深入开发。在石片毛坯加工修整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古人可能更倾向于生产大量的石片,并从中选取形态角度合适的边刃直接使用。石核、石片的类型组合以及原料的构成比例从早到晚无明显变化,体现了陇西黄土高原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传承的稳定性。
赵宇超李锋周静陈福友高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石制品石英
甘肃灵台桥村遗址Ⅰ区发掘简报被引量:5
2022年
桥村遗址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西屯镇北庄村桥村社。2018~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性发掘,发现了方坑、灰坑、房址、墓葬和沟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龙山时代晚期陶瓦标本。这是继1978年桥村遗址首次试掘之后的又一次重要收获,对研究陇东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聚落形态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赵建龙周静周静张海景小庆(绘图)郑玲霞(绘图)
关键词:聚落
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的考古学观察
2022年
齐家坪遗址2016—2017年度浮选结果显示,齐家文化的作物组合为粟、黍、小麦、大麦,宋金时期增加了燕麦、荞麦2种作物;作物构成由粟黍为主演变为以小麦、大麦为主,暗示着多种作物种植体系中麦作农业规模的扩大和比重的提升。此外,齐家文化及宋金时期的其他植物遗存中,也不乏具有食用功能者,但与粮食作物相较,它们所占比重较低,可能并非聚落先民植食资源利用的主体。齐家坪遗址的浮选结果为齐家文化农业乃至生业经济讨论提供了新证。
郭荣臻郭荣臻傅罗文周静
关键词:齐家文化农业经济
齐家坪:齐家文化典型遗址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甘肃省洮河流域的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处大型聚落。此次通过一系列地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字测绘、采集遗物分析和针对性的试掘,对这座遗址的结构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揭露了这座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复杂性。初步结果显示,齐家坪遗址有明显的分区规划,可分为生活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手工业区域。而且在生活居住区的中心也有墓葬的分布。上述结果有助于我们在齐家文化交互作用圈的脉络下深入考察齐家坪的聚落形态,同时也验证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的方法在洮河流域考古研究中的潜力。
洪玲玉吴浩森哈克周静王辉李水城陈伯桢傅罗文
关键词:洮河流域齐家文化聚落
桑志华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揭幕人
2022年
桑志华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作出的贡献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来华25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北方各省,发现了甘肃庆阳幸家沟和赵家岔、内蒙古萨拉乌苏宁夏水洞沟等旧石器遗址,采集了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等标本,发表了大量旧石器相关研究著作,并创立了北疆博物院,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周静李文
关键词:旧石器遗址古生物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