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楠
-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英语动词时态的认知研究
- 2016年
- 对于英语中的动词时态,学生往往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而无法对各种时态进行灵活使用。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以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体为例,通过Langacker的心理空间模型,对英语时态中的一些典型用法进行剖析,并对英语的时态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 孟庆楠周世界
- 关键词:英语动词时态认知语言学
- 从信息论角度解析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 2018年
- 从信息论角度解析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信息焦点、长被动与短被动的信息特征、be-被动与get-被动之间的信息差异,以及被动语态的信息梯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是末端信息焦点原则作用的结果,长被动凸显施动者的信息焦点载荷,而短被动则强调谓语动词的信息动作;无标记的be-型被动语态表达中性的语义信息,而get-型被动语态主要体现消极的信息含义。最后解析了被动语态所传递的信息梯度分布。
- 周世界孟庆楠
- 关键词:被动语态信息焦点
- 新文科背景下本科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群建设的三条路径——基于语言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被引量:1
- 2023年
-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着眼于语言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提出未来本科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群建设的三条跨学科路径:语文学路径、数字人文路径、计算语言学路径,并在充分借鉴语言学研究领域全球知名院校本科课程设置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列出若干建议开设的选修课程。在管理制度方面,提出跨院系合作科研立项、优化系部学缘结构、实行扁平化管理等设想。认为唯有坚持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将语言学研究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之下,寻求与国际学术体系接轨,才是新文科建设的应有之义。
- 孟庆楠罗卫华付科
- 关键词:本科英语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
- 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批判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例证研究并结合语法课堂教学实践,分析目前语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教材及教法过于僵化,盲目迷信权威人士;缺乏与语料库等现代化教学研究手段相结合;过于强调对语法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其语义及语用含义的探讨;未能很好地结合母语特点进行对比和比较等。提出与语料库相结合的手段,并在传授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法技能的培养。
- 孟庆楠周世界
-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法教学语法技能
- “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回归与展望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基于目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淡化语法教学的现象,主张回归本源,重拾“语法-翻译”教学法大旗,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该方法新的内涵。本文以两篇课文作为教学案例,详细阐述如何将该教学方法有效应用于英语精读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 孟庆楠罗卫华
- 关键词: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 变异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情态构式多元定量研究
- 2022年
- 本研究采用基于语料库的变异语言学视角,借助COHA语料库,对影响must、have to、have got to三种构式变体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美式英语中的历时演化路径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810—2009年,美式英语在表达“必须”这一含义时,出现了must逐渐被have to取代的趋势;影响must、have to、have got to三种变体选择的主要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时态”“体裁”以及“年代”。此外,通过进一步分析三种变体的演化规律,本研究认为英语中存在主要情态动词逐渐被半情态动词1取代的趋势。情态动词must的部分含义正逐渐由半情态动词have to表达,而半情态动词have got to的使用频率却呈下降趋势。
- 李思雨戴雅宁孟庆楠
-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语法与词汇部分试题的个案研究——兼谈对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新思考被引量:1
- 2019年
- 作为衡量英语专业本科生语言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手段,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在过去的几十年来已经逐渐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其中,语法与词汇部分的试题,更是学生语言输出质量的直接体现。本文以近15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为例,对命题的趋势进行回顾与展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对完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未来专四考试“语言运用”部分试题的命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孟庆楠李基安
- 关键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语法教学
- 英语半助动词构式历时变化研究——以be supposed to为例
- 2022年
- 本文借助EEBO和COHA语料库,对英语半助动词构式be supposed to的语义演化过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表示认知情态的be supposed to,除了受到实义动词suppose本身的语义演化进程影响以外,还有可能受到“补语大迁移”这一总体趋势的影响,由be supposed that构式演变而来,并通过纵聚合类推机制,间接受到了表示认知情态的be thought to/that/Φ构式的影响。此外,其使用频数的逐渐上升很有可能间接受到了表示道义情态的图式性构式BE pp.TO的影响。就表示道义情态的be supposed to而言,本研究认为,该语义特征一方面源自主动语态中表示意愿情态的have/had supposed to语义演化进程的影响,另一方面还有可能间接受到be obliged to等在语义和形态句法方面与之具有相似特征的外部构式的影响。
- 孟庆楠李基安
- 关键词:构式语法类推机制
-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派生后缀-able/-ible定量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英语当中分别以派生后缀-able和-ible结尾的形容词在词源、含义及构词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借助R统计软件和批量卡方检验软件,通过定量研究的手段,对分别以-able和-ible结尾且词义相近的20组形容词所组成的两个样本进行假设检验,观察其在当代美式英语语料库COCA中的频数分布规律,以及每一组近义词之间,其使用频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以-ible结尾的形容词在使用频数上要显著性高于以-able结尾的单词,但是就具体某一组含义相近的两个词来说,这一规律并不完全适用。
- 孟庆楠周世界
- 关键词:COCA语料库R软件频数分布
- 针对Goldberg关于部分倒装构式功能理据论述的再思考
- 2019年
- 作为认知构式语法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Goldberg曾对英语中"部分倒装"构式进行了语用功能的概括,即认为该构式主要具有表示"非肯定性"的原型范畴特征,其下的各个子构式通过标记性连接与该原型范畴相连。然而笔者认为,Goldberg对这一原型特征的概括过于牵强,难以解释诸多部分倒装的实例,并从SAI构式具有"非肯定"的原型属性、SAI构式"只有第一个助动词需要倒装"、H子类是否总是需要倒装、宽域否定的否定词not只能出现在第一个助动词之后等四个方面对Goldberg关于SAI构式原型特征的论述提出质疑。
- 孟庆楠冉云云
- 关键词:认知构式语法